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人生(105)父母在,不远游

(2021-04-06 10:39:35) 下一个

闲话人生(105)父母在,不远游

我的父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离世,在国内,每到清明时节必须回家“做清明”,给父母上坟。清明时节倍思亲,疫情期间回不去了,只好写篇文章寄托哀思。

1989年暑假,我应邀去海南,给农垦系统100多所中学语文老师讲教材教法、上示范课。赖瑞光校长听完课后,盛情邀请我到农垦中学工作,在赖校长热情而耐心地说服之后,我承诺,为了赖校长强烈的事业心,为了我的两个女儿的前途,我会考虑来海南工作的。

回到武汉,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妈妈和颜悦色地问我:“海南在哪里?离武汉多远?”

我告诉老人家:“很远,在南方,要漂洋过海才能到那里。”

妈妈非常严肃地说:“我们一家这么多年,好不容易都回到了武汉,而且你读书在那个学校,教书又在那个学校,工作和生活条件那么好,你又要‘板命’(湖北话,瞎折腾的意思),跑那么远去?等我死了再说吧!”

妈妈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我无话可说。连忙表示听老人家的话,不“板命”了。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对我的妈妈来说,“游必有方”也没有用。妈妈在,家就在,家在就一个也不能少。

实在没有想到,1990年春节前,突然接到二姐从葛店打来电话,说妈妈病危。

我的爸爸妈妈从严家大湾回城之后,一直住在武昌,但是,两老早就把为自己定制的棺木,存放在葛店镇,我的二姐家。父母老了就常住二姐家,他们担心住在城里死后被火化。妈妈说她怕火烧得疼。

当我赶到二姐家时,葛店卫生院的医生正在家里抢救。我的二姐略懂医道,她告诉我,要准备妈妈的后事了。

问及病因,二姐告诉我,上午她和爸爸在房间坐着一边聊天,一边嗑瓜子。她看到爸爸嗑的瓜子壳搞得满地都是,一边说爸爸太不注意卫生,一边站起来,想去拿扫帚扫地,突然就倒地了。

二姐立即去房间,让妈妈平躺在地上的木板上,外孙跑到卫生院请来医生急救。

虽然抢救及时,但是毕竟年龄太大,急性脑溢血于1990年1月4日病逝。享年82岁。妈妈走时非常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

我坚信“树挪死,人挪活”,为了两个女儿的未来,我必须去海南。半年后,我又为调到海南工作的事,征求父亲的意见。

爸爸对我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你想到哪里去,我都没有意见。只是希望在我要死的时候,你能回来看看我!”

我当即保证,我一定会经常回来看望您老人家的,您放心,真到那一天,我一定第一时间赶回来!

1994年4月15日早上,我接到外孙电话说外公病危,立即赶到海口机场,飞武昌南湖机场,下飞机打的到葛店二姐家,第一时间回到父亲身边,父亲也是因脑溢血病逝,享年86岁。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古训;清明扫墓是古法。

古训意在教育晚辈要孝顺父母;古法重在形成感恩父母的良好社会风气。一个“古”字,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华,作为后人,实在不得妄议,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要在执行中加深理解。

然而,当古代农耕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时,我们还能要求后人“父母在,不远游”吗?显然不行。但作为父母,让抚育了十八九年的儿女留在身边,不是要让他们孝顺自己,更是因为担心,而不忍心放飞。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只记得我的大女儿高考报志愿时,本来可以去读西安外国语学院的,而我们实在担心她只身一人远离父母,于是让她回武汉读大学,尽管不在父母身边,但有亲朋好友照顾她,便放心一些。

大学毕业时,大女儿问我,毕业后在哪里工作,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回海口来吧。

小女儿读小学开始写一句话日记时,就已经写下“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待到考大学时,我们只想到走出国门必须掌握英语,于是,第一志愿报考上海外国语学院,而且内部消息告诉我,她已经被录取。正在那一关键时刻,我的高中同学、美籍华人打来电话,问我女儿准备读什么大学。当她听说我女儿可能已被上海外国语学院录取时,她说:“英语只是一个交际工具,学四年英语,将来到美国干什么呢?要学一门专业呀!最好学金融吧!”

