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里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个人资料
正文

【他乡明月|生活】第45期 开卷有益: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2022-09-21 06:30:35) 下一个

【他乡明月|生活】第45期 开卷有益: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嗨,听到我声音的亲人和朋友你好吗?我是三小姐晓鹂。

 

今儿啊,我去给车换机油。为了打发等候的时间,就去了旁边的一家图书馆消磨时光。

 

说到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可以说,它是我最初开始喜欢美国的一个原因。二十年多年前,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英文也不好,又不会开车,整天待在家里准备GRE考试,只有老公晚上回家才有人可以说话。那时候,每个周末去市中心的中国超市买菜,顺便去趟图书馆,就是我放风的日子,简直像参加某个重要的活动,穿上最喜欢的裙子,打扮的整整齐齐的。说起来第一次去图书馆的时候,就被震撼了。因为所在城市的图书馆在一栋特别恢宏雄伟的西式建筑里,巨大的石头砌成的墙,好几层高。图书馆里的墙和地面都是大理石,又干净又光滑,人又少,特别安静,像一座故事中的城堡。而且,最令我惊诧的是它的服务,它是真正面向公众,不分种族、年龄、性别、和身份,只要有证明你家庭住址的东西,比如说账单、银行流水、信用卡流水等等,再加一个有照片的证件就可以免费申请借书证。这个ID,一般用驾照就可以,学生也可以用学生证。可我那时候刚来,还没考驾照,就拿了护照。文稿里我和孩子们现在的借书证,也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有时候,去借书忘了带借书证,只要有驾照也可以找到你的账号借书。当然,如果你只想在图书馆看书,不外借的话,没有借书证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有时间,天天去也没问题,没人管你,真的太好了!

 

美国的图书馆非常多,几乎每个镇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我常去的那家每天都开门,非常方便。我专门查了一下,资料说美国目前有九千多家公共图书馆。你数学好的话,心里一划拉就知道,平均每个州200个左右。你可能会说,这也不算多吧?是不算多。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实体图书馆的数量。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这9千多个图书馆,是9千多个图书馆系统。是不是有点懵?这么说吧,我在的这个州,有24个图书馆系统190个实体分支图书馆,也就是说每个县各有一个图书馆系统。所以,真正图书馆的数量是系统的8倍左右。那就意味着,全美国可能会有近8万个实体图书馆。算不算多?当然算!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家所在的这个县就有19家实体图书馆,全州有330多万人有借书证,超过全州人口的56%。光去年一年就有170多万人次走进图书馆,借阅了570多万本书。以我家为圆心,开车20分钟以内有6家,非常方便。

 

它的方便,不仅仅因为图书馆多,更因为有很多贴心的措施。比如,只要是同一个系统,借书证可以在任何一个图书馆使用,你可以在任意一个图书馆借书,也可以还到任意一个图书馆,不一定必须还到你借书的那个图书馆。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顺路把书还到就近的图书馆,特别方便。而且,图书馆都有外置的还书口,就是下班了,也可以随时去还书。再说,所有的书籍、资料、音像制品都在全系统流通,如果你想借的东西就近的图书馆没有,可以从其他图书馆调,你只需要登记一下就好。

 

现在,网络代替了纸质书,美国的很多实体书店都倒闭了,但图书馆依然坚挺,比如我所在的这个州,最早的图书馆比美国建国还早,可它还在使用中,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有以下子几个原因。

 

首先,图书馆当然是用来借书还书的。书,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当然包括DVD、CD、audio有声书、盲文书等其他资料。就是书也有英文书和不同的外文书,比如法文书、西班牙文书、中文书等等。这些年,图书馆也紧跟时代,图书种类不断增加。比如中文书,我刚来的时候,中文书非常少,有限的中文书里还是以烹饪、养生为主。可是现在,不但有了传统的小说,比如莫言、梁晓声、亦舒、韩寒等人的作品;还有很多网络书,比如我今儿就看到了《琅琊榜》的纸质书;当然也有翻译作品,比如《哈利波特》等。今儿我顺手借的一本书,就是加拿大女作家Emily Mandel艾米丽-孟德尔的小说,《如果我们的世界消失了》,等读完了跟你分享我的读后感。

 

