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尼

随走随记,谈天说地,领悟人生。
正文

电影《间谍之桥》的启迪

(2019-09-05 10:17:44) 下一个

看到今天有些地方民族情绪泛滥到愚昧的程度,我想起电影《间谍之桥》。它是由好莱坞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汤姆·汉斯主演的。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拍摄的。事情发生在1957年美苏冷战期间,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Rudolf  Abel)在纽约被美方抓获。当时美国没有律师愿意为苏联间谍辩护,保险律师詹姆斯·多诺万(James Donovan汤姆.汉斯饰)被动地接下了这个案子。从他接案的第一天开始,社会舆论压力就接踵而来,妻子、孩子都无法理解,他怎么会去为一个敌方的间谍做辩护,甚至还有人朝他家开枪以示威胁。

詹姆斯义无反顾地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守了一个律师的执业道德,以及对美国宪法圣经般地敬畏。在他的力争下,几经周折,鲁道夫被免去死刑。当最高法院宣判鲁道夫被判30年监禁时,相当多的美国人表示不满。

同一时期,美军飞行员在苏联搜集情报,飞机被苏军击落,飞行员被俘。为营救情报飞行员,美方想到与苏方交换间谍,但苦于政府不便出面,请律师詹姆斯担此重任。谈判非常艰巨,1962年,苏方终于与詹姆斯达成协议在德国的格林尼克大桥(Glienicke  Bridge)互换间谍。同时詹姆斯还多方周旋,不舍不弃,解救了一个当时被东德关押的美国留学生,达成以一换二的结局。消息传出,他即刻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当詹姆斯顶着巨大压力,办着一件当时多数人不认可,感情上无法接受的辩护案,并且为鲁道夫争取“免死牌”的时候,他不可能想到会有后来的美苏间谍交换。相反,他很可能将终生背负为敌方间谍辩护的“耻辱”。然而,历史戏剧性地因为他而保留了一个“活棋子”,以致走活了这盘棋,使后来美苏交换成为可能。当然,他不是政治家,更无法预言后来发生的事。他只是履行一个律师的职责,而宪法和法律是他坚强的后盾,也是他的保护伞。这其中的“戏剧性”又有着它的必然性。影片由此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迪,那就是宪法、法律对一个社会的作用,以及它神圣的地位。

詹姆斯从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受威胁,到最后成为英雄,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习惯将判断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简单地将人和事分为善和恶。为敌方辩护是“恶”,解救自己人是“善”,而对在善恶彼岸的真实懵然无知。事实是,詹姆斯自始至终都本着同样的精神和原则在做每一件事。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人们观念前后变化的强烈反差,其实无论是 “恶” 还是 “善”,都伴随一种“审判精神”,一种追随时代的激情。只有当我们抛开审视的禁锢去感受这个故事,才能更深地感受其中深刻的含义。

影片中,苏联间谍鲁道夫多次说的一句话是 “Standing  Man”,这是他从小的立志。看过电影后谁也不会忘记这句话。在几次面对生死未仆时,詹姆斯问他“你担心吗?”鲁道夫的回答总是那句:“那有用吗?”在格林尼克大桥上时,鲁道夫突然意识到交换不是“一换一”,而是“二换一”。面对东德仍不肯放美国留学生,他对詹姆斯说 “我等”。这个场面非常感人,此刻我们能不说他们都是“Standing  Man”吗?

这部影片有很多让人回味,思考的地方。比如影片一开始,鲁道夫一边对着镜子,一边是自画像,中间是他自己。这其中的寓意很有意思,镜子里的他,自画像的他,中间的他,究竟谁是更真实的自己?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会面对的问题,别人眼中的你,自己心中的你,还有那个最真实的你。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确是个超级导演,在银幕背后的他像是一个“历史叙述者”,娓娓道来。他不是历史审判者,更没有划分政治立场,甚至他还多处调侃美国中情局。这真是大导演的高明之处。正因为他彻底地突破敌我立场的限制,无处不让人感到一种思想的穿透力,故事背后隐含的普世价值、历史现象,人性和生命的本质,给我们很多启迪。

当时电影的海报

下面是几张影片截图

拍摄现场

詹姆斯·多诺万(James Donovan 1916-1970),照片自网络。

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 (Rudolf Abel),纪念他的邮票。没有找到他的照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康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谢谢,真正好的电影作品必会引起我们的共鸣。
笑薇. 回复 悄悄话 少有的脱离当代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很好的电影。赞赏你的影评!谢分享!
康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estshore' 的评论 : 谢谢你的信息。电影大多以事实为基础,做一些改变。真正还原历史事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部影片在表达一种理念,启迪普世价值是很成功的。
康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谢谢你的information.
笑薇. 回复 悄悄话 关于那个学生,Frederic L. Pryor, 在影片结尾时用文字叙述。 网上有许多关于他的文章和他的publications.也有他对该电影的interviews。
笑薇. 回复 悄悄话 学生的故事也是事实,本人后来是Swarthmore 大学经济学教授,已经退休。
westshore 回复 悄悄话 这是用红色交响乐团首席间谍交换美国U2飞行员鲍尔斯的故事,大致符合事实,大学生那段应该是编的,在鲍尔斯回忆录里没有任何这个内容。
鲍尔斯一直是美国政府不承认存在的人,主要是美国不承认有U2进入苏联领空侦察。而且鲍尔斯是CIA的飞行员,不是美军的,掩护身份是私人公司飞行员,本来应该在被击落后自杀的,但他做不到。
他后来在苏联监狱里关了很多年,连俄语都要学会了。最后美国政府秘密交换他回来。
这件事很久前国内的美国惊险片“蛇”,也是以这件事为背景。
超然看众家 回复 悄悄话 人们习惯用二元论去看待他人和社会,这城里更是如此。
Sophie308 回复 悄悄话 相当不错的电影,看过。
yamyam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
yamyam 回复 悄悄话 好好,看看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