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自个儿的厨房,自然也要说说外面的。回去的两个月,几乎没在外面吃饭,回来的前一周,和先生去吃了想吃的,又和瑜友约饭道别,于是有了接连吃两个火锅的经历。第一个火锅,原计划和赏秋好友吃的。奈何每次拍照她都喊太胖,我则笑称自己是秋天的一道闪电。在秋之巅峰狂欢的那一天,约她先玩嗨了再一起海底捞。对玩她是立马响应,吃却怎么也说服不了,理由[
阅读全文]
小时候物质匮乏,家里孩子又多,母亲养的几只鸡,多半是用来下蛋的,只有逢年过节才宰杀。做法没有之一,就是柴锅干烧--修理好的整只鸡,连同清洗好的内脏一起放进钵子,水没过鸡加入很多姜片和黄酒,钵子放进大锅之间隔几块瓦片,上面再倒扣一口大锅,然后用柴火干烧上几小时。那种诱人的香气,几里外就能闻到。至于鸡腿,一只鸡就两只腿,四个孩子四张嘴,母[
阅读全文]
关于时令菜我向来只知道个大概,今年却好似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原因有两个,一是回国有了用心甄别找菜吃的经历,二是常去文城名博彩烟游士家小逛他的菜园子。这不,在北京吴姐家秋菜进厨房的隔天,我就在游士家看到了他的《秋菜大丰收的三个要点》,直接升华了我对时令菜的认知。先来一小段:秋菜几乎是每个种菜爱好者都种植的蔬菜。所谓秋菜,就是夏末秋初种[
阅读全文]
两个中年人的一日三餐,厨房是简单安静的美好,食材追求健康有机+曾经的味道。年初回来时对厨房还很陌生,仿佛回到了从前不会做饭的自己。不过来回跑了几次后,便很快寻得自己喜欢的,也不再惧各种采买了。今年十月,除了全力以赴的赏秋,还格外找了几样想吃的。
阳澄湖大闸蟹。秋风起,蟹脚痒。有小十年没吃阳澄湖大闸蟹了,所以就很盼望这个秋天这个味道。[
阅读全文]
上篇说正好立冬,和秋天说了再见。现在想来是我太无知,因为北京秋天的巅峰时刻,是立冬以后的这一周。也因此,我有了在晚秋的阳光里,踏着叶儿唱着歌儿跳着舞的秋日狂欢。立冬的前两天,已陆续有小霾。立冬以后,霾就更重了。我便收心做起了大家闺秀,三四天里白天不出门,晚上路灯照着去练个瑜伽。某日,下了一整天的细雨,继续宅家吃了早饭吃中饭,都傍晚[
阅读全文]
京秋美如画,满城黄金甲。但也有让人沮丧的时候,比如隔三差五来的雾霾,再美的秋天也会盎然失色;再比如,偶尔来的一阵大风,尽管可以重现蓝天白云,但也无疑加速了秋逝的脚步。昨夜又大风,隔着窗听呼呼风声,人也莫名感伤起来。晚秋了,这样的风,也许很快要和秋天说再见了。第二天清晨,天空是湛蓝的,西山是清亮的。开窗感受温度,很快缩了回来,是初冬[
阅读全文]
从银杏开始泛黄的那天起,我便如痴如醉走进了京秋。去过一条街,来到一个公园,站在一颗树下,拾起一片叶子,都是如此的令人欣喜。正如秋色渐浓,它日复一日在我心中积累升华,直至这个明亮的午后,我遇见最为浓郁的秋,在京城的一座古寺里。
周五下午,没了和好友的午后赏秋计划,就懒懒地蜷在沙发里,看着电视剧《山花浪漫时》。出门办事的LG回来了,说:[
阅读全文]
从前说起北京的秋天,想到的是香山红叶。现在来说北京的秋天,金黄已然盖过了火红。竟不知何时开始,银杏树遍布京城,公园里、大道旁、小区内,一片片一排排一株株,看着树叶由青绿至微黄直至金黄,北京进入了铺天盖地的金秋。
秋色美如画,金黄映古城。这个秋天,我们从中山公园开始,遇见了朱门红墙里美仑美奂的秋。
中山公园西门
朱门红墙和碧瓦[
阅读全文]
接上一篇。好多博友都曾去过圆明园,印象里满园荒芜废墟一片,感慨现在变化很大。博友yuntai说,他80年代曾集体出游到此,当时一堆废墟还可爬上去拍照;云霞姐姐说,因离着学校很近,那块地方上学时常去,特别是大水法那片,感叹现在都有地铁了,当年就一趟车365路,她们多是骑了车进城;博友oakville说,边上就是101中学,读书时除了大水法那块,剩下的都是荒地和藕[
阅读全文]
圆明园在我的脑海里,是西洋楼遗址和沉重的历史。印象里去过两次,一次陪了母亲,一次带年幼的儿子。这个深秋,我接连两天走进圆明园,看见了它的精致、生动和可爱。
圆明园正门
周二上午小雨,午后出了太阳。有闲的好友微信里问,“4号线去圆明园看秋天?”我立马响应,于是有了金秋圆明园的第一个游。
感叹北京地铁实在太方便了,错峰的地铁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