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坎里沟(一)

(2022-09-18 15:17:29) 下一个

从美国加州的天使之城——洛杉矶(Los Angeles)市出发,沿I-10号州际高速公路向东开车差不多一小时,然后转入I-15号州际高速公路往东北方向再开车差不多一小时的地方,坐落着一座被人们遗弃了一百多年的矿山小城,当地人称之为 “坎里沟鬼城”(Calico Ghost Town),具体位置在现今加州巴斯托市(Barstow,古英语Berry Stow“浆果之地”)东北方向二十公里,耶尔莫市(Yermo,西班牙语“荒野”)西北方向七公里处。如果沿着I-15号公路继续往东北方向开车两小时(其中包括一段相当陡峭的山路),就到了世界闻名的不夜城——拉斯维加斯赌城(Las Vegas,西班牙语“芳草地”)。


繁忙的I-15号公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路两旁是干涸的砾石荒漠,不远处偶尔一股旋风卷起黄沙一柱,悠悠升上天空,颇有“大漠孤烟直”的景象,同时又给这荒野增添了一股莫名的静寂。一个人置身在这四面群山的荒漠中和无边无际的苍穹下,悲凉、惆怅和忧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耳边不禁响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美国油画家、粉笔画家George Douglas Brewerton(1827-1901)于1853年描绘此地时说:“我首次看大沙漠时,可以肯定地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感受。”(My sensations upon reviewing the Great Desert for the first time were certainly peculiar.)


从I-15号公路向北极目远眺,你会清楚地看到深红色国王山(King Mountain)的山梁上用硼砂粉刷的CALICO六个白色英文字母,每个字母至少有两层楼高,在加州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也算是寂静荒漠中的一道人为景观吧。从滑翔机上俯瞰下去,此处山陵起伏、沟壑纵横,可以看到有黄色、有绿色、有红色、有黑色、有白色,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字的颜色,眼睛仿佛透过一支绚丽多姿的万花筒在观望,同时此地又象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巨型调色板,当然CALICO六个白色英文字母从滑翔机上看更显得耀眼夺目。


下了I-15号公路出口,汽车在通往坎里沟的柏油公路上行驶,道路右边是一排饱经风霜、黄里透黑的木质电线杆,上面架着输电线,当然也应该包括电话电报线。可能因为荒漠强风的缘故,电线杆都朝着一个方向歪着矗立在道路旁。随着车子的行驶,一根根电线杆被抛向脑后,人和车子仿佛被渐渐带回到了一百多年前。除了这条柏油公路算是人类比较现代的产物,车前车后车左车右全都是原始荒野,疮痍满目、赤地千里。此地就是加州著名的莫哈维沙漠(Mojave Desert),据说是北美洲最干旱的地方,年平均降雨量只有五十毫米。如果按湿度划分,这里一年只有一季——旱季。阳历十一月至四月间天气转凉,幸运的话也许会有几场骤雨,偶尔会有零星雪花飘落,仅此而已,但绝对算不上雨季。死了的土地不会滋生出丁香,却混杂着回忆和欲望,头顶是炎炎的烈日光芒,四月的春雨眷顾不到这个地方,呆钝的树柢草根无法得到滋养。


但即使如此,干旱荒漠中仍旧可见开着黄花的鼠尾草(Sagebrush scrub)和四季长青的三齿叶灌木(Creosote bush scrub)。鼠尾草个头矮小,其貌不扬,枝叶狭窄枯黄,一个个却把头高仰,怒视着荒原,把根深深扎进粗砂砾石,丝毫没有半点妥协和乞求模样。三齿叶灌木叶梗深绿色,叶子呈深绿色、浅黄绿色至橄榄绿色,有着浓重气味,不断地向地上滴落石炭酸,进而杀死生长在其周围的一切生物,同时分泌出一种树脂,可以用作消毒剂,也可以用来治疗支气管炎,对于生活在这荒漠中的人们,这无疑是一件宝贝。偶尔的一场阵雨后,三齿叶灌木散发着令人愉悦的气味,给这荒漠的空气中增添了一抹干净的杉木芳香。外表看起来穷山恶水的贫瘠荒原,人们想不到地下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宝藏。


1881年,三名淘金者(他们的名字分别是Charlie Meacham、Johnny McBride和Larry Silvia,维基百科上说有四个人,但是没有提到他们各自的名字,我们权且认为就只有这三个人吧)离开葡藤站(Grapevine Station,今巴斯托市)去往东北方向一座红色山峰寻找金矿。这三个人在山峰上并没有发现金子,却意外找到了银子,这正应了莎士比亚的名句:闪光未必皆金(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随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加州最大的银矿——银王矿山(Silver King Mine)在此揭开了帷幕。这三个人回来后把那座红色山峰描述成坎里沟色(Calico-Colored,意思是“印花布颜色”),坎里沟也因此得名。


但又据说Calico直译是“印花棉布”,真正得名的原因是这里的山峦“象姑娘的印花裙一样漂亮”(As purty as a gal’s calico skirt)。这种印花棉布最初起源于印度西南部,由印度民间传统织工(Cāliyan)制造的一种未经漂白尚未完全处理的棉布,棉布中可能会夹杂着未脱干净的棉籽壳,但是比帆布要薄而且细致得多,这种布料未染色之前价格非常低廉。经过染色并印上各种鲜亮的图案(印染工艺说不定最早起源于中国)后,印花棉布在欧洲流行开来,应该很快就传到美洲大陆了,可想而知当时应该很受少女们的青睐。


1882年初,坎里沟第一家邮局在这里设立,接着《坎里沟月报》(Calico Print)开始在这里发行,后来改成半月刊。政府在此处设立了一个学区和一个选举区,还配备有一名副警长、两名警员,两名律师、五名专员、数名治安法官,并且提供有电话电报服务,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也在此设立了分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