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德国指挥家的中国妻子

(2022-11-04 06:06:43) 下一个

中国人熟悉的指挥家中,舍尔兴这个名字不像卡拉扬、小泽征尔那么如雷贯耳。舍尔兴,全名赫尔曼·舍尔兴(Hermann Scherchen),1891年出生于柏林,比卡拉扬几乎早一代。年轻时拉小提琴,以后成为指挥家,灌制了许多唱片。

1935年,舍尔兴在布鲁塞尔开设指挥课,班上有一名中国女生,叫萧淑娴。在上课过程中,44岁已离异的舍尔兴与30岁的萧淑娴发展出一段异国情缘。萧淑娴以优异成绩顺利结业,年底回国之前,与舍尔兴订婚。

萧淑娴1905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受到琴棋书画等各方面良好的教育,还擅长武术和太极。1924年考上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1928年毕业后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教授钢琴。1930年赴比利时,在布鲁赛尔皇家音乐学院进修,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并遇上了舍尔兴

1936年,萧淑娴与舍尔兴订婚一年后,舍尔兴坐火车经西伯利亚到北平,与萧淑娴团圆,正式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不久后二人返回瑞士,把女儿留在北京由家人照顾。由于战乱,萧淑娴到1946年才得以回国把女儿接到瑞士。

根据当时的瑞士法律,如夫妇二人非本国居民,只有一人可有固定职业。有碍于法律,萧淑娴只能自己进行研究和写作,举办座谈会,宣传推广中国音乐和文化,应邀到各大学演讲,并发表了题为“中国民歌”的论文。在家里协助丈夫的工作,并又生了两个孩子。

抗战爆发后,萧淑娴忧国忧民,惦记女儿,写了一部管弦乐组曲《怀念祖国》,以寄托她无限的乡愁与思念。1941年舍尔兴亲自指挥,在瑞士首次演出了这部组曲,1943年录制成唱片,是在欧洲具有影响力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管弦乐作品。

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加上多年在欧洲生活,萧淑娴有独立女性的思想,希望有自己事业。1950年,旅居欧洲十几年的萧淑娴决定回国,遭丈夫反对。舍尔兴对共产党没有好感,要萧淑娴先回去看看再说,而萧淑娴执意要带三个孩子一起回国。舍尔兴拗不过萧淑娴,带她和孩子游玩巴黎和伦敦,然后送他们上了船。(舍尔兴因反对纳粹被迫离开德国。百度说他是“坚定的共产党员”是不正确的,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

1950年夏天,萧淑娴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北京,应聘为天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同时也在燕京大学音乐系教授作曲。能让孩子接触中国文化,也是萧淑娴决意带孩子回国的原因。平时辛劳工作之余,她不放松子女的教育,以国学为主,学习书法和背诵经典诗词。

1951年冬,萧淑娴参加了土改工作队,与老乡同吃同住,访贫问苦,与当地干部一同工作,生活颇为艰苦。据了解她的人说,她是自愿参加土改,原因是在瑞士生活时,家人却饱受战火煎熬,她心中有愧,所以有点“自讨苦吃”,宣泄心中的压抑和愧疚。

回国后,萧淑娴一直和舍尔兴保持通信联系,舍尔兴还不时寄来他的研究成果和作品。萧淑娴一度曾邀请他来中国教授指挥,可是舍尔兴没有来,可能是因为他已再婚。伦敦码头送行竟是诀别,直到舍尔兴1966年逝世,二人以后再也没见过面。

有关萧淑娴在文革时期的资料不多,只知道她遭受了不少委曲、苦难和折磨,健康也受到严重的损害,多年才得以逐渐康复。

1984年萧淑娴出访美国八个月,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音乐系介绍中国音乐教育,与该校教授进行交流;后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该校研究生讲授复调教学方法。

1986年萧淑娴81岁退休,同年受西德艺术科学院邀请,出席舍尔兴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会,参加了纪念活动,还见到了舍尔兴家人和亲友。

1991年,萧淑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不太 回复 悄悄话 悲劇。
zhirui 回复 悄悄话 她不应该回国, 尤其文革期间, 遭受那么大的灾难太悲惨。挺有气质的女性
lurenjia2014 回复 悄悄话 民国外f女的故事。
泽西剑侠 回复 悄悄话 动乱时期单亲母亲带三个小孩不容易。
快乐红宝石19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不知她的三个孩子后来怎样?
居北飞雁 回复 悄悄话 又一个悲催人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