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17)我与同班同学游丽昭

(2025-05-13 03:07:33) 下一个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17)我与同班同学游丽昭

1962年休学之后重读高二,我被分到(二)班。团委书记蔡清萍老师与我谈话,说原班团支部书记陈全群同学是学校唯一的学生党员,为了保证她将来能考取大学,团委决定让我去二班当团支部书记。游丽昭当时是二班学习成绩、特别是数学成绩优异的女生。

我到二班第一年,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不期然遇到了我心中的“佟丽娅“,陷入初恋之中,比原来更忙碌,与其他女生基本上没有交集。但她是代数课代表,每天都要收作业本、交作业本,还算是接触较多的女生之一,而且后来还知道,她与佟丽娅的父亲都是省教育厅的干部,都住在水果湖,还是水果湖小学、初中同学。

我们同学两年,高中毕业后,因“不宜录取”,都被武汉市教育局录用当中学老师,她被送到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数学短训班,我到语文短训班培训一年。后来因爆发十年文革,延迟一年,到1967年12月下旬才分配到武汉市一般中学当老师。她分配到硚口区胜利中学教数学,我分配到硚口区水厂路中学教语文。虽然,我们所在的学校,近在咫尺,但我们一直没有联系。

人的脸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读高中时的游丽昭)

1977年恢复高考,她考取了武汉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由省教育厅分配到母校华师一附中。时任校长袁福请数学组资深老教师张宪松负责指导她。请教导处把她的课安排在张老师的课之后,要求她跟班学习,每节课都要先听张老师是怎么讲课的,然后再去自己班上课。还要求她必须写好“听课笔记”,每一课的教案都要交给张老师审阅,记录每一次张老师听完课之后的“评课”要点。

张老师当年是中学老二级教师,教学水平很高,而且教学严谨。游丽昭有一个教案,张老师要求她修改了五次才签字允许她上课。他还经常挑最难讲的内容,突然去教室听课。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游丽昭“毕业”了。然后才委以重任,负责执教教育部项武义数学实验教材试教班,同时兼任试教班的班主任。从初一到高三,一干就是整整六年时间,平时要坚持带班上课,寒假要参加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实验班教育教学研讨会,暑假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实验班工作会议。

一群人站在一起合影的黑白照片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坐在前排C位的是袁福校长,站在最右边的是张宪松老师,坐在袁校长左边的是萧树静老师、右边第二人是邹容宜老师。)

当年初一年级四个班学生,绝大多数是通过武汉市小学升初中统一考试后录取的。游丽昭当班主任的四班,不仅要进行教育部项武义数学教材改革试教,还要由语文组资深老教师刘友三,执教中央教科所编的语文改革实验教材,进行语文教材改革实验。

男人们站在一起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1982年刘老师和我在武昌东湖秋游合影)

1980年9月1日,我被借调回母校上班,袁福老校长为了栽培我,安排我教初一年级语文课,然后“复制”栽培游丽昭的方法和要求,请语文组资深老教师刘友三老师当我的指导老师

自从回母校当老师之后,一年多时间,我和游丽昭同在一个年级,接触越来越多了。不仅在工作中,平时生活中也互相关照相互帮助。她也是两个女儿,与我的两个女儿年龄也差不多。后来学校建了新房之后,我们都搬到老公寓楼“三十六家”,她住一门五楼左边、我住二门六楼右边,加之她与我夫人都曾经住在水果湖,都在水果湖小学和中学读过书,本来就比较熟悉,两个人有时就站在阳台上聊天。

游丽昭比我早一年调回母校,她从1981年开始,执教的“项武义数学实验教材”试验班,是教育部普教司浦处长和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罗声雄教授直接领导的。

人们站在一起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左一是中科院数学所的罗声雄教授,右一是湖北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叶老师,右二是游丽昭,1983年在大连开实验班研讨会时合影。)

六年实验结束后,试验班高考平均总分湖北省第一,数学单科有八个满分120分的,九个119分,实验班有三个学生15岁考取了少年班,初三时一个学生获全省数学竞赛第一名,多个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奖,这样的成绩在全国实验班也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在1987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数学实验一等奖。

