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开始耳背了怎么办

(2022-05-26 06:18:32) 下一个

前不久和几个朋友在饭馆小聚,多年不见,大家都很兴奋。饭馆人声吵杂,听不真亮桌子对面在说什么。微笑着频频点头,其实许多细节都没听清。年轻的时候没这毛病,又一次感觉到老了。

父亲晚年有些失聪,需要大声跟他说话。他自己说,听不清你们说话倒无所谓,最糟糕的是不能听音乐了。他说听不到音乐中的高音,什么音乐都是轰隆隆一片,没有以前那么好听了,给他买的音乐光盘最后落满灰尘。现在想起来,这真是老人的悲哀,特别对热爱音乐的人。

人到中年听力就开始下降,主要是开始失去对高音频的听觉。记得许多年前,儿子说楼下有蛐蛐叫,我却什么都没听到。跑到地下室我才听见,儿子在楼上就听到了。

听力下降的原因很多,大部是不可逆转的生理原因。一些疾病和药物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现代年轻人听音乐喜欢把声音开得很大,酒吧、音乐会里的声音也都震耳欲聋,都会影响听力。研究者发现,带着耳机听大声的音乐对听力最具伤害。

贝多芬45岁就完全听不见了,肯定不是因为整天带着耳机。贝多芬死后,一位朋友留下了他的一撮头发,这是当时流行的纪念死者的做法。多少年后,这撮头发被拍卖,一位医生得到了一部分。经化验,头发里的铅含量超高,铅中毒被认为是贝多芬早年失聪的原因。

老年人听不清别人说话,会本能地调整听力技巧。专家发现,除了从语境和口型得到一些辅助信息外,语言中的元音是了解语义的桥梁。元音的频率相对比较底(低于3khz),容易听清楚,而辅音的发音频率相对高许多,特别是齿音(高于4khz)。缺少元音的句子老人就比较难破解,比如“Take the cats” 和“Face the facts”许多老人听着都一样。句子越长,每个字元音越多,齿音越少,老人越容易听懂,像“Tomorrow is America’s Halloween”这样的句子,问题就不大。

中国老人听力有更多困难,会把“姐姐的汽车”听成“爷爷的记者”。这是因为中文字都是单音节字,每个字只有一个元音(单元音或双元音)。在听不清辅音的情况下,元音作为了解语义的桥梁的作用比英文小。看口型也帮不上太多,“姐姐”跟“爷爷”的口型差不多。中文的四声还给老人造成特别的挑战。四声中,平声、上声和入声都含有高音,要是耳背,就“麻”“骂”不分了。

开始耳背了怎么办呢?因为这是不可逆转的生理现象,只能从防止恶化方面入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远离噪音,其他这里就不多说了,以免造成误导。

女人说话频率比较高,要是总是听不清老伴说什么,搞出太多误会和拌嘴,问题的性质就变了,就得开始考虑助听器了。

现代助听器越来越高级,好的高频可以达到8khz,可以满足语言听力要求(250-8khz),也可以满足一般音乐欣赏。比较好的音响喇叭频率范围在50-20khz,再好的助听器目前也不能达到这个范围,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再好的耳朵也听不到那么低和那么高的声音,除非是专业耳朵。

希望以后不需要戴助听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新手一位 回复 悄悄话 耳根清静了不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