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尼

随走随记,谈天说地,领悟人生。
正文

摩洛哥的菲斯老城

(2019-11-05 03:31:56) 下一个

司机把我们送到摩洛哥菲斯老城的门口,因为老城内禁止机动车行驶,可却不让我们下车。只见他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一个小伙子从老城里走出来,他是民宿(B&B)的工作人员,来接我们进城。我当时有点纳闷,进城还要人接?不至于吧?不是有地址吗?如今用导航仪哪儿找不到呀。后来我才明白,说老城是个谜宫一点儿也不夸张。

拉着行李箱,走进狭窄的街道,各种商贩、铺面、地摊儿,拥挤在主街的两旁。奇怪的杂陈五味扑鼻而来,耳边的吵杂声,蒙头蒙脑的长袍,仿佛时光倒流,陌生得让人找不到感觉。我们下榻的民宿位于老城西南。七拐八弯地走进一条小街,小伙子停在一扇不大的门前说“到了”。看着眼前这扇雕刻精致,油光锃亮的门,让我惊叹不已,太漂亮了!再回头看看这条旧迹斑驳的小街,这门,这街,是一回事儿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啊!

门内的景致,更加不可思议。在如此密集拥挤的老城中,居然藏着这么安静、优雅的民宿。嘈杂声、异味,甚至肮脏,统统被那扇漂亮的门挡在外面,真是古今两重天。这是一所非常讲究的房子,不大的厅房,有个天井,一眼望到天,好像比街上看到的天更蓝,更亮。夜间天井上的盖子会拉上,以保温防雨。三层楼房,除第一层外,每层有两间客房。房间舒适、干净,设施基本现代化。地面和墙壁是马赛克,瓷砖组成的各种图案。房内的装饰、色彩、摆设,处处透着精细。石膏雕刻的装潢格外有分量,这种工艺的刚劲儿,巧妙地藏在柔美的图案中,突显出它的魅力。这房子无处不是在展示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让人目不暇接。无论眼光停留在哪个角落,都不舍得一晃而过。

这所房子是个有钱人的遗产,分给三个儿子,我们看到的只是三分之一。如今那儿子住到老城外,这里成了旅店。据说不少有钱人都搬出老城,到外面与现代化接轨去了。

菲斯建于公元前789年,曾一度是摩洛哥首都。历经十多个世纪,居住在老城里面的人,生活方式基本没变。老城的面积虽然只有280公顷,相当于咱们的颐和园,可是高高的城墙里面,大街小巷有九千多条,小城门三百多个。很多街道没有名字,交通工具至今还是靠驴,是当今世界上保留最大的无车古城。

在古城里,我们有一次差点迷路。那天街上过来一辆驴车,行人紧贴两边街墙,给驴车让路,待驴车过去,却看不到同伴了。当时心里真有些发慌,想起由西边城门进时照过像,拿出照片给当地人看,希望给我们指个方向回民宿。没想到两个当地人都摇头,说不知道。后来总算碰到一个明白人,才回到民宿。同伴见到我们说:“你俩还算聪明。”

传说一个法国人在里面迷了路,十多年也没走出来。当然这是笑话,但是设想用一年的时间去记住这些街道,每天至少也得记住25条。当地旅游部门不断地提醒游客,走进老城的时候一定要紧跟团队,一旦走散,没有人能找到你。

菲斯最辉煌的时候,是在公元1170至1180年间,那时候她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非洲和欧洲的贸易中心,人口多达20万。那个时期的繁荣与当时另一个最富庶,具有传奇色彩的城市分不开,她就是廷巴克图(TIMBUKTU),位于今天马里共和国。

查阅廷巴克图的资料,有种天方夜谭的感觉。很难想象历史上竟然有过这样的城市,这样的文化,实在值得记下几笔。

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的边缘,尼日尔河北边,最早是游牧民族的季节憩息地。自公元300年,人们开始摸索出用骆驼拉大篷车开始,撒哈拉沙漠就不再是阻碍东西南北间贸易的障碍了。自北往南,走出撒哈拉沙漠的大篷车队伍,首先会停留在廷巴克图。这个特殊地理位置,随着贸易发展,渐渐突现出它的优势。公元1100年前,廷巴克图成为一座城市。当时,地中海地区缺乏黄金,但产盐;马里有大量的黄金,但缺盐;于是南边扛着金子,北边扛着盐,都到廷巴克图来了。菲斯盛誉的皮货制品也到廷巴克图来换黄金,大量交易中还包括象牙和奴隶。

1324年,马里帝国占领了廷巴克图,同年,马里的统治者曼萨穆萨(MANSA MUSA 1280 – 1337)带着大量黄金,六万奴仆和侍从,气宇轩昂地去麦加朝觐,途中挥霍无度,在访问开罗的时候,导致黄金贬值。