我执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点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成果。而且,我们两人在学校还承担了许多对外接待任务,那几年,只要来华师一附中听语文课,就是李培永的;听数学课,就是游丽昭的。另外,我们还在省内外语文和数学界比较有影响,评职称工作逐步展开以后,我们两个也成了学校议论的焦点。当一次又一次破格无望时,还真的感觉像朋友们说的那样,“他们两个就是华师一附中的‘两碟菜’,客人来了就端出来,客人走了就放到冰箱冰起来。”

我和游丽昭听说,华师大职评委员会给我们两个人的破格指标,被李校长挪作他用了。传说不可尽信,但又不能不信,据说,学校已经确定的名单中没有我们两个。为此,我们一起去华师大找分管附中工作的邓宗琦副校长了。

邓副校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说:“我非常了解你们两个老师的情况。我一辈子都在搞数学,因此,我知道游老师用项武义的数学实验教材取得的成果非常了不起。你是符合破格条件的!李老师的语文教改实验成果显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湖北省教研室充分肯定了的,你还应邀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的修订工作,就凭你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一本教材,在我们大学就可以评为副教授了。我们大学都没有几个人能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书啊!你们两个放心吧!给你们两个的破格指标是带帽下达的,李校长不会也不能挪作他用的。”

我们感谢邓校长与我们推心置腹的谈话,解除了我们的思想负担。当看到学校最后公布的高级教师名单中有我们的名字时,虽然高兴,但是也有些许遗憾!如果没有邓副校长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严格执行政策,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母校“评职称”伤透了我们两个人的心。

1989年暑假,海南省农垦总局教研室吴多雄主任,在海口主办农垦系统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讲习班,邀请我去主讲,并借海南省农垦中学一个初中班上示范课。课后,时任农垦中学校长赖瑞光,盛情邀请我一家四口,到当年最好的华侨宾馆喝早茶。一边喝茶一边介绍农垦中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反复劝我调到农垦中学来工作,他见我不为大特区的高工资、刚落成的宽敞的三室两厅的高级教师公寓而心动,转而笑着问我的两个女儿读几年级了,在哪里读书。听说我的大女儿马上读高三了,小女儿也初中毕业了。两个女儿当时都在华师一附中就读。他马上就说:“她们两个如果来海南参加高考,一定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然后详细介绍了大特区有关高考的优惠政策。

我听完之后,立即紧握赖校长的手,说:“赖校长,为了您求贤若渴的强烈事业心,为了我两个女儿的前途,我会考虑来海南助您一臂之力!”

回武汉后,游丽昭第一时间到我家来询问有关海南大特区的情况,一向直率果断的她听完之后,问我:“你去不去呢?”我说为了我的两个女儿,也为自己的未来,我想去呀!她立即表示,跟我一起去海南!

当我把这个信息告诉赖校长时,他立即邀请游丽昭去海南考察一下,并报销往返机票。

1990年9月1日,我们两家,举家南下,飘洋过海,到了海口的海南省农垦中学,入住三室两厅的高级教师公寓三楼和四楼。

赖校长原来打算让我们教应届高三,立即把升学率抓上去。我们建议,让我们从高一年级开始,三年后如不出成果,我们立即卷铺盖走人!

赖校长不愧是优秀校长,不仅能礼贤下士广招人才,而且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他尊重我的建议,制定了一个把农垦中学建成全省一流中学的六年规划。而且,安排我和游老师任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她的班偏重理科,我的班偏重文科,我们两人互教对方班的语文和数学,加上后来从武昌实验中学调来的胡承辉老师,教这两个班的英语。也就是说湖北省两个顶尖的省重点中学的三位高级教师负责的两个班,三年后要是不出成果那才是怪事!

三年后,果然不出所料。我们这一届的高考升学率名列海南省第二名,直逼年年第一的海南中学,轰动全省,引起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时任教育厅长谢锋逢会必讲“低分进高分出”,是农垦中学的成功经验,比“高分进”的海南中学更值得各学校学习。           

在海南农垦中学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都被大特区蓬勃发展的民办学校所吸引,不约而同,分别到不同的民营学校去当校长,开始探索大特区民营教育教学规律!

