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2025 (5)
1977年恢复高考,一大批莘莘学子踏进了大学的大门。第二年,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校址在北京林学院。经过考试,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精英聚集到了研究生院(加上扩招、代培,共有一千多人前来报到)。
1979年1月美中建交,三个月后李政道应邀来到研究生院讲授“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两门课程。李政道看到了中国学生的潜力,与研究生院院长严济慈商定,派优秀的物理研究生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学位,开始了中美物理研究生交流项目(CUSPEA),当年分两次选派了18名研究生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封闭已久的国门终于打开了,但国家财政非常困难,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不可能拿出大量的外汇。更何况,出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批准出国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党员。公费留学对一般学科的学生来说还只是一个梦幻。
当时研究生院聘请了一批外籍英文教师,有一位叫Mary Van de Water。她带来了一套TOEFL试题,向学生们介绍了美国大学的申请手续(霎时间托福风靡全国,一发不可收拾)。她向负责英语教学的李佩(两弹元勋郭永怀的夫人)建议,你们的学生专业很强,英语的水平也不错,为什么不让他们试试申请自费留学?如果他们能被美国的学校录取了去读博士,很容易得到资助。
李佩是老海归,民国时期自己就是自费留学美国,听了Mary的想法很兴奋。但新中国成立后自费留学尚无前例,虽然美中建交了,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敌人”,自费去美国是个很危险的想法。然而她坚信,出国留学是强国之路,自己和丈夫国民党时期出国,共产党时期不是也回国了吗?她支持Mary的想法,决定向校方请示。
研究生院副院长彭平是个敢于创新的人,解放前曾从事地下工作,也是“一二•九”运动时清华学生领袖之一,两次被捕。在处理研究生院的日常事务中,他会不顾常规,自作主张。听了Mary的意见,彭平思索了一番,表示同意。他说:“我岁数大了,反正也蹲过两次监狱了,如果这事违背了国家政策,大不了再蹲监狱。你们先找部分学生谈谈,出了问题我负责。”
消息一经传出,学校沸腾了,同学们不顾“里通外国”的罪名,纷纷按照Mary的说明,向美国各大学发出申请。很快,从美国来的信件像雪片一般飞到了研究生院,学校传达室每天人头攒动,欢呼声、祝贺声不绝于耳。没过几个月,近百名同学从美国几十所大学获得了入学通知和助学金。其中,何晓民同学在21天内,就办妥了入匹兹堡大学的一切手续,速度非常快。于是一个“自谋出路”的群众运动一哄而起;不出一年,又有数百名同学飘洋过海。学校与当局沟通,政府协助办护照,开办“出国学习班”,美国大使馆更是绿灯大开,没有一个同学的签证被拒绝。北大清华闻风而动,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开启的留学潮,就此在全中国磅礴兴起。
近40年过去了,科大研究生院从五道口的林学院搬到了玉泉路,名字也改了好几遭。从那个时候起有400多万人出国留学,留学的目的、意义、方法、经历也和4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回顾往事,不管从规模还是人数来看,国人的留学梦是1979年从科大研究生院开始的,Mary,李佩和彭平功不可没。
据说英语来自荷兰的北部,gronigen那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