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

(2022-01-27 06:10:32) 下一个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

书香源自花香,来自读书万卷

我的祖父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建的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生产茉莉花、珠兰花和白兰花,专供汉口茶行制作“花茶”。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武昌通湘门,走到铁路边,就可以闻到李家花园的花香,走进李家花园,更是花香扑鼻。那是祖父为了一家老小,中年带着我十几岁的父亲从乡下进城打工,后来在他亲妹妹的“严家花园”倾情全力资助下,历经几十年艰辛,才建起来的家业。我的父亲一生只闻花香,不知书香,是远近闻名的李家花园的“花匠”。家中只有一套书,就是供在老宅堂屋神龛上的《李氏族谱》。1945年,我就出生在这个只闻花香不知书香的家庭。

从读小学开始,每天放学后,必须到花园帮父亲清除花钵中长出的野草。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只要去花园拔野草被虫子叮一下,被叮的地方立即起红疹子、不一会就肿起来,然后就成片,奇痒无比,难受之极。现在知道那是“过敏”体质惹的祸。父亲看到后,慈祥地摸着我的头说:“回家去读书吧!你命不该种花啊!”

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语文,到高中毕业学了十三年。其间,读高二时,因得了“侵润型肺结核”休学一年。不能上学,每天早上去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打一针“链霉素”,然后就近到湖北省图书馆阅览室读报看书,后来阅览室的张老师帮我办了一张借书证,得以读了许多小说。

1965年,参加高考,因“不宜录取”上大学,被武汉市教育局录用为中学语文教师,送到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语文短训班,速成学习了一年中文。结业后分配到武汉市水厂路中学。因十年文革,耽误了学业和事业,收获了爱情,成了家但未立业。

1974年,开始教初中语文,那是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套初中语文课本,还有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给教师备课用。可以说是正式开始教语文了吧。

也许是宿命,父亲一生种花,成了“花匠”,我被分配当了老师,成了护花使者的“园丁”。

书香源自沁人心脾的花香。李家花园的香花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虽然那时懵懵懂懂,但是,耳闻目睹,是父亲辛勤的汗水浇灌的香花,才有全家的幸福生活。现在我当了“园丁“,为了自己一家人的幸福,为了教语文,要像父亲那样,不仅要用辛勤的汗水,更要用心血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唯有多读书,而无他法。正如鲁迅所言:“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否则给学生什么呢?

书香门第多有丰富的藏书,供子孙后代享用。我先天不足,只闻花香,不闻书香。但是我的命好呀!赶上了好时代,有湖北省图书馆那么大的书香“门第”,那么多书供我随心所欲阅读;学校还有图书室满足我读书的欲望和教书的需要。我在武汉市水厂路中学正式开始教语文的时候,学校建起来还不到十年,图书室藏书少得可怜,但也够当时教学所需。我们那时月薪三十多元,仅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必说买书,连订杂志都没有钱。但可以去图书室借阅啊!后来随着收入不断增加,有能力买了许多书之后,再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感同身受呀!

怎么教语文呢?首先要备课。

怎么备课呢?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读了【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一边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六百多篇论文,一千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他的创作源泉就是学校生活。他深入观察,细心记录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案例,认真思考,不断地从理论上进行概括。他每天早晨五点到八点从事写作,白天上课、听课和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几十年如一日。”他就是我今后学习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我以为苏霍姆林斯基上面讲的“终生”都在备课,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精神,那就是敬业精神。我既然已经被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学会“终生”备课。

他在这里讲了“备一节课”与“终生备课”的关系,他接着说,所谓“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清清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当时,我已为人父,爱人也在水厂路中学教语文。我每天最缺的就是时间,恨不能一分钟当两分钟用。但正如鲁迅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怎么“挤”时间,学习华罗庚的“优选法”统筹安排时间。还要学习三国时董遇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也就是说,要利用“三余”集聚时间,用心读书。

众所周知,中学语文老师的知识范围,说得好听一点,叫博闻强识,说得难听一点,就像“万金油”。然而,真正要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力,而不仅仅是学历,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读万卷书,学好语文,是为了教好语文。学以致用,急用先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反过来又促进了读书的积极性,自觉抓紧时间用心读书,用心教书。

感觉十年文革差不多要进行到底了,似乎看到教育的春天快来了,希望点燃了激情。想起了初二读过的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工工整整记下了保尔·柯察金的那段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

不管当下人们如何评价保尔·柯察金的这段话,但当年就是这段话激励我珍惜时间,多读书,争取成为合格的中学语文老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简简单 回复 悄悄话 向您学习!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