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三道四之四 一心不能二用

(2018-10-26 05:53:39) 下一个

说三道四之四       一心不能二用

今年年初,在美国,又掉了一颗门牙,不仅说话漏风,尤其难看。回到武汉就急着找牙医。跑了几家私立口腔医院,也走了几家公立口腔医院,最后还是选择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口腔科。科主任陈医生看了之后,让我去找他们科的帅医生,原来以为是他们科最帅的男医生,后来见了,才知道是一位姓帅的漂亮女医生。让她负责给我装假牙。帅医生是一位年轻的主任医生,说话温柔,待人亲切,工作认真负责。

第一次检查我的牙齿,就说:“您的身体看来不错呀!怎么牙齿这么糟糕呢?”   

“哎!说来话长呀!等以后有时间再慢慢告诉你吧。”

    “那就长话短说呀!告诉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利于治疗。”

    “1986年,武汉市第三医院口腔科医生给我拔牙时,把我的一颗好牙拔了,然后,他们的科主任又帮我把好牙栽上去,用钢丝固定,后来就把整个牙齿都搞松了。”

    “怎么可能拔错呢?简直不可思议。”

    我的这个惨痛经历,告诉我:人呐,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心二用!

当时给我拔牙的是一位个子高大身强力壮的男医生。我是去拔一颗烂了三分之一的牙,他给我打了麻药后,就去与别的医生聊天。过了一会儿,他来看看,也许他觉得可以拔了,让我张开口。此时,他一边准备拔牙,一边还在与同事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当我感觉他特别用力还没有给我拔下那颗烂牙时,我只能“啊啊”示意,请他停下来。他厉声说:“不要说话!”然后用尽全身之力,拔下了我的一颗好牙!他要扔到垃圾桶里去,我坚持要看一看那颗牙。我一看,立即对他说:“你怎么把我的好牙给拔下来了呀?”他坚持说没错,就是这颗牙。我只好去找他们的院长,院长立即请他们的科主任来看看。科主任看看那颗血淋淋的完整的好牙,再看看我口里的那颗烂牙,他问我:“拔下来多长时间了?有没有三十分钟呀?”我说没有三十分钟。于是,她赶紧带我去口腔科,先拔掉那颗烂牙,再“种”上那颗好牙,然后,用钢丝固定起来。让我真的“武装到牙齿”了。那个年代,三医院给我的补赏就是两盒十全大补丸。我后来写了一篇《拔牙记》,寄给《长江日报》,该报发表后,据说武汉市卫生局扣了三医院全院一个月的奖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海口市南大桥边的温泉大酒店,朋友请我陪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先生吃饭时,我请教马先生:“您创作并广受大家喜爱的相声《拔牙》,有原型吗?”

马先生:“没有啊!完全是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牙科医生怎么可能拔错牙呢?”

当我把自己在武汉市三医院口腔科的遭遇告诉他之后,他说:“还真想不到,我讲的那位庸医居然 被你碰上了!”

这位给我带来一生痛苦的庸医,就是在工作时“一心二用”!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一心不能二用”, 然而,在当今信息时代也有人说,为了获取更多信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为什么不能“一心二用”?且看《百度》上有关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

研究人员假设了几种“一心多用”的可能。例如,在练习某件事的过程中,大脑可以从额叶前部皮层转换到其他结构:试验者因此完全是在一种本能的、下意识的状态下给图像或声音进行分类。或者其他类别的细胞群参与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但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大部分假设都已被研究人员认定无法成立。

研究人员已将他们的试验写成文章发表在《神经元》月刊上。他们的试验证实,大脑同时做两件事只是一种幻觉,其实是不断从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事。这些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通过练习缩短时间,但不可能短到任意小的数值。而且,练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事情的难易程度。研究人员勒内·马鲁阿指出,解决复杂问题时还需要调动大脑其他不参与解决容易问题的结构。
    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大脑真实的工作原理,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司机开车时打手机、看微信,导致发生车祸的例子举不胜举;车床操作员工作时走神,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航空调度员经常不得不同时处理几个问题,他们的失误会导致灾难的发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您可真够倒霉的,同情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