【附录】回汉杂记(11)     一群海南武汉人

 

一群人在餐厅里合照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我们是曾经在海南农垦中学工作到退休的一群武汉人,今年五月中旬相聚在汉口繁华的江汉路。

我和老伴常年在中美之间来回奔波,刚从纽约回汉不久。李国光夫妇现在常住武汉,虽然他们已经持有加拿大的枫叶卡。胡承辉夫妇退休后虽然住海口,但经常在海口---武汉---上海之间往返,也是刚从上海回到武汉。水运生夫妇退休后常住武汉。于是,李国光夫妇邀请我们三家到江汉路刘胖子餐馆相聚。

二十八年前,我们虽然都在武汉教书,但是少有联系。机缘巧合,我们四家(从左至右先生都站着,前面坐着夫人:李国光和李更仪夫妇、胡承辉和王孝模夫妇、水运生和张重瑾夫妇及我和老伴聂静仪。)还有游丽昭夫妇(退休后常住深圳)、吴多星夫妇(退休后常住海南)一起接受农垦中学赖瑞光校长盛情邀请,相继调到海南省农垦中学任教。

1989年暑假,我应海南省农垦总局教研室吴多雄主任邀请,到海口给海南省农垦系统中学语文老师上示范课、讲教材教法。讲学活动结束了,我们一家从海南回到学校。我的高中同班同学、当时也在华师一附中执教数学的游丽昭,问我海南之行有什么收获。我重点向她介绍了海南省高考的有关政策和赖校长的盛情邀请,她问我的打算,我说为了两个女儿的未来,我去海南!她向来处事果断,马上说,我跟你一起去!当我把这个信息告诉赖校长后,赖校长非常高兴,立即邀请她去海南农垦中学考察一周。她回武汉就更加坚定了去海南的决心。

于是,我和游丽昭两家一起,于19 90年9月率先调往海南,接着,他们几家也相继调来了。

在我们准备调离武汉期间,一些老朋友分别举行告别聚会。我们湖北省及武汉市教研室组织领导的几个教改实验班的老师:胡明道、李更仪、蒋自立、黄若儒、陈文国,在李更仪老师家聚会,为我饯行。李更仪老师当时是武汉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国光老师是汉口空军子弟学校的高级教师,他把我拉到他们的卧室,详细了解海南有关政策和农垦中学的情况,表示他们也想去海南。

水运生夫妇与游丽昭非常熟悉,他们听说我们两家准备去海口之后,表示为了他们的儿子,也要去。

赖校长得知这个信息之后,立即飞赴武汉与他们见面,并邀请他们去海南考察。他们从海南回来之后,就决定去农垦中学了。

最有意思的是胡老师调动的故事。

胡老师当时是湖北省重点中学——武昌实验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他的夫人也是该校的英语教师,当他们决定为了女儿的未来调到海南后,向他们学校领导申请调离。当时实验中学的校长张广德坚决不放,再说他们两人的关系本来就非常好,胡老师好说歹说,张校长就是不松口。胡老师最后对张校长说,你如果在大年三十以前还不批准的话,我一定在那天凌晨两三点钟到你家门口放一万响鞭炮!张校长深知胡老师的为人和性格,知道已经挽留不住他了,就同意他调到海南了。

当时许多朋友听说我们这群武汉人要去大特区海南工作,有的不太理解,你们都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了,还去冲浪下海?我说,我们不是下海,只是过海,我们过海还是去中学教书的。

他们不了解,当年海南高考录取分数线比湖北省低多少。我比较了一下,在湖北如果只能考取大专的话,在海南可以上一本。我们这批老师的孩子在武汉市都读完高中或初中,去海南参加高考肯定可以考上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学。这也是赖校长当年说服我们去海南工作的最厉害的一招,确实是击中了人到中年的我们的要害。当我们的孩子随我们去海南,后来顺利考取大学之后,大约四五年之后吧,海南出台了限制“高考移民”的有关政策。可以说,我们是海南的第一批“高考移民”。也算是享受了一点点改革的“红利”吧!

