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1954年,两个老海归一起回国。一个叫梅祖彦,一个叫柴俊吉。
梅祖彦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儿子,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研究生,1950年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任技术员。关于梅祖彦回国,有不少这样的记载:梅祖彦和好友柴俊吉筹划,逃过美国当局的阻拦,由纽约绕道法国返回祖国大陆。
梅祖彦回国后的工作和家庭情况都有详尽的记载,而他的好友柴俊吉却渺无音信,连具权威性的50年代回国留学生人名录《归来》一书中都没有柴俊吉的名字。梅祖彦在自传《晚年随笔》一书中,写到回国经历时,也没提柴俊吉,只说和另一个同学从法国取道苏联回国。
这个“另一个同学”应该就是柴俊吉,可是有关柴俊吉的信息极少。根据柴俊吉回国后填写的登记表和政府的调查报告,只能看出以下情况。
柴俊吉,1922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1938年中学肄业,赴美留学,于密西根Emmanuel College学习工商管理。1941年父亲去世,回国奔丧。由于战事,受阻于菲律宾,参加菲律宾游击队和红十字会。1946年回到天津后,赴上海与董竹君合办印刷公司和进出口公司。两年后返回美国,就读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学习土木工程。1951年毕业后从事公路、铁路和桥梁的设计工作。1954年途经巴黎、莫斯科回国。
在汇报回国原因时这样写道:因在未出国前于董竹君同志领导之下,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有些明白。在新中国成立后想早日返国,和劳工各方同志们建设新中国和进行社会主义的国家。
政府对他的调查有这样的结论:柴俊吉本人是一位技术人员,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治上水平低,纯技术观点比较浓厚,在技术上是努力的。此次返国是在祖国几年来伟大成就感召下,以及我们朋友鼓励之下,经过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批准和资助,因此才能回国参加建设工作。他本人在外国多年,受外国人气是不少的,因而对祖国是热爱的。
上面提到的董竹君是一位传奇人物,上海锦江饭店创办人,拥护共产党。女儿夏国琼留美学习音乐,并与留学生罗维东结婚,1953年一起回国,1958年移居香港。罗维东又恰好是柴俊吉的同学,柴俊吉又跟董竹君曾是商业伙伴,更是给柴俊吉蒙上一层迷雾。
当年回国的留学生,有许多人跟柴俊吉一样,渺无音信,下落不明。其中以学文科的人为多数,而柴俊吉学的是土木工程,应该学有所用。然而,除了上面的档案材料,没有任何关于柴俊吉回国后的信息。梅祖彦在《晚年随笔》中刻意不提柴俊吉,也令人觉得蹊跷。董竹君和梅祖彦都已去世20多年,当年的政府官员和柴俊吉的同事恐怕也都不在人间了,现在只有柴俊吉的家人后代知道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