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张文佑书法读议

(2022-05-10 09:05:48) 下一个

 

张文佑书法读议

 

 

李世民看上《兰亭序》,有狗拿耗子的奇葩之丽。有如读《贞观政要》,一派强盗装正经,编辑君臣说段子的极品。

 

唐初三杰哄,都临兰亭序。细读,笔法精于晋书,可成了“精品”,勾勒出的是“叫卖”的算计,把晋书写的自然丢了。至于其它,譬如魏晋风骨,是怎么也读不到的。

 

兰亭序,是二手货。喜欢看丧乱帖,平复帖,晋写经生的字。但不学。知道学不得。

 

魏晋风骨,不仙,不道,而是会读会想,至会写会画。首次展现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于中国。

 

怕痒而没underwear 的广袖舒襟地街上大摇大摆;“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千古几例?烈日之下,仰面赤膊“晒书”的原创比“纯爷们”的智商请商高得计算器敲不出来….

 

落到笔下,“古人无大字”,落笔首先在意写的便捷和实用。读《黄庭经》和晋代写经生的字,写意大于“秀”摆。让字体从难写的篆隶中走出来的努力,实诚而有力。

 

他们字的肩架和章法,好认,好看是求,而且应该还有省纸省墨之类的考虑。

 

这在刚告别摆阔摆极有品位非常有文化的篆隶的年代,何其不易?

 

魏晋风骨,不玄,不酷,却是认准平实並坚持之,运用之。由篆隶而变为楷书,正是魏晋风骨之一部,也是所谓华夏民族脊梁之一节。

 

李世民和啰啰们,学得到这些?

 

但他们看出了那时字迹的美。花,好看,看就是。可犯了“吃到嘴里的肉才是肉”的民族陋习,随手摘回家,又是插瓶又是加营养液,结果…. 最终还把原稿带进棺材。唉!

 

这用嘴临二王字体的张文佑,耗难以想像之精力,用于摹仿。本当玩的事,却当正经做。说什么呢?

 

魏晋之书,学不会也学不得的是其人文气质。《世说新语》读了,才知道自己原来不会说话;王羲之的书法不是用来临的,它是镜子,反复告诉,千万别像我,去实事求是,即走一步算一步,生命之树常青。

 

可怜张文佑生,万千遍地临,仿,画得极像,哪知用嘴!

 

自然,就是个玩,搞笑,开心就好。可又觉得,玩成这样,有意思吗?

 

读张文佑的临摹,有如看变脸,装到逼真了。这书法,看到法多,看到的书不多,尤其是看不到魏晋的书。

 

 

 

 

附文:

 

张文佑四岁因触电失去双手,少随书法家耿春林先生学习书法,以口捉笔,研习历代名家碑帖。他的作品曾获得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奖、全国第三届书法兰亭奖等。

3bf413282611semYziQt.jpg

3bf413283164a12VNZa4.jpg

077f53463293908UHxv4.jpg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