说实话,当时我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工作,而且已经是语文高级教师,老伴在武汉市十五中工作。两个孩子都在华师一附中读书。在外人看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没有必要漂洋过海去教育那么落后的地方。老伴也一直犹豫不决,记得有一次去她大哥那里征求意见。她的大哥坚决支持我们到海南。老伴说,我们去那里举目无亲,如果活不下去了怎么办?大哥说,海南岛四周不都是海吗?别人都可以活下去,你活不下去就跳海呀!大哥曾经是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的站长,不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见过大世面,而且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他的支持坚定了我们的决心。

我们这群海南武汉人,当年为了孩子的前途举家南迁,其实也是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二千多年前的“孟母三迁”早就成为历代家庭教育的典范。我们只不过是学习先贤而已!

再说,我们这群武汉人调到农垦中学以后的情况吧。

我们都是湖北省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三个语文老师、两个数学老师、两个英语老师、两个化学老师,一到农垦中学引起的震动就不必说了。只说赖校长当时决定让我们到应届高三去抓升学率,我对赖校长说,您这样安排,可以说我们这群武汉人去抓一年,明年学校的升学率肯定可以上去一些。但是我恳请您从长计议,我们都是正式调来的,不是只在这里工作一年而是一辈子,如果现在把那些教了两年毕业班的老师撤下来,我们去教,就算明年升学率上去了,别的老师,特别是那些被换下去的老师服气吗?我建议,您考虑并组织学校主要领导研究制定一个三年计划,初中高中都从起始年级抓起,三年后,我们这群武汉人不仅让其他老师对我们刮目相看,而且一定会让农垦中学在海口市乃至整个海南省引起轰动效应!

赖校长不愧是优秀校长,不仅能礼贤下士广招人才,而且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他尊重我的建议,制定了一个把农垦中学建成全省一流中学的六年规划。而且,安排我们这群武汉人都从起始年级教起。我和游老师任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她的班偏重理科,我的班偏重文科,我们两人互教对方班的语文和数学,胡承辉老师教教两个班的英语。也就是说湖北省两个顶尖省重点中学的三位高级教师负责的两个班,三年后要是不出成果那才是怪事!

三年后,果然不出所料。我们这一届的高考升学率名列海南省第二名,直逼年年第一的海南中学,轰动全省,引起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时任教育厅长谢锋逢会必讲“低分进高分出”,是农垦中学的成功经验,比“高分进”的海南中学更值得各学校学习。

那三年,我们这群武汉人在农垦中学踏踏实实抓教学,不仅把湖北省重点中学华师一附中和实验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到了农垦中学,而且充分发挥了我们与教育界顶级专家学者联系密切的优势,加之赖校长舍得花钱培训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派优秀教师去教育先进地区听课学习。                      

那几年,请到农垦中学来讲学的著名专家学者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著名语文教育家、诗人刘国正先生,广西教育学院院长王世堪先生,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全国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朏朏,华南师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张贵和,黄冈著名特级教师汪道惠,华师一附中著名特级教师詹炳椿、尹一冰等。还特聘北京市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张必琨先生当学校的顾问,张老师见我实在太忙,当教导主任,兼文科班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主动要求教游丽昭老师班的语文课。当年他教的学生至今难忘,张老师当年把学校给他的顾问费,全部资助给家庭贫困学生了。

一群人在沙滩上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前排右二是张必锟先生,左一是班主任游丽昭,她带学生到桂林洋海边游玩时合影)

他每周参加语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他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他的谆谆教诲、激励每一位老师潜心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请时任全国语文高考命题组副组长、北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章熊先生来校讲高考命题的理念、原则、方法,以及高考命题改革的大趋势等。

人们站在一起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1993年语文高考命题组负责人、北大附中副校长章熊先生到海南农垦中学讲学,在学校科学馆前与我们夫妇合影)

我们这群海南武汉人,只有吴多星老师不幸因病去世了,其他都还健在!而且,“海南武汉人”这个微信群活跃着一群"70"后,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关心。心态平和与世无争,加薪加奖无论多少都高兴。饮食平衡顺其自然    ,吃荤吃素不论多少七分饱。适度锻炼不争先后,快走慢走不管速度就行了。微信发帖自作主张,原创转帖无关“违规”就无所谓了!

最后要说,我们这群海南武汉人每年能聚会一次真的很好了!

游丽昭看了李培永的文章后有感:

我的高中老同学李培永最近在美国写回忆录。我看了他写的两篇关于武汉人在海南的文章,一篇是《一群海南武汉人》另一篇是《三十年后喝早茶》。文笔细腻,写得很好!可以珍藏!

