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月的冬季过去了,农贸市场又开了。提着口袋步行到了农贸市场,又看到了卖面包的小伙子,还是在老地方。每次去都会买他的面包,又新鲜又好吃。他的生意总是那么好,这次去晚了,摊位都快空了。初春的鲜花是那么吸引人,各种花卉,鲜艳夺目。自己从来没有在农贸市场买过花,一来因为是走着去的,有二十五分钟的路,提不动;二来价钱确实有点贵。几家农场的[
阅读全文]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位中国年轻人的视频。他模仿川普,惟妙惟肖,最近一两个月在中国网络火爆,成为网红,连美国人看了都赞不绝口。
美国有不少演员都模仿川普,但都带政治讽刺意味。这个年轻人在讽刺之中,更偏重宣传自己的家乡重庆,借助川普的身影,推广中国文化,深受国人喜爱。
他的英文名字叫Ryan,网名是“瑞哥”。他自学英文,从来没来过美[
阅读全文]

在美国认识了老Z,他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留美学生,在一所长青藤大学攻读土木工程。1982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得到组织上同意,继续读博士后。1983年妻子来陪读,老Z萌生了不回国的想法。那个时候的党员还比较正派,是非分明,知道不回国是错误的,必须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才能心安理得地在美国住下去。读博士后的人都不是书呆子,老Z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他先凭[
阅读全文]

伴随50年代的留学生回国浪潮,一些国名党外交官也起义回国。如果他们在海外也上过学读过书,回国都是按留学生待遇接待。下面介绍几位:张雄武,旧金山领事,获旧金山大学国际关系学士学位,1953年回国,任北京外贸学院西班牙语教师;
郭圣铭,新奥尔良副领事,于杜伦大学攻读历史,1950年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国,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师;
周小松,在旧金山领事[
阅读全文]

七年以前开始写博客,基本上有两个内容,其一是老海归的小故事。挖掘老海归的小故事是我的爱好,已经有20多年了。后来决定写成博客,与世人分享。其二是天南海北,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往事回忆、生活琐事、有感时局、读书笔记等等。经常感到笔下无力,表达不出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只能怪自己文学修养差。常常提笔忘字,幸亏可以敲键盘,想写的字还能打出来,会不[
阅读全文]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最近在研究音乐的心理治疗作用。患抑郁症的病人,听到以前生活愉快时候的音乐,大脑会发生联想,心情会改变。这个学校希望能研究出一套系统性的音乐治疗方法,为抑郁症患者解除痛苦。假如我患上了抑郁症,应该听哪些音乐呢?儿童时代有过一段所谓“蜜罐里长大”的“幸福生活”,除了“荡起双桨”,有几首电影插曲也能引起[
阅读全文]

老海归中一同回国的夫妻有大约240对。不少是留学期间相识的,回国前结婚,如杨嘉墀和徐斐,杨立铭和夏培肃。肖伦和肖蓉春回国前宣布为夫妻,回国后才正式结婚。有的情侣留学期间没有结婚,回国后才结婚,如林祝恒和陈国凤,朱光亚和许慧君。有几对老海归,回国后经人介绍相识,结婚成家,如唐有祺和张丽珠,余国琮和梁曼娟。今天讲一对老海归夫妻,回国后无人[
阅读全文]

退休前,生活就像上了发条,一个劲儿地往前冲。一退休,发条松了,没有了动力,生活就松散了下来。退休前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退休计划,包括收入支配、时间安排和很重要的一项,健康锻炼。几年下来,发现坚持这个锻炼计划不容易。去健身房锻炼是计划中很重要的一条,想的是一个星期去三四次就行了。因为是在疫情中退休,健身房关门,自己买了些锻炼用具,在家里[
阅读全文]

尼克松访华,与周恩来在人大会堂举杯,成为国宴上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也是第一个喝茅台的美国总统。在华期间,尼克松每天都能吃到美国人从来没有吃过的中国美食。第一天的晚餐虽然简单,但曼哈顿的中餐馆第二天就得到了菜单,开始做菜单上的鱼翅汤、椰汁鸡和杏仁豆腐。
尼克松也是第一位吃正宗北京烤鸭的美国总统。为了表示对中国的尊重,以及自己对北京烤[
阅读全文]

钡餐,口服白色液体,在X光下显示肠胃系统病变,很多人都做过。老海归赵绵的女儿写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父亲归国后任职当年顶级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试验成功国际首例用于安全X光检验的钡餐,在当时对内科的诊断有重大实践意义。”上网查询,除了女儿的这段回忆外,没有赵绵发明钡餐的记载。钡餐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在欧洲发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