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里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个人资料
正文

三月十八:舞台后面

(2021-03-21 22:57:45) 下一个

爸妈:

 

最近给中文学校的学生讲京剧,很多知识我也是现学,比如“五箱一桌”什么的。今天,为了讲典型的“一桌二椅”的舞台道具,以及以虚为实的的表演,我给他们看了一小段《拾玉镯》。

 

虽然我们看的是京剧,但我想的却是老爸您演的秦腔,您扮演的孙玉娇。这折戏唱腔少,表演多,特别精彩:从梳妆打扮、出门喂鸡、捻线绣花,到偶遇傅朋、眉目传情、巧拾玉镯等等情节,都是通过手的动作、脚步变化、和眼神灵动来表现的,舞台上只有一桌二椅。

 

那时候,秋林坪的戏台不是现在那个,由您牵头重修的宽敞带后台的新戏台,而是旧的戏台,舞台狭小,两侧勉强能安顿下文武场面,没有后台,唱戏的时候都是临时用木板在戏台后搭个窄窄的棚子,以供马上上场的演员候场。那里四面漏风,只有一个火盆,冷得人只打哆嗦。因此,大量演员都在舞台对面、大队院子里那间仓库等着,烤着火喝着茶,谝着闲传,比舞台后面舒服多了。唯一的坏处是离舞台远,看不到戏演到哪里了。演员的调度全靠场记催台。偶然,场记忙着忘了传唤演员,或者去传唤演员的小孩子掉了链子,角色不能及时到位,场上的演员就不能下场,急的团团转,临时自己加戏,现编现唱。记得常常开玩笑的是那次,我二伯被晾在台上,文武场的锣鼓敲了又敲,换场的间奏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演员还没到场,他不得已吼道:“XXX你怎么还不来,XXX快去把他唤。”因为他演的是黑脸包公,满嗓子唱,声音又粗又沙,又带着板眼,台下的观众居然没人发现那是现编的词,是提醒场记赶快去催台。哈哈。

 

我那时候小,没耐心安安静静坐在冷得要死的露天看一晚上的戏,常常是跟着你们泡在后台。我还记得那个仓库,在大院最靠里的角落里,墙上挂着道具,长枪、大刀、马鞭、旗子、剑、锤......靠墙是一排排戏衣:帝王的蟒袍、武将的甲胄、小姐的彩衣、丫鬟的袄裙......柱子上挂着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髯口、玉带、和各种帽子:珠光宝气的贵妃帽,两根长耳的官帽,短耳的县令帽,软耳的公子帽,将军的头盔,护卫的风雪帽等等。最吸引目光的是那张大桌子,上面是一盒盒的头面,簪、钗、珠、花,金凤、玉蝶、步摇、流苏,特别想摸一摸又不敢,怕掉地上碰碎了。除了这些,印象特别深的是你们用来煮榆树根的那个锅,因为所有的片子都要在榆树胶里煮软、捋平、挽成花,才能贴到脸上去。

 

后来大了些,偶然也会随你们上台,充当丫鬟。至今,我还留着一张自己的剧照。呵呵。不过,比起在舞台上,我记忆更深刻的还是在舞台后面花花绿绿的色彩,胭脂粉彩的香气,以及看你们一笔一笔勾出一张张不同的脸谱。

 

你们还记得当年唱戏的那些事吗?总有四十来年了呢......

 

先聊到这儿吧,夜深了,我去睡了。你们多保重,下次回国再陪你们看秦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