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里的文字, 吸溜吸溜, 蛮意味深长的. 它可以是一壶静静伫立在几何平面上的白开水, 自斟自饮, 兼少少润泽他人的奢望. 可以是说故事 mode, 将所见所闻, 添油加醋可劲儿地炒一炒. 可以是日记 mode, 记某年某月某日的湿湿碎碎. 它也可以深入骨髓地挖掘自恋情结, 那一刻, 最虔诚, 最忠于自己. 它也有点儿像过去安置一隅的报章杂志专栏. 身为读者, 我挺在意写的人的品味. 此外, 唯有追看的读者, 才会留意到作者的罢工或脱稿.
当金角说 “铃兰几天不见, 原来是自驾游去了啊”, 霎时, 膈下悸动如奔豚, 就算是我自作多情, 亦不羞. 接下来, 他的一句话, 差点儿令我 hold 不住 “这张侧影像十几岁小姑娘”. 我皮笑肉不笑地回应道: 用一个发卡夹住垂下的头发, 就这样, 涉嫌 “装嫩” 了.
纵然儿女情长, 本猫骨子里是一个心急人, 在写博文这件事上, 尤其沉不住气, 少了 “轻拢慢捻抹复挑” 的推敲, 喜欢即见即写, 即写即见. 正好, 有幸遇上这个网络时代. 凝视 2025 年第一个周六的一张照片, 天空 / 树影 / 雨水 / 河流, 灰蒙蒙一片, 木桥上的人竟也被灰色晕染, 那一把彩色的雨伞, 不过是灰色的孕育, 催生. 当生命也是灰色时, 颇有灿烂归于平淡, 她比烟花寂寞的意境. 我的思绪千帆并举, 一幕一幕的往事嵌在一架 Digital Smart Frame, 晾在眼前, 不徐不疾, 无风也飘移.
忆当年, 在云城四处寻找租用自己的办公室, 在西区一幢全新的商业楼宇, 初遇 “地主婆”, 那时我们年轻, 衣袂翩翩, 长发飞扬. 她比我还小几岁, 毕业于 SFU, 是一间规模不小的物业管理公司的主管经理, 俨然职场上的女强人. 相处下来, 慢慢的, 才晓得俺俩是同一类人, 连声音都是一样 AI 无法山寨的有温度的轻柔, 即使在 Ceiling 十几尺高挑, 椭圆形的会议室, 面对面商议租约, 讨价还价租金时, 端是宁和语调之下的波涛汹涌.
我去她的 Office 坐一坐, 她来我的 Office 坐一坐, 相视会心一笑. 我们各自的办公室, 墙壁的颜色不约而同都涂成了灰色. 我的灰带着些许的浅绿, 她的灰, 是纯纯的高级灰.
如今, 聊起孩子们儿时的种种趣事, 囧事, 俩人的眼眶同时潮润. 地主婆的头发长长后, 剪得短短的, 留长又再剪短, 一年又一年, 她一直将自己的长发捐献给 BC Cancer Foundation.
我们大楼所处地段的地税奇高, 租金自然水涨船高, 贵, 贵, 贵. 这些年, 数度萌生 relocate 的念头, 可是, 雷声大, 雨点小, 终是安心原地不动, 皆因我舍不得离开地主婆, 舍不得那不会老的灰色. 伊始已是灰色, 又怎会在乎终点也是灰色? 一路走来, 赤橙黄绿青蓝紫, 随我施釉. 灰色的无言和笃定, 恒久远; 七彩斑斓的水灵, 亦美丽.
学了一点绘画方知,灰色是多么的不可或缺,不好偏颇。
虽然我不喜欢顾城的眼神, 但读他的一首小诗《感觉》, 好有 feel. 没有感觉, 何来印象, 推理, 反省, 颜色, etc.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这件带帽子的灰色风衣, 里子是超薄棉衣, 暖和, 外层防水, 好多年前买的, 依然简约时尚, KIT 英国的品牌. 颜色是个好东西, 也喜欢蓝色, 黄色, 但最喜欢紫色, 一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