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52)评职称,伤透了人心

(2024-08-13 08:15:16) 下一个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52)评职称,伤透了人心

1987年9月17日,星期四,学校法定“政治学习”时间。李水生校长宣布开始评职称。要求所有参加“高级”职称评审的教师,必须交一份近几年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总结,还要上交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复印件等。

10月8日下午政治学习时间,李校长再次宣讲职评有关事项。

11月3日,上午第三四节课,“职评”进入“自我介绍”阶段。我被安排第三个发言。11月10日上午三四节课,职称讲评。11日,全天职评。

1988年2月5日下午,全校开大会,宣布开始职评。小组长是吴六林,副组长李水生,成员包括各教研组组长,加两位特级教师,再加两位青年教师代表,共计15人组成学校职评小组。同时宣布有35个“高级教师”指标。还明确宣布学校有“破格”指标。谁能“破”?怎样”破“,却是一个谜。

2月8日,上午,打长途电话给北京师范学院高原教授,请他去人教社找张定远老师帮我开一张“初中语文实验教材试教成果显著“的证明材料,速寄给我。她表示立即去办。下午,彭慧敏主任为我评职称写给华中师大邓宗琦副校长的信,非常得体。张良谟老师给我写的有关材料也很扎实。他们都非常关心我的”职评“,真是太感谢他们了!

3月15日我们语文组开始看申报高级教师的材料。

3月28日,我找李校长询问1986年10月人教社给我写的一份工作表现材料,学校是否收到。他说,看了,但是现在不知放哪里了。能不能请人教社重写一份?我说,那恐怕得请学校致函该社吧。他让我去校长办公室写好后加盖了公章寄北京人教社。事后与坐在我对面的白老师说了,她认为非常有必要(白老师是邓宗琦副校长的夫人,当年也是我们这一届的班主任,我们在年级办公室朝夕相处)。

5月9日,学校职评小组成员全部集中住到某酒店“关门评审“。中国的保密,没有不透风的墙!

6月9日,今天开始填写申报职称的表格。申报高级职称的领两张表。武汉市属学校已经“揭盖子“了,武昌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已达44人。不知我校是多少?

6月12日今天填好了高级职称申报表。前途如何,还不知道。不光结果如何,还是先认认真真填好表再说。

6月14日晚上去找李校长谈职称问题,他王顾左右而言他,跟我谈下学期怎么再从初一开始搞语文教改。我说,现在不谈其他,只请你谈谈职称问题。他不说,结果已经非常明确。不要奢望高级职称了!

6月28日上午,去省教委找任处长反映我校评职称的问题,她表示。马上派人去学校了解情况。只要有可能,一定想办法解决。并让我写一份自己的情况给她,以便向上反映。

7月3日晚上十点在公寓楼下,遇到李校长继续谈我的职称问题,他的态度明确而坚决,让我忍无可忍,大吵起来,轰动全校。第二天在办公室遇到白老师,她婉言相劝,让我不要着急,慢慢来,总会解决的,现在要沉住气。

7月5日上午,与游丽昭一起去华师找邓校长反映职称问题。邓校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说:“我非常了解你们两个老师的情况。我一辈子都在搞数学,因此,我知道游老师用项武义的数学实验教材,取得的成果非常了不起。你是符合破格条件的!李老师的语文教改实验成果显著,是人教社和湖北省教研室充分肯定了的,你还应邀参加了人教社实验教材的修订工作,就凭你在人教社的这一本教材,在我们大学就可以评为副教授了。我们大学都没有几个人能在人教社出书啊!你们两个放心吧!给你们两个的破格指标是带帽下达的,李校长不会也不能挪作他用的。”

在华师大职评小组邓副校长的干预下,我和游丽昭两人破格评为高级教师,还来不及高兴,学校就疯传破格的两个人的“高级”指标是“内部粮票”【注释一】,不是全国通用粮票!呜呼哀哉!心里凉透了啊!【注释二】

7月11日上午获悉汪深荣获国际化学奥赛第一名。汪深的妈妈来贺喜,我们就如何报道交换了意见,汪妈妈坚持要以学校为主,客观地反映孩子的成长过程,委托我负责接待记者们。省教委领导与华师大章开源校长和邓宗琦副校长亲临学校,迎接凯旋归来的汪深。章校长和邓副校长盛情力邀汪妈妈写写如何培养这么优秀的孩子。汪妈妈后来写了一封信给两位校长(见附录)。