除此之外,美国的图书馆还有很重要的其他功能:其一,发布信息。每个图书馆都有一个专门的区域,用来张贴各种信息。一部分是图书馆自己的活动信息,比如我常去的这个图书馆,就有诗歌朗诵、小说研讨、演讲、科学实验、历史沙龙、桌游社团、英语练习等等各种活动的时间安排。我记得刚来美国的时候,去上过免费的英语课,我们那个时间段上课的有十几个人,有韩国的、越南、阿拉伯的,有男有女,有中年人也有老人,当时的老师是一个台湾来的小伙子。当然,更多的信息是各种广告和当地的免费报纸,两面墙几乎贴满了。我去拍照片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广告,特别有意思,是一家家庭维权机构的广告,用15种语言包括中文,写着同一句广告词:“你怕你的伴侣吗?提供免费帮助!”我附了照片在文稿里,你一看便知。所以,当一个外国人想要寻找一些免费帮助,或者想要获悉一些当地信息的时候,图书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来源。

 

其二,免费提供各种设施和场地,比如它有免费的电脑室供人们使用,有会议室供大家开会,有学习室让学生放学之后去做功课,或者供家教给学生上课。比如在疫情前,我给一个校外的学生做家教,每周都会去图书馆给他上课。我最喜欢的是,每个图书馆都有一个区域是专门给小小孩的,设计很卡通很温馨,有小小的沙发、椅子、桌子、玩具什么的,让年轻的妈妈带孩子在那里边玩儿边读书,从小就在书堆里熏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今儿我路过那里的时候正是下午,那是一个环形的房子,阳光打在高大的玻璃窗上,特别明亮,窗内的书架上排着花花绿绿的书,一个孩子坐在妈妈怀里听她讲故事,另一个男孩在沙发上玩倒立,得意得哈哈大笑。那个画面让只是看着就觉得开心,让我想起我孩子小的时候,带她们去图书馆看书的情形,特别温馨美好。我忍不住拍了张照片,放在文稿里给你看。

 

其三,图书馆还提供一些临时的公共服务。比如在这次的疫情当中,图书馆就负责提供免费的测试盒、口罩、和酒精洗手液。任何人都可以进去拿,都不用出示证件。

 

其四,是它举办各种活动。许多节假日都有庆祝活动,比如每年的复活节,都有寻找彩蛋的活动。更多的,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固定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免费的英语课,给婴幼儿的父母开办育儿讲座,给幼儿园的宝宝定期办唱歌会,给小学生体验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实验,给要考SAT的学生提供摸底考试,还有各种沙龙,等等。

 

我印象最深的是针对孩子的活动。十几年以前,我们还在新泽西。我所在那个town(镇)不大,图书馆却办得特别好,每天都有针对孩子的活动。那时候,我家老大六岁,老二三岁,我老公在外地,我一个人带俩孩子,时间不凑巧,就只能带孩子去参加一个“music time”(音乐时间),一个“science time”(科学时间),和一个“story and art time”(故事会)。到现在想起来,有些画面还历历在目。

 

这些活动的侧重点不同,周六主要是讲故事、做手工,比如母亲节前教孩子们给妈妈做礼物,用咖啡滤纸画画,再喷水把颜色洇开,晾干,折起来,缠一根细铁丝,便是一朵漂亮的花。那天,老二的花做得最好,得到了图书馆员的表扬,她很得意地把花当一个big surprise(大惊喜)送给我,插在花瓶里,来人就炫耀,甚至带到幼儿园去做“show and tell”(展示)。

 

周三则做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馆员提前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附有详细的解说: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最后还有思考题。参与的孩子要求四岁以上,能自律,并要家长协助。这项活动老二没多大兴趣,老大却爱的,总是坐在最前面,认真听图书馆员先讲相关的故事,积极回答问题,严格遵守图书馆员的指导,做的时候也不要我帮忙,都是自己动手。也正因为如此,有次做实验竟被气得大哭一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讲发酵现象。用半瓶热水,加发酵粉(yeast)和砂糖,瓶口套一个气球。几分钟之后,气球就会慢慢自己吹起来。做的时候,老大遵照指令,加了半包糖进去,瓶口小,撒了好些出来。老二自己不动手,让我替她做实验。结果,老二的气球五分钟之后就鼓了起来,等买了个皮萨回到家,已吹得像个大柚子。老大的气球则迟迟不见动静,到最后也就只鼓了个李子大小的包。老大越看越急,越急越气,忍不住哇哇大哭。特别可爱。

