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美君子

在美国生活了32年的谦谦君子
个人资料
谦谦美君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拖延:迟到成症

(2019-10-11 08:53:55) 下一个

拖延:迟到成症

《圆桌派》 第四季 EP21

 

如今,拖延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病症。本期的三位嘉宾周轶君,马家辉和梁文道联系自己,就此侃侃而谈。

我们身边许多人,甚至是我们自己都在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拖延症的影响。我的小儿子应该算是一类拖延成症的患者:眼看马上迟到了才起床;非要到上飞机之前才收拾行李;论文,申请要到deadline前才开始写;项目明天要汇报了今天才通宵赶出。。。

我和他妈总在说他,可他明明知道拖延症不好,但自控能力极差,总我行我素:先玩玩游戏放松一下,再和朋友聊聊天,看看八卦,上网关心下国内外大事,时间所剩无几了才火烧眉毛一样地赶工。

 

还好,心理学家并不认为所有的拖延症都是坏事,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博士(Sigmund Freud)将其分成了三大类:

  1. 鼓励型(寻找刺激型):有些人把事情拖到最后时刻会感到异常兴奋,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异常激动的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某件事,甚至完成的很出色,他们还会为这种冒险带来的的刺激沾沾自喜。
  2. 逃避型:有些人会回避失败的恐惧,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或者是对被控制的反抗。一方面他们想逃避内心的烦恼和恐惧,同时他们也希望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或者帮助。
  3. 决心型:有一部分拖延症患者是完美主义,一方面他们不够自信,希望拥有更多时间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也感觉自己下不了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应对事情。

如果拖延长期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而且让你产生负罪感、无法胜任、紧张忧郁,甚至是自我厌恶时,八成你就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正在影响着自己和身边的人,面对讨厌的拖延症,网上成立的“战拖会”一呼百应。处方包括:

  • 做时间的主人。把一天、一周要完成的任务写在计划表上,按照计划表严格执行。每次做事的时候,专注做一件,别想起其他事儿就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不是拥有一整块时间才可以用来工作,学着利用零碎的时间完成任务中的一部分,会更有成就感。
  • 学会拒绝。最先要拒绝的就是网络。不停的刷微博、看邮件、更新内容,不知不觉1个小时就过去了。拔掉网线,学着专时专用。再就是拒绝别人。当别人请求你做某件事时,你不能拒绝恰好又不想做自己的事儿,就变得非常麻烦。想想结果:你既完不成自己的工作,又可能背上轻易许诺的罪名,得不偿失啊!
  • 学会寻求帮助。拖延症习惯把困难藏在心底,直到最后时刻才发出求救信号。其实每个人的优势和拥有的资源不同,也许在你最困难的时候需要心理上的鼓励或者实质上的帮助,而这些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
  • 接受鼓励与肯定。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后,为自己安排一次度假、按摩、约会、泡吧等,你会感觉到完成工作之后的安心和满足远远胜过拖延为你带来的短暂的心理安慰。

主持人窦文涛将“拖延是一种逃避”延伸到“人是一种此岸动物”,即人是活在当下的。当一个人有更喜欢的事情做时,他就会沉醉在当下,逃避即将到来的不喜欢的事情。

梁文道聊到了小孩子的时间观念同成年人时间观念的区别,小孩子觉得时间还很长很长,没有大人的那种紧迫感。我们应该体谅小孩子时间观念的形成。

不守时也是一种延迟。周轶君认为守时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但是将迟到归为道德问题,对于被批判道德失范的当事人来说是否有点粗暴了呢?窦文涛认为,将迟到问题归为病理问题,当事人会觉得比较安慰。这句话,估计我老婆很受用 - 她有出门困难症。

最后,谈到有拖延症也不必过于自卑。很多出人意料的好点子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有的,他们是把自己压到(拖延到)一定程度之后灵感才突然迸发出来的。很可能拖延是在等待一份灵感,在拖的过程中,其实他们的脑袋一直都在运作。按部就班的人虽然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工作比较有效率,但可能永远平庸。

《圆桌派》由原来的《锵锵三人行》改版而来,更加接地气了。因祸得福?主持人仍为窦文涛。我喜欢这类畅所欲言的轻松聊天节目。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一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闲闲客 回复 悄悄话 哈哈,理解!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沙发!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