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

东一点西一点, 点点撩人
正文

风情的人, 遇风起舞

(2025-07-27 08:12:03) 下一个

周围认识我娘的人, 都知道她唱歌犀利, 不是说老天爷赏饭吃 / 嗓音天籁的那种厉害, 而是中气十足, 别忘了她长得娇小玲珑. 

曾经一家人外出包厢房 KTV, 她虽然不好意思做麦霸, 可还是欲拒还迎的做了. 站姿, 一首接一首地唱, 从《美酒加咖啡》《心雨》《晚秋》唱到《粉红色的夏天》, 终于累了, 坐下, 对我的父亲说: 你唱. 父亲摇手又摇头, 那抿紧的唇角, 浅浅含笑的眼睛, 像极了一位少年郎. 妈妈提议: 唱《我是一个兵》. 父亲手拿麦克风, 想不到指挥千军万马的 “司令” 也有怯场的时候 ---- 小曲在心口难开. 我妈放他一马, 自己又站了起来, 继续唱, 唱《东方之珠》飚高音时, 你以为会穿破屋顶, 直冲云霄么? No. 是桌上的水杯被震得叮铃哐当的发抖, 我心惊飒飒, 随之房颤. 然而, 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不是那离噪音一步之遥的高音, 而是她会唱上百首的中文歌, 或英文或日文歌的中文版本, 有不少还能背下歌词呢, 意思是, 给她一个舞台即可, 提词器免了. 医生的记忆力超群, 在我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几天, 她说最近在学跳舞. 我说: Enjoy it! 并嘱咐她: 千万别使唱歌时那样的爆发力, 老胳膊老腿的, 不能扯个稀巴烂, 画画似的在空中划拉几下便可. 她有一个像秋天童话一样的心愿, 就是到死的那一天, 脑袋都不浆糊. 她反复强调 “最后时刻不要插管, 多打点麻药让我舒服的死去”. 妈妈不玩麻将, 不追剧, 不八卦, 不是非, 不网聊. 她说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 不是孤独, 而是沉迷虚拟的社交”. 换一个角度来看, 蛮契合我的审美意识, 誓如, 喜欢在图书馆或书店或自己的书房书架触摸书籍, 尤其有性格的书, 喜欢鲜花, 不喜欢塑料玫瑰, 喜欢在篮球场边喊 Add oil 那怕疼了嗓子, 喜欢 “人生若如初见”. 

除了几十年的爱好唱歌之外, 还可以做些什么以减少患痴呆的风险呢? 妈妈开始跳舞, 我为这一选择拍手叫好, 即使大概率她跳的是尬舞. 

跳舞可以引致大脑微妙的变化 ---- 科学检测发现脑灰质 / 白质, 若干神经行为区域的协同 (Neural synchrony) 均有所增加, 这意味着感知能力, 空间记忆, 平衡功能, 自控能力, 创造力和节奏感增强, 以及情感保温, 思维活跃. 

思维逻辑好 + 感知丰富 & detail, 哪怕感知的是七情六欲, 就有了弹性, Flexibility 是一个好东西, 有它容易产生快感 / 小确幸. 那些愈犟驴的女人, 愈难了解人性, 日子过得狐疑, 僵硬, 劳嘈, 失格.

柔韧的人, 瑜伽的人, 风情的人, 容易理解舞蹈. 
一颗树遇上风, 就跳起了舞, 此可谓解风情. 你想想, 有生命的东西, 可不都是舞性的吗? 
音乐是风, 遇上音乐, 五官舒展, 情感松驰, 感觉细胞有风, 挠来挠去的酥痒, 于是踮起脚尖. 
风情小六步的同时, 心脑肾也在蠢蠢欲动.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呼吸, 我们跳舞, 我们好骨头. 一切的一切, 因为宁静而大气磅礴, 丰腴, 优美, 自然.
 “总有人与我同舞, 将你溶解在我的身体, 深入骨髓和每个缝隙” 《在夜里跳舞》单依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铃兰听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伽子罗衿' 的评论 :

慈父慈母 / 家人亲人的爱, 朋友的友情, 是我今生来生的财富. 文中所有的观感, 不是牙痒痒的泛泛而谈, 而是推开世界的门 (有时孤寂, 但没关系的), 用我的眼睛静静观察, 得到的印象和感悟.

谢谢解风情的伽子.
伽子罗衿 回复 悄悄话 这一篇写得真好,禁不住的赞!公主真是既能撩情,也能真情!这之间,一般真读纸质书的真难同上步。又,难怪选的歌一直都那么好听,再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