 

其实,周二的唱歌活动是姐俩最喜欢的。不光因为她们喜欢唱歌,更因为带领她们唱歌的图书馆员非常有经验,活动搞得高潮迭起。每次的活动,俩人都迫不及待,放学总是先赶着去图书馆,活动结束后才回家吃饭。

 

我记得那个图书馆员叫艾米丽,是个年轻的姑娘,披肩短发,笑起来非常有感染力,是她们当时的偶像。这个活动不限年龄,偌大的活动室挤满了人,有呀呀学语的婴儿,蹒跚学步的幼童,最多的是三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自然少不了陪着孩子们去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们。孩子们集中在前面,大人们围绕四周,席地而坐。艾米丽坐在一把转椅上,身边放着个装饰得五颜六色的装道具用的大纸箱。她有很多道具,比如两尺见方的大书,黑绒布做的大蜘蛛,能粘五只绿色青蛙的手套,红色的大萝卜,穿花裙的小姑娘,五颜六色的碎纸片等等等等。每天都有一个主题,比如母亲节,地球日,父亲节,老兵日什么的。每次半个小时,十首左右的歌,连唱带跳带表演,总是意犹未尽,时间就哗地一下过去了。

 

记得有一次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学唱儿歌《Mom says》(妈妈说),用的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的调,就是“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一开始,艾米丽皱着眉头,假装成一个非常严厉的妈妈,一手插腰一手指着孩子们,很凶的样子,唱:“有时候妈妈说:不许做这个。有时候妈妈说:不许做那个。”然后,很伤心地问大家:“我妈妈总是这样说。你们的妈妈是不是也这样说?”孩子们当然是群起而和之呀,都嚷嚷着说:“是的,是的,我妈妈也这样。”我家老二不但声音最响,还指着我说:“看,那就是我妈妈。”一副愤然声讨的样子。大家顺着她的手指齐齐回头看我,特别尴尬。艾米丽很理解地冲我笑笑,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许你们做这个,不许你们做那个吗?因为她爱你们。有些事情是很危险的,你们不能做。”听了她的话,孩子们也都点着头,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对,我妈妈不让我摸电源开关。”“我妈妈说火很烫。”“我妈妈不让我一个人过马路。”……这时候,艾米丽接着笑嘻嘻地唱:“我知道,她很爱我。为什么?因为有时候她说:我们来做这个,我们来kiss,kiss,kiss!”然后,她大声问:“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就在这时,又是我家老二,跳起来冲我喊:“Mom, I love you!(妈妈,我爱你!)”那声音脆生生的,又萌又可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从那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孩子在家里只要我不让她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两人便会不约而同地唱:“Mom says, don't do this!Mom says, don't do that!(妈妈说:不许做这个!妈妈说:不许做那个!)”让我哭笑不得。

 

我姑娘特别喜欢这个活动,更喜欢艾米丽。每次活动结束,都围着她说东说西,舍不得回家。后来我们要离开新泽西的时候,姐俩一听就不干了,冲着我嚷嚷:“不行,妈妈,我会想艾米丽的。”十来年过去了,虽然她俩现在已经记不得艾米丽了,但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而且,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会让她们受益终身。

 

古话说:“开卷有益。”我非常赞同这一点!虽然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知识都可以在虚拟世界学到。孩子们也越来越大,不需要我陪着去参加图书馆的免费活动,但我自己还是喜欢去图书馆,捧着一本书纸质书静静地翻看。所以,每次给车换机油的时候,我都会旁边的去图书馆,安安静静地度过的一两个小时。

 

都说一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现在的你还喜欢读纸质书吗?还去图书馆吗?在你家或者单位附近,有你喜欢的图书馆吗?把你和图书馆的故事写在评论区,我们一起来分享和讨论吧。

 

说到这儿,今天的话题也就结束了。谢谢你对我节目的留言、评价、点赞、和转发,咱们下期节目再见。拜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树枝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嗯,我有提到。我自己还上过课呢。:)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补充一点,图书馆还有普及教育的功能,我们这里的图书馆提供免费的英语教学,深受大家欢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