马里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黄金出产国,据说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2015年,《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史上富豪排行榜》,穆萨排列第一位。穆萨轰动一时的朝圣之旅,引起摩洛哥学者,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 1304-1368)的兴趣。1354年,伊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乘大篷车,穿越撒哈拉沙漠,到达廷巴克图。

伊本曾到过中国,也正因为他,长城首次出现在伊斯兰的地理版图中,尽管他本人从没见过长城。伊本29年的旅行经历后被摩洛哥一位学者写成游记,影响甚广。尽管有些学者至今质疑伊本是否真到过那么多国家,因为他旅行中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全凭记忆,但是,他的游记让当时的欧洲人以为,廷巴克图遍地都是黄金。

然而,廷巴克图的“黄金时代”最值钱的不是金条,而是书籍,是古代手稿。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学者说,在那段历史的文字记录中“收集书稿的记录比任何集资财富内容的记录都多,包括修建清真寺。”也正是因为“书”,给廷巴克图带来不同凡响的繁荣昌盛。穆萨尽管挥霍,但是非常尊重文化知识,宗教信仰自由,免费教育。在穆萨的年代,廷巴克图的桑科雷大学是古代学术中心,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外,是非洲藏书最多的地方。廷巴克图的国王(穆萨统治前) 肯用两匹马的价格买下一本字典,可见当时书的价值。私人藏书更是非常普遍,据说有不下几十万册的古代手稿。书斋才是廷巴克图真正的“黄金”。

廷巴克图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学习中心,非洲穆斯林学者历史上最有地位的时期。

在英语词典中,如今的廷巴克图成为形容词“遥不可及之地”。然而,几经战乱,今天的廷巴克图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濒危世界遗产”,这是人类文化历史的悲哀。

菲斯当时就是与这样一座城市来往密切。除了贸易,两座城市间的学者互访、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富硕的资源,开放的文化,成为这两个城市发展的基石。菲斯曾是穆斯林世界的主要精神支柱,教育中心。

今天的菲斯古城像个古董,历史的沉积触手可及,珍贵罕见之处又深藏其中。在拥挤的古城里,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手工制皮工业,铜器制作、雕刻工艺。这里还藏着世上第一本古兰经的手稿,保留着世界第一所大学,马德拉斯学院(AL QUARAOUIYINE)的原址。这所最古老,持续至今还授予学位的教育机构,建于公元859年,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吉斯尼记录认证的。她的创办人是一位穆斯林的女人,法蒂玛·艾尔·法里(FATIMA AL-FIHRI),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法蒂玛的父亲来自突尼斯,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她小时候跟随家人定居菲斯。父亲,哥哥和她丈夫相继去世后,她和姐姐继承了大笔遗产。两姐妹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们决定用遗产建清真寺,同时法蒂玛决定建一所学校,姐姐建一个图书馆。法蒂玛虽然没有办学的专业知识,却开创了高等教育模式。学校的课程除了“古兰经”,还有伊斯兰法学、语法、修辞、逻辑学、医学、数学、天文学。很多著名的穆斯林思想家出自这个学校。1963年这所学校并入摩洛哥现代国立大学系统。

穆斯林女人有如此胆识,魄力实在令人敬佩,而这样的女子不仅出现在公元9世纪,也出现在当下。在老城的民宿、店铺,饭馆里,几乎处处可见当今国王一家人的照片。当地人介绍说:“中间的是国王,最左边的是他的女人。”摩洛哥不设皇后。不过,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这位漂亮,出身平民的“女人”可不一般,因为国王要娶她的时候,她说,“我没有能力承受与多名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于是,国王下令改变祖制,废除几百年的“一夫多妻制”。这个国王够牛,这个女人更牛。(据网上传,他们已经离婚。)

菲斯老城里,无论是保留的“旧”,还是接纳的“新”,都足够极致,所以格外有味道。





城墙





菲斯城内地图,看看街道,好多街道名字都没有。



城里的主要街道。



我们下榻民宿的门。



我们民宿所在的那条街,不是一回事吧。



再看看这个门。



民宿内的三层楼,天黑没法照到天井。



厅里的墙壁。



厅里面的摆设。



中间是水龙头。接水的地方都如此“庄重”,太讲究了吧。



客房



小广场周围都是铜制品。



左边是图书馆,史上第一本古兰经手稿就藏于此。



清真寺



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只允许穆斯林进入。



来自世界各地游客在这里享受美食。



小街



到处是这样的小街道。



仅有的几条现代小街。古今、新旧,都融合在这老城里。



手工制皮作坊。



制皮作坊的臭味传到附近好几条街。



廷巴克图,照片自网络。



民宿和很多餐馆都挂着国王全家的照片。国王在中间,最左边是他的“女人”(人家不叫王后)。前面是国王的两个孩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toLif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尼' 的评论 : 多谢信息!
康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oLife' 的评论 : 我们都是在 Bookings.com 预定。非斯的民宿越早越好订,临时订一般都没戏。
toLife 回复 悄悄话 好棒!学习了。这民宿怎么订,方便分享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