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不久前看过一篇文章,讲以前西方的年轻人,一代吸毒,一代滥交,如今的年轻人不吸毒了,也不滥交了,却抑郁了。
且不去评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就我切身的感受而言,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患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疾患。尤其是近几年听到的案例很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对精神健康的广泛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到这类疾患的各种表现,更为大众认知。一方面也的确感到如今的年轻人罹患此疾的比率比以往高很多。
我一直对此现象感到困惑,很想知道其原因何在。是这一代人太脆弱了?是social media 的原罪?是社会、家庭压力使然?是父母及与的关爱不够?似乎每条都有些相关,又不完全相关。其成因兴许是很多不起眼的因素叠加一起,产生了放大效应;兴许是执拗与某一单一事件,不一而足,似乎很难简单地归纳。
我想说患上抑郁症也不可轻易放弃。如今社会的认知与关注,迅速发展的医疗技术都是患者和家属的希望。最为人痛心的是有人因此放弃了生命。是不是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无忧,精神空虚,无法也不知如何面对挫折?
想想我们这一代,甚至我们父母辈,生活中的压力,一个个的坎儿也不少,但似乎我们都很皮实,摸爬滚打着就过来了。我们中很多人竟然闯出国门。不但立足于一个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而且还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也大有人在。
再往上追溯,想想一、二战期间的年轻人吧,十七八岁就上战场的并不罕见,他们面对的是生死瞬间,生存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那时的他们为了能保住生命,忍受一切,坚持到最后一刻,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美好日子,却那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在物质丰足的年代,不再珍惜生命?难道这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关吗?生理上的需求容易满足,精神层次上的东西很飘渺,不容易获得和坚守?
答案在哪里?
可现代人,还没死,就很安详,酸爽了,不折腾了。
有背天意啊。就忧郁了。
18岁以下的男孩子, 有15%的 有过自杀的念头.
听了,很惊人的
以前人要适应自然,现在人要适应社会。身体素质以前较重要,心理素质现在较重要,适者生存。如果得了抑郁,过不去,是社会选择的结果。这类人要渡过难关,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