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海归打呼噜

(2025-05-04 07:33:22) 下一个

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山东大学教授孟祥才记述了一位老海归,写得非常有趣,特别是打呼噜一段,分享如下:

资料室从事翻译的老先生中,有一个最活跃的人物叫黄巨兴。他留学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自视甚高。但据知情人讲,他的水平一般。1970年传出毛主席的话认真学习马列,识别陈伯达一类假马克思主义政治骗子。元史研究室的一个同事调侃说:我们要认真学习英语,识别黄巨兴一类英语骗子。我有一次问该室英语水平很高的张书生:黄的英语水平究竟如何?他说:他翻译的东西,不经另一个人把关,就不能付印。我相信张的话。黄在历史所之所以名气较大,原因有二。

一是他打呼噜绝对第一,因而赢得巨雷的雅号。1968年底宣传队进驻后,下令全体工作人员集体到所里住宿,谁也不敢与他同居一室,他因此得到了住单间的特权。到干校以后,仍然没有人敢与他同居一室。所里只得在离大家住地较远的地方给他建了一间小草房。他住在里边,每到晚间和中午,只要他进入熟睡状态,一定是鼾声如雷,远传数里。历史所一个人曾在他午睡时到他住屋的窗前观察,发现在他的呼声达到最高分贝时,整个小屋被震得簌簌发响,屋顶上的高粱叶子也随着他的鼾声飘飘起舞。因为声音传得远,他午睡时曾多次引来附近劳动的社员围屋聚观。1971年春天,到明港集中进行清查五一六运动时,因为很难再为他安排单独的居室,他的床铺就被安排在大房间靠门的地方。然而,就是这样的地方,他的呼噜还是使不少人睡不着觉。一些人实在受不了,就将他推醒,由此双方闹得很不愉快。在干校时,有人问他:你的呼噜这么厉害,你夫人能睡得着觉吗?他回答说:我的夫人已经习惯了。现在她不伴着我的鼾声,简直就睡不着觉了。

二是他凡事沉不住气,总是表态“紧跟”。“文革”中,他是转得最快的人之一。尹达镇压造反派时,他慷慨激昂地批判造反派与“1957年的右派一样”。造反派翻身后,他又飞快转过来,对尹达和他手下的“八大金刚”痛加批判。清查“五一六”运动中,又痛骂“五一六”分子“罪该万死”。到干校以后,每天参加劳动后都要组织学习,谈改造思想的体会。这对大家实在是一份苦差事:你想,天天参加劳动,哪里会天天都有新的体会?而黄却是天天都有新体会,每每能谈一大套。如割高梁他能从用镰刀谈起,掰棒子他能从辨玉米的成熟程度谈起,挖水沟他能从地形地貌谈起,尽管都是陈词滥调,但他能花样翻新。只要有他在,大会小会就冷不了场,因为他总能找到话说。有人私下议论他“爱出风头,满嘴陈词滥调”,但也有人说应该感激他,否则,人人被逼发言,该是多么难受?

黄巨兴,湖北武汉人,华中大学毕业,1947年赴美,就读于科罗拉多大学,1949年获历史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在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工作。文革结束后移居美国,曾受邀在北卡大学讲学(见下图)。2008年去世,享年91岁。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