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素食者》——-加拿大———中国书法——-抄早年日记

(2024-10-14 16:19:21) 下一个

 

 

 

《素食者》——-加拿大———中国书法——-抄早年日记

 

滑屏《素食者》。不喜欢。编故事。这很像读《丰乳肥臀》的开头,一边生娃,一边生驴还是马,还是生牛。读不下去,太编。总之,一感觉到在编,就读不下去。

 

但也不是就不接着读。鲁迅的小说,《狂人曰记》《阿Q正传》《孔乙己》《伤逝》等,也编,但语言实在是合味,也就管不了太多了。

 

张爱玲的小说,其实是用这个形式做自己的纪实。自读到她的小说后,就不大看别的说女人的文章了。女人有典的话,张爱玲小说就是。

 

可终究是女性,读起来有隔。《古拉格群岛》则是自己读得最合意,最够味的文学。其实也有点荒谬,自己读的仅是个汉译本。

 

读中国书,年纪越大,越往古去。二十迷唐诗,迷宋词;三十,读点古文;四十,读唐宋八大家,有点觉得不过瘾;一过五十,立刻同意“非秦汉文不读”的议论。因为,唐诗宋词,太文艺;康宋八大家,柳字宗元王安石好好话好好说,其他的,就不会或不能。

 

《古诗十九首》多好!《左传》多好!《论语》也不错。它们,都不编。

 

“话说”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下,这儿的文学成了个天下文章一大编,耍嘴皮子了。

 

现在的小视频,自媒体,都是沿着话本,三言两拍的路子,竭力地造。

 

 

 

 

安大略,是唐诗;Banff和Ontario on the lake 是宋词。萨斯卡通,是《魏晋南北朝民歌》,多多少少都有点编。萨斯卡其旺大草原则是《大风歌》《谏逐客令》《五蠹》《报任安书》。

 

冰岛的山,是公元前;纽芬兰的山,魏晋至隋;而硌矶山脉,非常的南宋。

 

坦桑尼亚的乡下,是史前史,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是这儿的记实:自己知青时所经历的,是秦汉至清;在萨斯卡其旺大草原,则看到了农耕社会的全景画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心一意过日子。

 

曾奔名胜去,奔奇观去。其实就是奔到别人的影集里,设计中。渐渐地,开始环顾,定睛于周遭,小狗的欢跑,超市收银员的靓笑,教会散场时走出的男女脸上的安详…. 忽然觉得自己从唐诗走入宋词了。草坪上挖蒲公英很专心,“做好一碗面”这话觉得好金句,听到老婆说“睡得不错”会由衷得高兴。看到萨斯卡通和出了萨斯卡通看到的大草原时,感觉上很切入。

 

 

 

 

 

晋书法,时间富裕,就写得慢点;还有事急等着去做,就潦草。王献之一生不服其父羲之。他不明白,他就是没有他父亲字只当字写的从容。

 

唐代书法,编得厉害,笔法墨法章法全上。唐代书法史像是个书法打擂台,写书法像走T台。

 

宋书不编形,但编意。想真古,却多成了装古。

 

清代书家回到“字是用来写的,不是用来秀的”基本点。这时的书札,不编不造。读刘墉王铎赵之谦翁同龢的信稿,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铅笔钢笔圆珠笔麾下,丢了毛笔,再自然不过的事。还有人写,就是个编。竟然很多人在写,就是好多人喜欢编。要不得!

 

丢硬笔的时代到了。敲键盘,把书法扔下十几条街。

 

 

 

 

在抄早年日记。十二岁开始,自己就学着编心情,编写心情。后来,一直在编。几年前在文学城上贴文章,曾得到一个金评: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铃兰听风 回复 悄悄话 以前读书, 多是跟风, 为读而读. 如今, 读得欢喜, 有趣, 得劲, 就读了, 不管懂没懂.

我不写毛笔字, 可看你的《书识》, 看得有滋有味. 自个的心情, 自己呵护.

装不装, 自知者明. 别人说什么, 随它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