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人生(178)怀念喻文慧老师

(2021-09-17 07:07:37) 下一个

闲话人生(178)怀念喻文慧老师

喻文慧老师是我在首义路小学读书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此前,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在武昌老关庙小学读书。

“老关庙”原来在现在的武汉719所院内。1980年,我调回母校——华师一附中千家街老校区后,第一年暑假带两个女儿去719所游泳池学游泳,走到池边,就发现旁边那一座白塔,是我们读小学时课间游戏的地方,无比亲切。但是“老关庙”已经荡然无存。老关庙小学于1956年整体搬迁到首义路小学。

 “老关庙”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大庙,也不知始建于何年何月。在儿时我们的眼中很大很大。进校门有一个很大的天井,天井两边各有两个教室,再往里面走,中间是一个大堂,也许是以前供奉菩萨的庙堂,后来成了师生课间活动的地方,也是雨天开会的场所。两边还有十几间教室。靠右边有一个侧门通向大操场,左边教室窗外全是农民的菜地。刚读一年级时,我就在进门右边的那个教室。教室左边的窗户推开就是天井,推开右边的窗户是大操场,远处就是那座白塔。

读书时,虽然与刘先旭、方容等发小同班,但是他们放学出校门向右拐,沿着菜地边的小路向首义路方向走去;我出校门向左转,左手边是学校的围墙,右手边也是菜地,中间就是那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泞的土路。走到残缺不堪、长满野草的、南到起义门、北到通湘门的土城墙,沿着一条小路翻过去,就是任家湾和刘家湾。也就是现在的武昌火车站那一带。穿过任刘二湾,过了粤汉铁路再走几百米小路,才回到我们李家花园老宅。

现在留在记忆中的老关庙小学,除了那座白塔,就是学校大门口每天早上卖油条、面窝、米粑粑的小摊贩。特别是那米粑粑,每当铁锅下面燃烧的木屑刨花熄火时,摊主揭开锅盖,白白圆圆的米粑粑,铲起一个盖在另一个上面,一对被炕得金黄的米粑粑闻起来真香啊!尽管只要二分钱一对,可是我没有钱。因为每天早上妈妈都给我煎一个荷包蛋,炒一大碗油饭,吃饱了。但还是非常享受那飘过来的香味。

还有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就是有一天上午,在操场上体育课的学生高呼“飞机掉下来了!”于是大多数男同学如鸟兽散,跟着领头的那几个同学,飞快地跑向飞机失事的梅家山那里,去看热闹。

最难忘小学的喻文慧老师,全是因为发小刘先旭。

到了首义路小学之后,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穿过先旭住在7435工厂宿舍的家。喻老师就把我分在先旭家的那个学习小组,放学后去他家做完作业再回家。如果作业少,就跟着先旭,到住在学校门对面的方容家门前“跳房子”、捉迷藏,先旭还跟女同学一起跳橡皮筋,而且,比女生还有跳得好。有时喻老师要找少先队大队长、班长刘先旭谈什么事情,我们就在方容家那栋小洋楼门前,边玩边等他一道回家。也许因此,喻老师以后就特别喜欢我们这个几个好玩也好学的学生。

小学毕业时懵懵懂懂,不知道是不是喻老师决定保送我们上的中学。只记得第一学期过国庆节时,刘先旭邀我一起去汉口看望喻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喻老师已经与他约定好了,上午十点左右,我们在中山公园大门口,远远就看到喻老师牵着她的儿子,不时用手推一下鼻梁上的深度近视眼镜,正在东张西望,只听她的儿子高声喊着:“妈妈!你看,刘先旭他们来了!”我们两立即上前问喻老师好。

她告诉我们:“送走你们这一届毕业生后,我就调到硚口区了,我们家一直住在汉水桥边的汉正街街口上,现在的学校离我们家很近,也方便照顾我儿子他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先在公园玩一玩,照一张像留作纪念,然后带你们去我家吃饭,顺便认个门,以后有假期就带同学们来玩啊!”

后来,读初中时,我还与刘先旭在假期去看望过喻老师几次。读高中时我们都忙自己的学业,约定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后,再去向喻老师报喜。

真是万事不由人啊!高二时,我因病休学一年,延迟一年毕业。刘先旭64年高中毕业后,还没有等到高考,就被中央在张家口办的机要学校,“万里挑一”(据说政审比招飞行员还要严格得多)选中后,即北上入学了。来不及去向喻老师告别。

1965年,我因“不宜录取”而名落孙山,无颜见江东父老,实在不好意思去见那么喜欢我们的喻老师了。

接着十年动乱,蹉跎岁月。虽成家却未立业。

不成想,1977年恢复高考,教育的春天喜来临,终于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不管当下人们如何评价保尔·柯察金,但是,他那一段经典语录深刻地影响着我:“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

文革结束,我非常欣赏一位作家写的“人到中年,减去十岁”。那么我就只有二十多岁了,正值年轻力壮时,绝不虚度年华,学习容国团的“人生难得一回搏”,一定要拼搏一番!

