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血液里的“炕”字

(2019-07-26 07:03:45) 下一个
北方农村一般管床叫作“炕”,俗称“土炕”。土炕就是用土坯垒起来的,它像是过去睡的大通铺,上面能睡3,4个人,再大一点儿的炕能容下6,7个人。在天气更冷一些的东北地区,土炕里面有管道,一头是烟囱,一头连着灶台。在烧火做饭的时候,热气会顺着通道聚集在土炕的底下,烟就顺着烟囱跑出去。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土炕就会变得很暖和。
河北这边的炕,好像下面并不是中空的,也不烧火取暖。我只记得炕很大,小孩子经常在炕上跳来打去的。等闹得不像样子了,就被大人们纷纷地轰了下去。炕不仅是孩子们玩的跳跳床,还是大人们交谈聊天的好地方。家里有些什么家庭问题,长辈们在炕上盘腿一坐,全家人围拢来一合计。等到老人家下了炕,定夺的大主意也就拿出来了。如果,熟络的乡亲们来串门,主人也会把他们请上炕,大伙儿家长里短地在炕上聊得其乐融融。北方的大炕,猪大婶可以从一头滚到另一头,感觉即舒服宽敞
猪大婶小的时候,因为老妈身体不好,她和弟弟就被送到农村的二姨家呆了一年多,所以猪大婶对“炕”印象比较深刻。后来,二姨生了病,临出国之前,老妈特意带着猪大婶去老家看望心地善良的二姨。等临走的时候,猪大婶偷偷地把一些钱塞在了炕上的被摞里。没想到,过了几年二姨还是走了。
猪大婶习惯了把“床”叫作炕”,因为老妈也时常这么叫,所以猪大婶从没有改过口。不过后来,她的这种习惯叫法,竟让她的一个发小给纠正了过来。
有一次,猪大婶和三个要好的小伙伴儿一起玩。当猪大婶说“炕”的时候,有一个小同学立即纠正说:“你怎么老说炕啊,炕的,那明明是床嘛。” 那时,猪大婶是个非常敏感而害羞的小姑娘,她听出那个小伙伴儿的有些嘲笑的口吻。结果,那个小同学的话音未落,紧接着,另外两个小同学也跟着一起嬉笑起来。她们三个还学着猪大婶的音调,不停地围着猪大婶重复着。猪大婶感得很没面子,她觉得自己的脸有点儿发热,不过她并没有马上改口。
谁知,那个小同学就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地帮着猪大婶纠正着这个“错误”的叫法。她只要一听到猪大婶说“炕”字,马上进行更正:“什么炕啊?那是床,叫床。”那个小伙伴认真仔细地告诉猪大婶。一而再,再而三,功夫不负有心纠正的小同学。终于,慢慢地,每当猪大婶的“炕”字到了嘴边的时候,她立刻改了口,读音再出来就变成“床”字了。
从此以后,猪大婶觉得自己也变成了城里人,和同学们的城乡差别也没有那么大了。可是,她就是不喜欢那积木和玻璃盒子一样的高楼大厦。在北京,每次看到那些被砖头围得一丝土都看不到的小树们,猪大婶都觉得它们很可怜。时常,那个很多年没有说出口的“炕”字,还是会跑到嘴边来,它总是萦绕在脑际。猪大婶明白那“炕”字始终在她的血液中流淌,那是一种情怀,无法忘记。
 

大教堂前的演唱者,我被她的歌声所打动。

大教堂前的照相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polar_bear 回复 悄悄话 盘炕是门技术活哎,盘的好,锅台好烧,不倒烟,火抽得也不厉害,烧火效率高。盘的不好,要么倒烟,要么抽火,废柴火。你这篇文章勾起俺的回忆,真好……
朱兔子 回复 悄悄话 谢谢polar_bear老乡介绍。我回鲁南的老家就一次,不知那里有没有火炕。握手!:)
polar_bear 回复 悄悄话 盘炕需要生黄土活着麦秸做的脊才成,那种土炕两三年就需要打掉重盘,打掉的脊是很好的肥料。现在农村都用混凝土板盘炕了,几十年都不用重盘了
polar_bear 回复 悄悄话 东北的炕是火炕,跟俺们胶东学的。俺觉着,炕是种绿色环保的居住方式,做饭的时候,烟气就把炕烧热了,冬天进被窝就不凉了。天快亮的时候,它又凉了,所以农村人都不睡懒觉,这大概也是有一点关系的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