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如何面对死亡

(2021-06-20 23:38:06) 下一个
XX兄,久违了。对于死亡这个永恒的话题,很多人是回避它,徒劳地拒绝它。似乎不去想死亡,死亡就不会来临。现在社会里的普遍把有关死亡词语或物品都视为不吉利,非常忌讳,这实际上就是在回避死亡。
 
兄能面对死亡,说出对死亡的感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勇气。年纪越大,离死亡越近,越应该考虑以何种态度死亡。目的只有一个,即尽量减少死亡的恐惧对我们余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跟兄一样,也是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下面愿与兄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死亡的恐惧如此之大、之常见,以至于所有的宗教都克服它为己任。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是佛教。佛陀创立佛教的宗旨,便是为了帮助人克服对死的恐惧,在心理上超越生死。他让人不怕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贬低生,让人觉得人生不值得,所以死也无可畏。
 
但宗教毕竟是非理性的。我们作为现代人,更应当用理性态度来应对死亡。
 
首先,理性让我们认识到,任何本能都是低级的、感性的。怕死是动物性的本能。这种本能使得动物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使得生命以至物种得以延续。所以这种本能也是动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这种本能和动物的许多本能一样,经常会反噬主人。因为年老而生活在对死的恐惧之中,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日夜不得安宁,这些就是这种动物本能的反噬。人的一生都处于理性不断控制和战胜无明的(佛家语)感性的过程这中。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也是理性应当承当的任务。
 
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人具有理性。人无论何时,一定要表现和发扬这一点。认真想一下,如果我们无视理性,终日被被盲目的恐惧情感所劫持,这跟动物还有什么区别?何以彰显我们作为人独有的高贵理性。
 
对理性的我们来说,死亡是已知的,死亡的到来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对于已知和不可逆转之事,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害怕不害怕,它最终都会到来。恐惧不但无济于事,毫无意义,而且还会降低我们余生的生活品质。我们因此还可以推导出,这种有害无益的情感必然是愚蠢的,即佛家所说的 “无明” 与 “痴” 。所以与其害怕它、拒绝它,不如理性地接受它,把它当作人生应有的、不可缺少的一课来对待。 坦然并尽可能快乐地面对衰老和死亡。
 
死亡的公平性,也多少能让我们释然。对人来说,死亡可能是最公平的一件事。无论富贵贫穷、地位高低,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如此公平的一件事,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可抱怨和害怕的。
 
反过来再想想,万一你能永生不死,又能如何。你会开心吗?生的珍贵和快乐是因为有死的存在,所以有哲学家说人生的意义是在 “向死而生” 之中。如果没有死,人的面前会是永恒的无聊。做什么事都没意义,因为不会死,这事做了跟不做没有什么区别。今天不做,将来任何时候做都没关系,时间不存在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消失了。
 
上面只是我把我的一些想法整理一下,供兄参考,希望能与兄共勉,战胜无谓的恐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