【附录】汪妈妈给华师大校长的一封信

章校长、邓副校长:

我是汪深的母亲。这次汪深在国际竞赛这取得成绩后,得到师大和一附中领导和老师们的热烈祝贺和奖励,使汪深受到很大的鼓舞。我代表汪深向你俩表示深切的感谢,并将教育汪深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再获好成绩,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

上次邓副校长约我写写关于汪深的家庭教育及我对中学教育改革的建议,此事我并没有忘记,只是因为工作非常忙,特函致歉。

今天,我还想利用这封信,向两位校长推荐汪深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李培永老师。我认为他是一个有才华、有开拓精神、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在这次中教职称改革中应作为拔尖人才予以破格晋升。我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李老师大胆、积极参加“中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写和执教工作,至今已六年多,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一轮循环。从教学效果来看,不仅高考语文单科成绩高于省平均线,而且还出了人才。首先是”小市长王江“,她的大胆、开拓精神和文学方面的成功,正好反映了李老师本人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成果。

其次,“小作家孙涵“”以中学生写中学生,她的中篇小说《正值青春年少时》,即将在《长江》上公开发表。她的家长都是学理工的,非常期望孩子接班,但是孙涵自从进入语文实验班后,在李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走上了文学道路。

第三,从汪深(他是考上高中后被李老师抓阄抓到语文实验班的)在语文水平的提高方面来看,他初中并不喜欢语文,高中进入语文实验班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有了飞跃性提高。究其原因,一是对实验教材感兴趣;二是对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方式方法满意,例如汪深之所以能当堂背诵难度较大的文言文,主要是李老师教会他如何诵读文言文,读顺了就容易记忆和背诵。汪深能获“湖北省首届高中作文竞赛”二等奖,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为他小学、初中语文特别是作文成绩都不好。这说明他高中阶段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对这一点,我们从心里感谢李老师的成功教育。

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这是李老师和学生的新型关系。课堂上是师生,认真教和学;课下是朋友,可以一同下棋一起交谈。汪深经常和李老师下围棋,李老师从高一让他五子到高三纹枰对坐从容谈兵,看着他棋力不断提高,深感欣慰。汪深还经常与李老师一起去同学家走访,特别是当同学家里发生以外的时候。

李老师不但抓全班的升学率,同时也注意培养个别人才。前面谈到的王江、孙涵是人才,对汪深的培养也下了功夫。例如有一段时期,汪深不做化学作业,任课老师有意见,汪深则说“课本上的练习题太简单,一看就会,何必再做?”李老师一方面要求汪深往深度和难度方向自学,另一方面建议化学老师给他出补充题。并不是简单地批评学生、硬性规定要完成一看就会做的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得到时间多学些东西,任课老师也没有意见。特别令我们难忘的是,高一开学不久,李老师和数学倪政勇老师发现汪深在数学方面的优势,找我去学校一起研究高中三年后冲击数学国际奥赛的目标,为他制定了“三级跳”计划。这次虽然不是在数学竞赛得奖,而是在化学国际奥赛获金牌,但是充分说明李老师有远见、能识才并能引导学生成才!

总之,一个人的才华、能力和上进心,不能完全以学历、资历来衡量,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应该以学历、资历来衡量,而是要看效果、看业绩,这才是真实的反映。我写了这么多,只是希望两位校长多掌握点情况在职称评定时作个参考。希望你俩不嫌我写得太多太烦。

敬礼

                                  李振宽9月11日

(李振宽同志是汪深的妈妈,时任交通部二航局科研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武汉市政协委员。)

【注释一】在计划经济年代,粮食供应是定量的,而且明确划分为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如武汉市的粮票,出了武汉市就无效。内部粮票只能在单位食堂使用,在其他单位无效。

【注释二】计划经济时代,人员流动难于上青天。自古就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当时在国内却行不通。尽管当时省教研室欢迎我调去,但前思后想不敢动,只要我一离开华师一附中,我的两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儿马上就不能在该校就读了,因为她们是教工子女照顾入学的,那可是孩子们的未来啊!还有我的那个“内部粮票”出门还有效吗?本来“树挪死,人挪活”,但暂时还不敢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Peace2019 回复 悄悄话 能问下汪深后来发展如何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