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往事--- 沈阳篇》里我讲过,由于父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城市,在出生二十六天的时候,我被送到沈阳姑姑家寄养。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实在是忍不住思女之情,想办法把我接到了她的工作地 --- 抚顺。
在抚顺,我们住在一栋以前为日本人建的两层别墅小楼里。当然,是几家合住。别墅里的隔断都是推拉门。双面加了锁以后就被分割成不同家庭的领地。如果两家同时把插销打开,推开门就成一家了,邻居串门都不用走大门。
母亲把我送到单位幼儿园。可她工作忙起来总是无法按时接我回家。经常是在幼儿园下班以后,我被交给值班老师,一起等我妈来接我。几次之后,母亲不忍总是耽误值班老师下班,开始怀疑接我过来的决定是否不太现实。考虑把我送回沈阳姑姑家。
和邻居聊天,说起了此事,隔壁家的闺女自告奋勇地提出她可以在放学后顺路把我接回来。她小名叫丫蛋儿,比我大十岁左右。母亲这才打消了把我送回沈阳的想法。
从此我再也没有留过堂,每天都能早早地跟着丫蛋儿姐回家。其实幼儿园离我们的小楼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丫蛋儿姐总是让我撒欢在前面跑。先跟着她回她家,直到我妈下班,过来接我。
还记得有阵子,不长的路上有两三处下水道的井盖不见了。别看丫蛋儿姐人不大,却特有责任心,在井盖没铺好之前,她都要拉着我的手,不让我自己吓跑了。
在幼儿园里,我很乖,中午有午休时间,所有的孩子们都要在小床上躺够时间,不管睡着睡不着。我是属于睡不着的,却也不闹,很体谅老师的样子。老师们都很喜欢我。现在看来我从小就是那种不给旁人添麻烦的人。:D
我心疼老师,老师们自然也投桃报李。每天在家长来接孩子们的时候,老师都会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水果,一般都是苹果。老师总是留着那个最红最大的给我。为这事儿,有个男孩的妈还到园长那儿告过状呢。
还记得在幼儿园里,我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看着统一发放的运动装,一件带有号码的跨栏背心和一条带有侧线的运动短裤,我兴奋了好几天。至今对那套行头还有印象,但对于比赛的项目和成绩都一点儿也记不起了:)
那时全国老百姓的生活都不容易,东北尤为艰苦。学理工的母亲那时属于比较脱离生活的知识分子类型,生活常识少得可怜。在我出生后到第二十六天送到姑姑家的日子里,母亲严格按照书本喂养我,跟做学问一样一丝不苟。书上说新生儿要每四小时喂一次。她老人家就定时定量喂养。其间就算是我饿得干嚎,不到点儿也绝不喂。好在我后来到了亲手带大一帮孩子的姑姑那里,要不然真不知道我得挨多少饿呢。
在抚顺,虽然我已经过了定时定量喂养的阶段,母亲还是发愁怎么给我添加营养。那时的肉很有限,倒是鸡蛋相对好买一些。母亲要求我每天至少保证一个鸡蛋。可她老人家不知从哪里听说用开水冲鸡蛋吃最有营养。于是每天早餐,她把鸡蛋打在小碗里,浇上开水,让我喝。
我自是喝不下去。于是每天早餐就变成了母女之间的战争。母亲软硬兼施,逼我就范;我则连哭带嚎,不肯张口。双方互有胜负。在后来母亲回忆起那段日子时,总是自责:哎,我当时怎么就那么死脑筋呢,你不愿生吃,怎么不知道煮呀、煎呀地做着吃呢?只是一心想着生吃最有营养,就只想让你得到最好的,怎么不懂变通,退而求其次呢?况且现在看来生吃鸡蛋的说法很坑人,没吃出病来就算万幸了。
其实她老人家到现在也还是性情依旧,很多事儿上认死理,不懂变通如昔。倒是我步入中年以后,很多事看开了许多。
还记得在抚顺我们住的小楼对面的楼里住着一个哑女,二十出头的样子。听邻居说她曾经处过一个对象,后来分手了,姑娘受了刺激,精神就不好了。我当时也不太懂,只记得每次遇见哑女,她总是咿咿呀呀地讲着我听不懂的事情,一脸幸福的样子,一只手在腿上比划着。听丫蛋儿姐讲,她是在说她的男朋友裤线笔直。那个年代,穿有裤线的裤子可是时髦的表现。
哑女家的阳台和我家的阳台正对着,所以我能经常看到她。她每次见了我也是连比带划地讲她的故事。而我那时太小,也不懂精神病人是怎么回事,总是很怕她。大了以后,每当想起她,就会觉得很可怜,也不知她后来的命运如何。不只是哑女,就连丫蛋儿姐,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们也逐渐失去了联系。
