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222)沉痛悼念敬爱的班主任唐启金老师
(2014年金秋十月,华师一附中高中六四届二班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时与班主任唐启金老师(右二)和刘世策老师(右三)及夫人李葆华老师合影,老班长曹桂华坐在唐老师身边。后排个子最高的是组稿人李小怀,笔者坐在李老师身边。)
真没有想到,武汉这一波疫情太厉害了!我们还沉浸在悼念刘世策老师的悲痛之中,怀念刘老师的悼文还没有写完,突然群里传来百岁老寿星、我们敬爱的唐启金老师不幸染疫,经医院抢救无效,于2022年12月21日去世。唐老师生于1919年12月21日,世纪老人仙逝时整整103岁!
俗话说:”山中常见千年树,世上难遇百岁人”。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唐老师仙逝是”喜丧”。如果没有疫情病毒的侵袭,我们的唐老师。。。。。。
还记得,2014年10月10日,我们华师一附中高中六四届二班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时,唐老师已是95岁的高寿老人了,他见到我们这些古稀之年的学生非常高兴,从轮椅上站起来,准备给我们讲话,大家恭请老师坐下来讲,唐老师笑着说:”哪有老师坐着给学生上课的呢?就让我站在讲台上给你们上人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吧!”
唐老师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开讲了,他以自己漫长而丰富的一生经历为例,生动地阐释了”唐氏长寿秘诀”:“一要心态乐观;二要健身适度;三要饮食均衡;四要家庭和睦。”唐老师侃侃笑谈之后,还与我们相约在他老人家百岁时再相聚。
唐老师期颐之年那一天,2018年 9月15日上午,华师大一附中一号报告厅热闹非凡,从海内外、国内各地闻讯赶来的古稀之年老学生,在庆典筹备组负责同学的指引下,依序就坐。报告厅喜庆洋洋,学友们喜形于色,期盼敬爱的唐老师快一点来。唐老师像当年给我们上课一样,准时来到庆典会场。当唐老师坐着轮椅到大厅门口时,我们全体老学生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直到大会主持人宣布庆典大会开始,大家才坐下来。
会议主持人简短致辞后,各班代表依序发言致贺词。然后,唐老师分别与各班到会的学生们合影留恋 。有关活动细节,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友会官网在《百位七旬校友回母校,共贺恩师百岁寿辰》一文中已经有详细报道。由于我一直在美国,不能确定回国的具体时间,因此,没有准备在庆典会上发言。但是,在聆听恩师的金玉良言和各位代表的热情洋溢发言之后,我请我们班的曹桂华班长请示大会主持人,如果时间允许,我想即席发言谢师恩、谢母校。大会主持人欣然同意,给了我一个难得的表达感恩的机会。
我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读书六年,工作了十年,恰是青春年少时,在母校接受唐老师等老一辈教师的谆谆教诲;正值精力充沛盛年时,有幸回到母校执教语文,得到像唐老师一样师德高尚、专业功底深厚的老一辈教师陈治平、刘友三、吴六林、汪厚铎、黄伯宜等老师的精心指导,他们鼓励我在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上勇往直前!感恩老一辈教师!感恩华中师大一附中!
我在唐老师班上只读了一年半,但是,那一年半却是我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唐老师带的班是武汉市的红旗班,班风正学风好,良好的育人环境催人上进,优良的学风引人好学。
我就是在唐老师带的班上加入了共青团,那张五十多年前的入团通知书,我一直珍藏至今,那是年青的记录,它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更是唐老师育人的成果。没有想到我积极报名参军,却在新兵登车去广东部队驻地之前,被接兵部队例行抽查患有浸润型肺结核病。不仅当不了兵,还要休学一年。
休学后回到学校,成为1965届二班的一员。报到之后,学校团委书记蔡清萍老师代表组织找我谈话,说我在上一届二班一年半表现很好,让我担任65届二班的团支部书记。那两年当支部书记,不仅锻炼了我的社会工作能力,还培养了许多好习惯,比如写日记,即席讲话打腹稿等,而且锻炼了我的口才。这些习惯和能力让我终生受益,特别是当我走上讲台当老师后,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让我很快就从同辈人中脱颖而出!我更加感谢母校对我的栽培!
感谢母校在恢复高考不久,袁福校长费尽周折把我这个只有高中文凭的青年教师调回母校重点培养!感谢华中师大邓宗琦副校长在1987年首次高级职称评定时,“带帽”下达破格指标,让我成为首批中学高级教师!
如果说,我在1991年能被海南省评为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算得上是我教育人生的辉煌的话,那么,这曾经的辉煌正是如阳光一样的母校照耀的结晶!也是唐老师等华师大一附中老一辈教师谆谆教诲、精心栽培的结果!
师恩难忘!唐老师您一路好走!我们永远怀念您!
【附录】唐启金老师为《青春的风华与蹉跎》写的”序言”:
2014年金秋十月,华师一附中六四届二班的同学在武汉举行毕业五十周年聚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同学、老师和我参加了聚会。当我看到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学生向我鞠躬、祝福和介绍自己时,我非常震惊和激动。虽然我已经不能完全认出每一位到会的同学,可是我感到高兴和快乐,当年做了他们三年班主任值得!我不由自主地说道:这次聚会让我至少又增寿两年!
同学们发言时,回忆当年我对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关心、教育和帮助,还记得我给他们起的俄文名字;记得我们班被评为武汉市中学的先进集体;记得毕业前我们一起为参加高考而做出的努力等等细节。许多事情,我已经记不得了,这次聚会唤醒了我尘封多年的记忆。
我努力把眼前的古稀老人和当年稚气少年相联系,仔细倾听他们的发言,只见古稀老人瞬间幻化成青春年少的高中生了。他们五十年的人生经历,让我不得不由衷赞叹,他们都是好样的!虽然他们高中毕业后的境遇各不相同,但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业绩不凡,而且,没有一个人走上邪路,没有一个人被社会淘汰,都对得起老师、对得起母校、对得起祖国!
大家在聚会时相约,待到我百岁之时,再聚江城,一起回母校为我祝寿,我领情了。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三年后能看到更多同学。班级聚会结束后,大家尊重刘世策老师的建议,编了这本集体回忆录,我有幸先睹为快,欣然为”序”。
同学们的文章,有回忆学生时代的,有讲述自己毕业后经历的,都非常好。大家的文章汇集起来,如萧蕴诗文章的标题《青春的风华与蹉跎》。以此作为书名非常合适。
书中沈戌珍、张启谦的书法,马宗盟、魏崇喜的绘画,潘瑞华的根雕,刘喜正的摄影,不仅展示了他们才华横溢、文化生活之丰富多彩,更为本书增添了许多光彩!
应本书负责组稿的李小怀、主编李培永的要求,写了以上这些话,作为本书的开头,如果这也算”序”的话,我感到非常欣慰!
唐启金
201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