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40)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2018-12-16 06:39:54) 下一个

教育随笔(40)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是鲁迅小说《孔乙己》结尾的一句话。 鲁迅的这篇小说,编在重点中学实验教材初中《阅读》课本第五册。

       1984年,应华中师大中文系见习生的要求,举行了一次三百多人听课的大型公开课。讲读《孔乙己》,计划两个课时。

       我按照教学计划讲读完课文后,照例请学生提问。

       学生(1)举手发问:文章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教师:是呀,“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她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班肯定有同学能够解答她提出的问题。

       学生(2):“大约”是修饰“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话,而“的确”只是修饰“死了”这一个词。它们修饰的范围不同,所以说不矛盾。

       学生(1):既然孔乙己的确死了,为什么还要用“的确”来修饰呢?

       学生(2):我们在《作文·汉语》中学过,一句话是不是病句,不但要看它是否有语法错误,还要看它是否符合语言习惯。任何人一听这句话,都觉得是通顺的。(学生笑起来)

       学生(1):鲁迅是一位大文豪,他也懂语法,为什么他要明知故犯呢?

      教师:如果他要明知故犯呢?

      学生(1):他不会故意说错的。(哄堂大笑)

      学生(3):我觉得这一句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大约”,是因为孔乙己死了那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消息,大家只能根据推测来判断。推测的根据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说明他的死是带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后面用“的确”这个词。孔乙己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也很穷,所以他死了就没有人知道得那么确切了,只能用“大约”这个词说明。

       这个学生刚说完,三百多听课的华师大中文系见习生站起来长时间热烈鼓掌。

       也因此,这几分钟的课堂教学实录,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那批参加实验的学生经过近三年的训练,不管有多少人听课,他们都像平时一样,敢想、敢问、敢说,已经从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被动学习阶段,进入到了向老师即席提问的主动学习阶段。

      诚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一般是在备课时作了充分准备的,而学生在课堂上即席提问就很可能出乎教师意料之外,有时甚至可能会让教师一时难以回答。但是,不管是老师问学生,还是学生问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讨论式教学方式,必然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开窍反应”。“开窍反应是在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解答或答案时所使用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之一。”(引自美国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第426页)

       讨论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首先要善于倾听,尤其要善于在听了学生的发言之后,迅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确认学生的即席提问有价值,一定要充分肯定,及时“反弹”。根据学生即席提问的难易程度,或激将,或激励,“反弹”给学生,让学生去争论,教师在学生争论中引导,在引导时点拨,如“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是矛盾的这个问题。

      其次,领导学生讨论问题确实非常困难,但是,只要用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我们还是以讲读《孔乙己》为例吧,其中有一个教学目的是“了解小说中社会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而小说的第一段就是社会环境描写。该怎么教?直接由教师讲授也未尝不可。

       我是这样教的。

       先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要求必须正确无误。

       再请学生听我读,要求学生拿起笔来,圈点我读错了或读掉了的地方。然后,我特意把这一段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关键词读错或读掉,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展开讨论,明确我的教学目的。

      像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程序,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或质疑,或设疑;或引入情景,或直观显示。千方百计一开始就让学生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的。

      最后,选择讨论的时机和方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讨论时机应该是在学生处于“愤”“悱”(子曰:“不愤不起,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状态时;有时也要在学生自以为无疑之处设疑,引起讨论。

      至于讨论方式嘛,一定要灵活一些。如果讨论时间比较短的话,可以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也可以大家七嘴八舌。如果要讨论一节课的问题,那就要让学生围坐在一起,互相都看得到,不至于发言的同学总是对着前面学生的后脑勺讲话而失去兴趣。

      总之,我们的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讲话,讲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就像我的学生那样,敢问“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是矛盾的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零不是数 回复 悄悄话 大约博主的中文教学水平的确很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