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走进北非之九 - 与古罗马再次相逢

(2024-03-31 17:41:52) 下一个


虽然和卡莎太太的相处,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难忘的回忆,但来到吉姆小镇的主要目的,却是为了这儿的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 埃尔吉姆古罗马斗兽场。

斗兽场遗址离卡莎太太家很近,步行不过15分钟。

埃尔吉姆斗兽场(Amphitheatre of El Jem),雄踞世界三大古罗马斗兽场前三,另两座分别位于意大利的罗马和维罗纳。

这座古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238年左右,距今已经超过1700年了。

埃尔吉姆斗兽场效仿罗马的科洛西姆斗兽场(Colosseum),但规模比后者小了一圈,科洛西姆高达四层,可容纳5万观众,埃尔吉姆只有三层,可容纳35,000名观众。

去意大利的人,几乎都要去罗马,去罗马的人,几乎都会去科洛西姆,相比之下,突尼斯的这座斗兽场却默默无名。

九年前我们曾去过科洛西姆,熙熙攘攘,游人如织,光是排队进场就耗费了个把小时,而埃尔吉姆却门可罗雀。

无人打扰之下,LD从容地连拍六张,拼成了斗兽场的全貌。

对我来说,希腊本土外,保存最好的古希腊遗址在西西里,而意大利之外,保存最好的古罗马遗址则是在突尼斯。

虽然被地中海相隔,但古罗马的历史进程却清晰地投射到突尼斯,这片北非的土地上。

突尼斯城附近的那座安东尼浴场,和古罗马历史中的五贤帝之一 - 安东尼 庇护紧密相关,而埃尔吉姆斗兽场则更是古罗马帝国一位皇帝的登基之地。

公元235—244年是古罗马帝国最动荡的时期,短短10年间,帝国走马灯似的先后更换了6位皇帝。

六帝之一的戈尔迪安一世(Gordian I),登基前是阿非利加行省的总督,就是他主持修建了这座斗兽场。

但新落成的斗兽场并没有给这位皇帝带来好运,在位不到一个月,他就因所部战败,不得不在迦太基的别墅上吊自杀。

自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39年,古罗马统治突尼斯近600年,罗马人把这儿充当帝国粮仓的同时,也将欧洲文明带到了这儿。

斗兽场的外立面有三层回廊,采用了多立克柱式的设计风格。内部结构保存完好,包括分层座位的支撑基础设施、竞技广场和地下通道等。

走在其中,不得感叹古罗马人高超的土建水平。

这些刻在灰石上的刀痕,也许是昔日那些角斗士留下的遗言?

斗兽场全部由1米长、70厘米宽高的石块兴建而成,整个建筑高36米,有60座拱门,拱门由石柱支撑。

从看台看去,曾经完好无缺的斗兽场,有一处巨大的缺口,那是突尼斯内战留下的伤痕。

1695年,当时的贝依穆拉德(Mohamed Bey El Mouradi),为了驱赶躲藏在斗兽场内的他哥哥的支持者,下令开炮,把历经千年依然完好的斗兽场轰出了一个缺口。

对于当地的阿拉伯人来说,这儿不过是一处没人过问的废墟。几百年间,他们把这儿的石头运去凯鲁万兴建大清真寺,或者拿去搭建自己的房屋。

突尼斯独立后,这座斗兽场才得以修复,围墙、拱门、阶梯、台阶、立柱等一一修整后,这儿终于成了突尼斯最著名的名片。

1979年,埃尔吉姆斗兽场被正式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站在高处眺望,残垣断壁之后,是一大片风格迥异的阿拉伯建筑。

1700多年前,古罗马人肯定没想到,四百多年后,有一位穆罕默德横空出世;他们不会想到,罗马帝国百般压制的基督教居然有了新的敌人 - 伊斯兰教;更不会想到,灭亡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据点-君士坦丁堡的不是基督徒而是那些穆斯林。

告别斗兽场的时候,我站在广场中央,抬头望去,一束星光透过高高的拱门投射下来,那一刻,我似乎和一千五百年前的罗马人在心灵上有了交汇。

建筑不只是凝固的诗,它更是一位守护神,一代代人来了又走了,只有灰暗的大石头在始终默默地注视着这个世界,直到地老天荒,直到一切都不存在,包括它们本身......