她的这一句话,如壶灌顶。幸好女儿第二志愿报了东北财大。

大学四年,女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大一过英语四级,大二过六级,大三过托福,大四过JIE。大三、大四两个暑假,还到北京“新东方”去强化英语。

1997年,女儿大学毕业时,不仅公派美国留学要有指标才能出国,自费也必须有指标。那个年代,在中国,人情、人缘、人脉之作用不可小觑。在新华社记者朋友的帮助下,请教育部留学生处处长给了一个自费留学美国的指标。

扯远了。言归正传,继续说“父母在,不远游”。

小女儿一步跨出国门,到远隔重洋的美国去了,从空间距离来说,实在是远啊,但那时从美国打越洋电话回来,语音之清晰就像面对面在说话,心灵相通已然零距离。

人类社会进入智能时代,手机视频通讯就是面对面在说话。现代交通之便捷,真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乘坐波音747,从北京飞纽约十三四个小时就到了,空间距离无所谓远近了。

我以为,现如今“父母在”,儿女只要尽心尽孝就行,是否远游无所谓,国内高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且舒适而高速,再远也不远了。国际航班通往世界各地,想到哪里也都不远了。

2018年7月,我在武汉因重感冒住院,医院下“病危通知”一天后,大女儿就从底特律飞回到我的病床前。两个女儿同学群中学医的同学,远程会诊,提供医疗方案,供院方医生参考。很快,我就转危为安。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高晓松的妈妈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你信什么,就选什么吧!

【附录】收到小女儿1997年9月20日的来信后:

小妹:

多次在电话中听到你自地球那边传来的熟悉的声音,非常欣慰;今天看了你的来信,更加高兴!

在上海虹桥机场,看到你终于如愿,顺利地跨出国门的那一瞬间,我心里既难受又兴奋。难受的是,从此你就得独自一人承受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解决无法预料的问题;兴奋的是,我们终于通过努力,让你 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与你分手后,直到看不见你的身影了,我才离开“安检”处,出来与你妈妈一起,静候你所乘坐的那趟飞机起飞的消息,当你飞离上海后,我们才离开机场回“交大招待所”。如果没有你四年远离我们在大连读书的经历,很难想象你妈妈在上海虹桥机场会如何表演母女别离之情。这次分别,你妈妈尽管心里和我一样难受,但已经相当理智。回海口以后也是如此,不像四年前你去大连后那样,经常以泪洗面了,这不能不说是她的大进步。然而“儿行万里母担忧”确是人之常情,而每到最想你的时候,就刚好接到你的越洋电话,我们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自你上大学后,我从不担心你的学习问题,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学有所成。你这次赴美留学,我仍然坚信,你是可以比别人学得更好的!不过,依我之见,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注意比较东西方治学之道的异同,如立志将来在西方工作和生活,就尤其要注意西方治学的特点,研究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也不要“数典忘祖”,东方,尤其是我国的一些科学思维方法,仍有持久的生命力,比如“相似思维”的提出及其应用,在你读高中时,我已经在班上多次强调过,你在学习中也曾有一些体会。记得你在北京新东方托福强化班学习时,你的一位老师讲英语写作方法就如同我讲中文写作方法一样。类似的例子也许还有许多。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会思考问题,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的。我相信你将来一定可以凭自己聪明的大脑,自立于强手如林的美国社会!

你将来要在一个你目前还不了解的社会工作和生活,就必须尽快进入角色,逐步熟悉和了解它的特点,确立自己的立足点,寻找发展自己的切入点。为此,有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近期以学习为重,不要急功近利。打工挣钱是小利,集中精力抓好学业,将来的回报率是它的百倍千倍都不止。千万不要只顾眼前小利,而忘了自己的远大目标!

第二,美国社会的超前消费,有它的合理性,中国人很难一下子接受这种方式。但我以为作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要让人为钱而活,要让钱为人服务。所以,只要你认为需要花钱的时候,就不要瞻前顾后了。

第三,应逐步建立社会联系网络,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当然,交朋结友,必须慎重选择。有的可以深交,有的就不行,这就要求你在与人接触时注意察言观色,善于识别假象。

第四,人们常说,古今中外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体会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面对不如意的事,要以平常心正视它,承受它。当它来临之前,有心理准备;当它来临之时,有勇气面对;当它降临之后,不去怨天尤人。其二是如意的事很少。当它降临的时候,就是人们常说的“机遇”。所谓“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决定一个人人生发展的机遇也许只有一次,只要你抓住这一次,就可以成就你辉煌的人生。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并不是没有机遇,而是他没有发现,更没有抓住。再说,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如果没有大学四年的认真准备,大一过四级,大二过六级,大三过托福,大四过JIE。就是有机会,你也抓不住。你现在已经抓住了机遇,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我的一生虽谈不上辉煌,但几次大的机遇,我不仅抓住了,而且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我和你!

我先说这么多,你妈妈自有她的话来跟你叙说。

祝:

身体好,学习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务实小民 回复 悄悄话 看老爸当年写给女儿的信好感动。 都是生活琐事,平常话语,但是拳拳父母心 殷殷舐犊情跃然纸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