1978年,时任水厂路中学知人善任的安大庭校长,让我跟他一起,调到硚口区重点中学——武汉市43中,执教文科重点班。正好那一年,北京《中学语文教学》、上海《语文学习》先后在全国发行,看到那上面经常刊登一些中学老师的文章,我虽然没有项羽那样的霸气,“彼可取而代之”,但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却时刻激励我,他们的文章能上国家级刊物,我也一定要上!也一定能上!

我的处女作《<住户代表>的诞生》,终于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8期上了。其时,在安校长、母校袁福校长,以及许多好人、贵人的鼎力支持下,我已经调回母校上班了。

当年,从硚口水厂路中学搬家到武昌千家街华师一附中之后,必须到辖区派出所上户口、办理粮关系等。当我穿过7435工厂宿舍区,去首义路派出所办完有关手续后,立即凭小时候的记忆,找到了刘先旭的爸爸妈妈。近二十年啊,他的父母还住在五十年代的工人宿舍。他们两老正坐在门口与邻居聊天,看到我走近喊“伯伯、伯妈”时,惊奇一瞬间,“培永啊!好久好久都没有来了啊!”

回家当晚就写信给刘先旭,从此我们就联系上了。他回信特别嘱咐我,抽时间去看看喻老师吧!让我代他问老师好。表示以后回汉探亲一定要去看望喻老师。

不久后的周日,我去汉正街街口,那时那里比我们千家街还要热闹,真是人流如织、摩肩接踵。我从人缝中挤到街边,走进记忆中的那条小巷,巷口那个厚重的老式大门还是那样,推开虚掩着的门,叫一声“喻老师”,只听到熟悉的声音“诶!哪个呀?”“李培永”。只见喻老师习惯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从房里走出来,我赶紧上前握住喻老师的手,“喻老师好!看到您这么健康,非常高兴!”“你们说好高中毕业再来的,怎么后来都不来了啊?”

真是一言难尽,尽在过往的经历啊!

差不多给喻老师讲了两小时,汇报高中毕业之后的坎坷、及最近这两年幸遇贵人后的人生重大转折。并告诉老师,现在回到华师一附中工作了。去首义路派出所上户口那天,路过刘先旭原来的家,见到了他的父母。与先旭联系上以后,他一定要我来看望老师时,对老师说,他非常想念老师。

喻老师听说刘先旭在中央工作,父母还住在老地方;我也住在千家街里面,非常高兴地说:“你们那里是我曾经工作的地方,哪天去你们那里玩玩看看吧!”

1983年10月19日早自习时间,接喻老师电话,她待会就到我们学校来看看,我立即打电话叫发小方容也来看望她。

我在大东门10路公交站等候喻老师。接到老师后,我们漫步在千家街上,她说:“以前那么偏避安静的一条小街,现在这么热闹啊!”走到校门口,站在那里,看了半天后说:“这校门还是老样子,不过,当年我带你们来参观时,右边有一条小路直接到我们首义路小学门口。不到10分钟就走到了。”此时,方容同学已经从她当时工作的武汉十中赶来,兴奋地拥抱喻老师。然后,师生三人漫步在校园,边走边聊,感叹不已。

中午饭后,喻老师一定要去刘先旭家看看。于是我们出校门,沿着千家街向南到张之洞路,再向右走一会就到了先旭家。喻老师沿途还跟我们说,当年这一路上还有哪个哪个学生住在这里,学生姓名记不得了,但是没有忘记曾经走访过的地方。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敬佩喻老师的敬业精神!

到了先旭家,她与先旭的父母像老友重逢一样,亲如一家,共同回忆往事。盛赞她的优秀学生如今有出息了!先旭父母感激老师对孩子的栽培,更怀念当年喻老师认真负责教育孩子的往事,经常到家里来检查学习小组的活动是不是正常,孩子们是不是打扰家长了。让我们两个时任中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学生亲聆謦欬,如沐春风;同时也深感自愧!更叹当下中小学教育成了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

临别时,先旭父母告诉喻老师,春节期间先旭回来探亲,一定让他去汉口看望老师,感谢师恩!

我和发小方容对喻老师说:“到时候,我们三个老学生一起去给您拜年,祝您健康长寿!”

我们永远怀念喻文慧老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墨'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和点赞!
寒墨 回复 悄悄话 你是优秀教师,你的老师也非常优秀!代代传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