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24)感恩改革时代,选择了平面设计
赵明是华中师大一附中1988届高中语文实验班的学生,1985年高中入学时被我抓阄抓到实验班来的,从高一到高三,一直是班级宣传委员,负责办班上每周一期的黑板报,当时高中教学楼教室后面有一块与教室前面一样大的黑板。她学习勤奋成绩好,与程矢同学三年认真办好每一期的黑板报,多次获得年级和学校“黑板报”评比优胜奖,宣传效果显著。高中毕业时被推荐保送上海交大。
她对我说:“我进入交大的时候就是设计系,学建筑专业是我个人的梦想。我记得1988年高考前夕,三月份的时候,上海交大一位系主任提前来华师一附中招保送生,是您推荐了有艺术专长的我。5月份同济才来,我已经提前签约了交大,所以才与交大设计结缘了。
本科毕业时,我被留校做专业老师了。当时在交大是绝无仅有的,八年后读了本校的第一届在职硕士,十年间一边做老师一边做兼职和自由设计师。而后学校学科院系合并改革,我所在的设计系由原来的建工学院转到了媒体与设计学院,由工科转到了文科。体制内,设计专业发展不如理工科,于是我从一名设计教师转变成了一个兼职旅行家,花十年的时间周游世界,扩大视野,积蓄能量,近十年,设计教学背景好转,于是一边继续周游世界,一边潜心设计教学,忙碌而充实,现在几近天命之年,也渐感疲惫。
让身体健康的行走,让灵魂高贵的云游,曾经是我一段时间的座右铭。”
我永远记得在母校上人教社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的那三年,高一学习《文言读本》、高二《文学读本》、高三《文化读本》。工具性+人文性,在当时那个年代,既超前,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的回归(在十年文化浩劫之后),是很有觉悟很有想法的新观念的一种率先尝试,我们语文实验班的学生何其幸运啊!
我还是要感恩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更独立更自由的选择。”
赵明听说我从美国回国抵达上海后,第一时间赶到中庚聚龙酒店看望,并再三表示一定要请老师和师母一起吃饭谢师恩。
于是,我告诉她,回国前几天,我曾请一位也是母校高中毕业学平面设计的学生,现在也在上海工作的肖晗,帮我设计并印制了一本《幸遇人生贵人范守纲》的画册,而且一定要在我抵达上海的第一时间——9曰28日下午5点钟之前做好并送到我住的酒店。
当他接到我发的照片和文字时,只有两天时间了,尽管时间紧,他又非常忙,肖晗同学还是非常认真及时做好了一本相册。在上海《语文学习》编辑部特地为我与范守纲老师见面聚餐的第一时间,给范老师和各位编辑送上了我的见面礼。范老师称赞这是我们三十多年后在上海重逢时最珍贵的礼物!
肖晗也因此知道我在上海的时间安排,一定要在29日中午请我和老伴吃饭。于是,我与他商量,是不是可以和我实验班的学生一起聚餐,共述师生情、校友情,我们三人都曾经是母校——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学生。而且我告诉他,赵明现在是交大室内设计专业资深教师,你们两人虽然是第一次相聚,但一定会有许多共同话题的。
于是赵明准时到酒店接我们,一起去愚园路的“元古餐馆”聚餐。肖晗已经在餐馆门口迎接我们,且不说走进餐馆所见所闻的苏帮菜色香味了,一听这馆名,再看室内环境布置,感觉真是名副其实。再听两位学有所成的室内设计专业人士的谈吐,那感觉真好!
(右起赵明、师母、李老师、肖晗在上海元古餐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