在我到了入学年龄,母亲考虑到沈阳的教学水平比抚顺好,就又把我送到了姑姑家。虽然在抚顺生活了只有一年多时间,那段记忆却不曾淡忘。不知如今抚顺能算作所谓的几线城市,在国内众多的城市里是属于默默无闻的那一类,但在我心里,这两个字是有着温度的。
==============================================================================
同感!有时候需要和老人们核实,也有记忆失准的地方。有趣的是,每个人的记忆侧重点不同,一个人记得很清楚的地方,另一个人却全无印象,反之亦然。大概是每个人心弦的频率不同吧!:)
===========================================================================
你说得我好伤心呀!不过不管怎样我心中的抚顺依然是儿时的样子。而且我相信假以时日,一切都会变好,更好!
周末愉快!
刚刚去了你家,读了《沈阳谣》、《简谈抚顺》,有熟悉的地方,更多的则因为我在东北时年纪太小,都不为所知,但是一样亲切。另外还拜读了你的法学博士儿子一文,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关切,骄傲,都跃然笔下。
祝周末愉快!
回复 悄悄话 疏影这样写出来以后年纪大了再读读会很有意思的。你的博文给长辈们看吗?我想他们读了一定深有感触的吧。
==============================================================================
这也是我为什么想把这些记下来的原因。会把相关的文章微信给我妈看。
现在又出现第三位疏影浅斜写抚顺沈阳。都是美女,文笔细腻,文采飞扬。
还有第四位是洒家,文笔很差,但是故事多。洒家写大连,已经有100多篇了。文学城因为我的介绍使大连闻名。
=================================================
真的呀?世界虽大,可我们心里就只能装下那么些地方。从艰辛中跋涉出来,再回首,往事已化作心底的一丝暖意。祝好!
浑河古称沈水,又称小辽河。历史上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现为独立入海的河流、同时也是辽宁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内河。流域范围在辽宁省中东部。源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滚马岭,流经抚顺、沈阳、鞍山、营口等市,在海城古城子附近纳太子河,汇合之后称大辽河,向南流至营口市入辽东湾,全长415公里。
大伙房水库,辽宁第三大水库,来源于浑河,不是大房身水库,写错了。
我在知青点时的老高三才子大哥才女大姐们都是来自抚顺的,我混进了他们同学的微信群哈哈。
谢谢分享!
大房身水库荡悠悠,
疏影浅斜岗山绿,
童年欢乐记心头。
谢谢群兄夸奖,其实我的情商还有待提高:D
1。1949年中央直辖市:
大连,沈阳,鞍山,抚顺,本溪;
2。抚顺大工业城市:
1)。抚顺矿物局,使抚顺成为中国煤都;
2)。石油化工之城
油页岩开采
抚顺石油一厂,
抚顺石油二厂,
抚顺石油三厂,
抚顺石化乙烯厂;
使抚顺成为中国最大的炼油基地多年,中国炼油摇篮;
当然还有抚顺石油学院,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现在是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
3)。抚顺钢厂,中国八大特钢厂;
4)。抚顺铝厂;
5)。抚顺碳素厂,中国三大碳素厂;
6)。抚顺水泥厂;
7)。抚顺新钢铁;
8)。抚顺挖掘机厂;
9)。抚顺6409厂;
3。抚顺历史名城
清永陵
费阿拉城
萨尔浒山——满清立国之战
高丽山城
高尔山山城
不奇怪疏影小时候会得到老师们的喜爱。照片里的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谁不喜欢啊。我觉得主要是性格的原因疏影在什么年龄段都会得到周围人的喜爱的。你来到这个世界就是给人送阳光送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