春回人间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我家的王麻子剪刀

(2020-08-18 19:22:46) 下一个

我家的王麻子剪刀

收拾屋子的时候,在一个工具盒里搜出一把王麻子剪刀,这把剪刀经过我家三代人之手,若干代人的传承,至今飘落到纽约。

王麻子第一代创始人叫王犟,出身贫寒,十几岁在北京菜市口一家铁匠铺当学徒,那是清朝順治年间的事。有一次老板娘叫王犟杀只鸡,王犟在慌忙中把一支刚打好还末退火的菜刀掉进了鸡血盆中,飞起的血沫子溅了他一臉,事过之后他臉上就留下了麻子。这和出天花没有关係,想必也丑不到哪儿去,可中国人就爱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心,老板伙計们都叫他王麻子,他也不在意,慢慢地' 王麻子' 就叫开了。后來王麻子自己开了个小铁匠铺,就叫王麻子剪刀铺。王麻子心眼活,又能吃苦,不断地改造鍛造工艺,他打造的菜刀钢刃宽厚锋利,刀把合手,拎在手里不轻不重,他的剪刀也和别家的不一样,除了钢好不卷刃外,它的剪轴大,使用起来省力,两片剪刀咬合的不松不紧,用起來严絲合缝,慢慢地王麻子叫响了京城,他的后人继承了他的手艺,而且越做越好,成了宫里的供品。

王麻子后人虽然没长麻子,但不愿摘王麻子这块金牌,一直沿用了四百年至今,比清王朝还长出一百多年。

我家的这把剪刀不知出自王麻子笫几代之手。自我记事起就見过这把剪子。我记得它总放在一个针綫筐里。誰也说不清这剪刀什麽时候到我家的,可能是老一辈人年轻时逛天桥小市时买的旧货,也就是说它有过更多更早的主人,我想一定有大姑娘、小媳妇用它裁过衣裳,说或許还有革命党人用它在大街上追着给人剪过辫子,这里的故事一定很多,只是无人考查罢了。

这把剪刀到我们家之后又用了三代人。大人们缝缝补补,做针线活离不开它,孩子们剪指甲、修铅笔,剪纸盒做手工也离不开它,有时还要带到学校去用。每当这时大人都要囑咐不要剪硬东西,不要丢在学校。

五八年大炼鋼铁那年,每家定量上缴十五斤废铁。我家的一口破铁鍋上交了,还不够,老人家怕有人打这把剪子的主意,早早地就把它藏了起来,使它得以幸免。有一年春节回北京,临走时妈把这把剪刀送给了我,叫我带回来用,從此这把剪子在我家落了户。七十年代市面上成衣还不多,孩子的衣服主要靠自己做,我太太也喜欢动手给孩子裁剪一些新样式衣服,这把剪子在她手里又煥发了青春。

这把剪子原来是黑色,多年用下來不見生銹,沾了水也不生銹,頂多显出黄迹,轻轻一擦又变的乌黑发亮。这一绝多亏了王麻子臉上的麻子。当初他被鸡血燙了,那绕紅的菜刀在鸡血里沾过后变得无比锋利,而且不生銹,后來王麻子的刀剪都要在动物的血里沾火。

三十多年前,我支身来美国,次年我太太带着七八岁的儿子來陪读,那天我從机场接他们回來,翻开她的行李箱,除了看到有一堆够我们穿十年的衣物外,还有这把剪刀。我当时觉得这些东西太多余了,但也不太过分,因为我知道那个时期来美国,有些人还装了不少卫生紙。其实美国穿衣吃饭都很便宜,用不着缝缝补补了,剪刀确实没什麽用了,修指甲、削鉛笔都有专用工具,后來这把剪子专门用来剪铁絲,收割后院自种的蔬菜。

我有时在想一把普通的剪刀竟承载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半个多世纪的悲欢离合,如今我也到了当年我奶奶给我剪指时的年令,凡是有意义的东西永远不会老。人对旧物的留念,就是怀念过去的时光、怀念亲人。我十分珍重这把剪刀,也相信关於它的故事会继续在我家代代相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Susan71 回复 悄悄话 謝謝好文分享。我家也有张小泉的菜刀、斩肉刀、剪刀、指甲刀,原来王麻子剪刀也这么好用。老牌子就是好,历史悠久,名不虚传。
春回人间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I.' 的评论 : 老版的王麻子在美国买不到了。新版的全是机器做的,多用不銹鋼。
H.I. 回复 悄悄话 在美国买的到吗?
家宴 回复 悄悄话 老物件,宝贝!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我一直留着奶奶和婆婆给的两把张小泉剪刀。既是工具,更是深深的思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