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25)
2021 (230)
2022 (58)
2023 (46)
爸妈:
对不起,我要食言了:春假我不能回去看你们了。我已经请好了假,安排好了学生的课程,可美国飞中国的航班停了,暂拟延迟到三月底四月初。可我四月以后就没假期了,只能拖到暑假。但愿那时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人们能自由出入了。
总是在这种时候,就会感到世事无常,计划赶不上变化。那种无力和无奈,难以言表。
最近,总觉得早年读过的很多诗词,现在看来都是思乡曲。比如前两天提到的《行行重行行》,和这首李白的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这首词,通常解读为家中妇人思念远方征人,伫立在高楼玉阶上默默等候。现在看来,不是家中妇人在等候,而是归不去的游子在黯然神伤:又是黄昏,面向故乡,目力所及是无边的地平线,和地平线尽头连绵不绝的林木。夜幕低垂,烟雾迷漫,交织成一张网,寒山一带的绿色,在游子眼中只余心伤。急切地想看更清楚一些,抬步上层楼。站在高楼上,果然看的远:渐深的暝色,急归的宿鸟,通往故乡的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可又能怎样呢?归乡的路上长亭连短亭,自己却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只有无言站在台阶上,任夜色吞没。
西方文学评论里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莎士比亚笔下的经典人物哈姆雷特。古诗词也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词的理解一定也会不同。比如著名的民国大家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探讨人生的三大境界,就用了三首著名的情诗:晏殊《蝶恋花》,柳永《凤栖梧》,和辛弃疾《青玉案》:
其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经历之后,对同一种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所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到底说的是在家的妇人,还是在外的游子,端看自己的心境吧?
现在,想归家而不能的我,看什么都是游子伤心意……
隔着千山万水,老爸老妈,咱们各自珍重吧。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