他的两篇文章如实地反映了当年我们一群武汉人,被赖瑞光校长引进海南农垦中学,在那里辛勤地工作三年后,改变了农垦中学,改变了海南教育面貌的历史情况。

“我们一群人”主要是指最初迁移去的五家。尽管我们中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都被老赖校长求贤若渴,一心要改变垦中面貌的决心和舍得花钱的气魄所感动!

老赖当年确实从武汉“挖”来了“宝”。当年这五家的老师个个都是武汉华师一附中,实验中学等学校的精英教师,是武汉市教育界的知名人物。

事实证明,从1990年后的三年时间里,这一群人的能力及工作成绩,确实让垦中腾飞了!使它从一所默默无名的中学,一跃成为省内第二名!1993年学生的的高考成绩,震动了海南教育界!

我所了解的是,赖校长求贤的行动不仅对于他的学校影响甚大,同时也对于整个海南的教育,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三顾茅庐”的求贤行动,也感动了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让海南教育界知道了引进人才的重要!

所以当1994年海口市在兴办海口实验中学的时候,就出现了,由教育局长亲自带队去全国招聘教师的大手笔。他们去东北师大,西南师大,华中师大,苏州铁道师院等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作青年教师培养。在苏铁师聘请老教师,还在其他名校商调高级教师为实验中学组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当时进实验中学的老师,每个人都要经过笔试,口试,面试三关考试,严格筛选。当年海南省教育厅还为这所学校引进的教师,能顺利调入海口市而开“绿灯”,出台了可以“重新建档”(怕原来单位卡)的特殊政策。这所学校当年一共招了四十几位“牛人”,使得这所定位为海口教育窗口的新学校,也在三年后一炮打响!今天看来,赖校长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的举措,对海南的教育功不可没!他极大地推动了当年海南教育的迅速发展!

往事如烟啊!如果我写当年去垦中的情况却是另种“风味”,

我的角度不同,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而共同点是我们这群武汉人去海口后,提高了垦中的在海南省教育系统的地位。

实话实说吧!

我当年去海南主要不是为了孩子高考。赖校长当时也没有用什么道理说服我。为什么我又坚决去海南呢?因为他先请我去海南旅游(环岛游),并让他的夫人马老师每天为我做好吃的菜,他也郑重地请我到海口最好的酒楼喝早茶,我知道这是他待客的高规格……,这样的热情使我当时比较为难。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口软”,如果不答应去吧,我怕落个“这个人来海南骗吃喝”的骂名。答应吧,我看当时的海南太落后了,给我的落差太大了!农垦中学好像不是我的“菜”。……他见我不太想去,于是又借着出差机会,专程到武汉我家里来,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我的母亲当时已经患癌症,需要人照顾。赖校长答应我,只要去报个到就坐飞机回来,直到把母亲照顾好了再去。他还答应将新分的房子给我保留,往返海口的机票报销,家也暂时不搬,老黄(技师)的工作调动他一手搞定……他是在诚心邀请我去他的学校工作!我实在被他的盛情所迫。我当时想:对于他这样一个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校长,你有什理由拒绝他呢!他若不是为了他的学校发展,他有必要来三请四接我这个小小的老师吗?我想:我在那里也是教书,再说去那里工资比武汉高,可以分到新房……,所以我去了海口!

为了自己的诚信,为了不好推却的盛情,我说服了家人放弃要我退调令的要求。我独自一人去了海口!

实话实说,我不喜欢当时农垦中学的环境,那里的生活太不方便。我从到农垦中学的第一天就觉得很压抑。于是我想:三年后我一定要离开这里!在第四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调入海口实验中学。当时我认为:我已经用三年的认真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把赖校长当年邀请我的盛情“还”清了……

事实证实了我当年决定:去海南农垦中学。这个选择只有三年。今天,不会有人相信我当年去海南主要是为了“守信”!为了不自食其言!现在可能难找一个人为了不失信于人,会花三到四年的时间成本。

尽管如此,我不后悔去农垦中学工作。我内心也一直对这位给农垦教育作出卓越贡献的老校长深深的敬佩!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