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31)何宝民先生关注中学生阅读
何宝民先生是河南人,1982年,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份《中学生阅读》,任主编。
我与何宝民主编相识于1983年暑假。
那年暑假,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在河南洛阳召开全国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第一次备课会。各省市教研室负责改革教材实验的教研员,带领本省市四所学校教材改革实验班的执教老师,齐聚牡丹花城。
语文教育家、人教社副总编辑刘国正先生,在大会作关于语文教材改革的报告;人教社实验教材特约编辑、语文特级教师章熊、北京市著名语文教师张必锟;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徐振维、鞍山市著名特级教师欧阳代娜等嘉宾到会讲话。
人教社分编型教材初中《阅读》和《作文·汉语》全体编辑,都到会,并分别报告了各人负责编辑的内容及教学建议。
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是这次大会的秘书长。会前,他在该所的《试教资料》第五期,发表了我写的《试教初步》。到洛阳见面时对我说:“你那篇《试教初步》写得好,后天在大会上再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做法吧!”
大会发言安排我在徐振维老师讲话之后,我讲完走下讲台,徐老师握着我的手,表示祝贺说:“讲得蛮好。”接着,就是何宝民先生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说:“我是河南省教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的何宝民,今天晚上八点我去你的房间找你,我们要好好聊一聊。”
何主编非常守时,当晚八点,他来房间坐下后,首先比较详细介绍了《中学生阅读》,他说创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作者多是名家名师,目前已开栏目比较受学生欢迎。他性格直爽,直言当前困难很多,主要是河南以外地区定数太少。他希望我回湖北后,一是帮忙组稿,主要是学生的;二是积极宣传,利用可能的机会向老师们介绍《中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订阅。
1984年11月,广西桂林,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我与何宝民主编再次相遇在游漓江的船上。
(1984年11月,何主编与李培永在广西桂林游漓江的船上)
我们那条船上主要安排北京和上海的嘉宾,参加人教社语文教材改革的代表,还有各地语文杂志和语文报刊的编辑。
上船不一会就在观赏漓江两岸风景的游船顶层与何主编相遇了。
他告诉我,一年多来,《中学生阅读》已经成功进入邮局国家刊物发行目录,各地中学生和家长可以直接在邮局订阅。这次盛会,他们来了很多人,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他听说我已经到会了,但是实在是太忙了,没有时间来找我。他感谢我一年多来对刊物的支持,希望以后继续支持。他鼓励我继续努力抓好语文教材改革实验,一定要与人教社的编辑、专家、学者保持密切联系,多多向他们学习。他来不及听我多说,就匆匆告别,他要利用今天这个大好时机,抓紧时间开展工作,去找朋友们约稿,只有最好的作者提供优质文章,才能保证刊物的高质量。
1991年3月,何主编到北京人教社组稿,张定远先生告诉他,5月到海南参加农垦中语会,让他赶快与我联系。他立即来信请我给他发邀请函,并提供参加这次会议的人数,他将在会议开始前按人数寄最近两期的《中学生阅读》给我。到时他将提前赶到海口,一起商量如何大力宣传《中学生阅读》,让老师们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何主编到海南通什市(现在改名为五指山市)参加了农垦中语会,5月9日应邀在会上讲了《高考阅读试题应试技巧》。5月11日回到海口,特地到我执教的班上与学生见面,并给学生讲《提高阅读能力和坚持课外练笔》。然后,让我带他去拜访了省教研室主任、并与《海南教育》的几位编辑见面,交谈关于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教育刊物怎么指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回家的路上,何主编说:“培永啊,来海南开会好几天了,会议餐餐餐都是鱼肉虾,吃腻了,好想去你家吃一碗清汤面啊!”
我说:“您好不容易来一趟海口,请您吃清汤面,怎么好意思呢?”
他说:“老朋友了!我也不讲客气,我好想吃一碗清汤面!您去厨房给我做吧!”
他在客厅与我的小女儿聊天。我的小女儿当时在我执教的班上读高二。何主编一定要看看她的《课外练笔本》,他边聊边看,称赞女儿的练笔文书写工整,文笔流畅。他吃完清汤面后,继续与我女儿聊阅读和写作。女儿告诉他,从1982年《中学生阅读》创刊以来,只要编辑部的赠刊一寄到家,她是第一读者。最后,何主编要女儿把他挑选的几篇练笔文,不用修改了,直接抄下来,马上交给他。
何主编的敬业精神感人至深,注意力总在他的事业视界,饭前饭后与我女儿聊天时发现了优秀练笔文,立即选了几篇,让我的女儿抄写给他带回去,为他的刊物“组稿”。
何主编热情待人,交友甚广,可谓“谈笑有鸿儒”啊!我知道他与当时的语文高考命题人章熊、张建华两位老师是好朋友,就请他给我们学校高三正在备考的师生来一场《漫谈语文高考》。他欣然应允,说:“半小时后就去讲吧!”
何主编从章熊先生1984年开创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栏目的诞生,到形成“现代语文高考四大块模式”(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的全过程,强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重要性、考生应对策略和主要方法。重点突出,论点明确,举例形象生动,师生听后豁然开朗。
何先生主编的《中学生阅读》,从创刊到如今越来越受中学师生欢迎,就是实至名归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