吉姆小城人口不到2万,但历史却很悠久。在古罗马时期,它的名字是蒂斯德鲁斯(Thysdrus),当时这儿是罗马帝国重要的橄榄油生产基地。

戈尔迪安时代,这儿和附近的苏斯是北非仅次于迦太基的第二大城市。

吉姆博物馆(El Jem Museum),建在昔日的古罗马贵族别墅的遗址上。

一座中央庭院和围绕着柱廊排列的房间,这是典型的地中海式的布局。

在吉姆小镇的古罗马遗址发掘了大批精妙绝伦的马赛克,但限于场地,在博物馆展出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大量的收藏品都外借至其它博物馆,诸如巴多博物馆,苏斯博物馆等等。

这幅褪色的马赛克地板画是博物馆的精品之一,名为《罗马和她的行省》(Rome and its provinces),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当时强大的罗马帝国和它的海外行省,从小亚细亚到西班牙,从阿非利加到埃及。

这座博物馆规模不是很大,收藏的雕塑大约有五十多件,但却都是精品。

这些是古罗马的死亡面具(Death Mask)。

这些面具通常是由薄金属或石膏制成,它们被覆盖在死者的脸上,作为丧葬仪式的一部分。

在古罗马社会中,死亡被视为生命的自然延续,这些面具被认为是连接逝者与后世的一种方式。葬礼结束后,死亡面具一般被作为纪念品留给后人或放置在墓穴和死者一起下葬。

博物馆后还有一座考古公园,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

这儿是建于公元170年的另外两座古罗马贵族别墅的遗址。

告别吉姆之前,我们去街边的小摊买水果,一位小贩突然问我们,以色列还是HMS?儿子低声对LD说,爹,想想再说,如果说不对头,搞不好对方会打我们的。

LD停顿片刻,问对方,咱都说英文成吗?对方诡异的笑笑:没问题。LD说,我们去年才去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作为外人,我们不能对他们的问题妄加评论,但我觉得,如果他们能够分开,对双方都好。

对方听罢,哈哈大笑。儿子好奇地问对方,你支持谁,对方理直气壮的说,我是穆斯林,当然支持HMS。

离开吉姆70多公里外,就是突尼斯著名古城,曾经的首都凯鲁万Kairouan)。

进入凯鲁万之前,途径拉卡达伊斯兰艺术国家博物(National Museum of Islamic Art of Raqqada)。

停下车来,LD刚刚举起相机,立马被远处的警察喝止。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一旁解释,这是军事重地,不能随便拍照,要拍博物馆大门也可以,镜头必须保证只对着大门,不偏向右方,于是匆匆忙忙,我就留下了这张。

我悄声问博物馆工作人员,博物馆右方到底是啥重要地方,要这么谨慎?对方轻声地对我说,那是警察总局。

博物馆大门紧闭,那天参观者只有我们仨。

一位工作人员领着我们进去,根本不解说,只负责开门,开灯,关门,关灯。他大概心里在埋怨我们扰了他的清净,巴不得我们赶快离开,于是在前面健步如飞,我们也就不得不跟着后面一路小跑。

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去参观空无一人的博物馆。

如此美丽的房间,我们却无暇驻足。

带路的哥们却没忘了介绍下面这件镇馆之宝:

这是一本十世纪的蓝色古兰经,全书以金粉书写在靛蓝色的羊皮纸上。

中午在这家街边小店再次品尝突尼斯烤羊肉。

初到凯鲁万,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拥挤,杂乱,肮脏。

我不能理解,这座城市怎么就能在1988年,就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

我更不能理解,杂乱无章的凯鲁万,怎么就成了伊斯兰教的第四圣地。

我身后的这座建筑,有六个白色穹顶,不是清真寺,却是一座坟墓,埋葬之人居然是一名铁匠。

西迪·阿莫尔·阿巴达是19世纪生活在凯鲁万的一位大师级铁匠,我不太清楚他身前有哪些事迹,竟让凯鲁万人为他建了这么一座宏伟的坟墓。

从Sidi Amor Abbada Mausoleum起步,我们开始了在这座奇妙的城市里神奇而惊险的旅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