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4)
印度经济超高速发展体现在使用电话的人超过了使用厕所的人。
印度有一半人口没有厕所,农村有三分之二人口没有厕所。所以,随地大小便司空见惯。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贫穷还是文化?至今学者争论不休。说印度不讲卫生,有给民主国家摸黑之嫌。说是文化现象,方显民主国家伟大宽容,方显西方个人自由主义的伟大。
这是BBC的报道,读作评论中有一个很有意思:
有厕所不用,宁愿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这是一个西方游客1976年的体验。
慈善家比尔·盖茨挑战22所大学,让他们为印度设计低成本免冲水无污染厕所。印度63%的人有电话了,但一半人没有厕所。
根据BBC的报道,一些很有教养的印度人,他们有文化,受过教养,把自己家内保持一尘不染,但依然到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而且他们的宠物狗也是如此。如此看来,随地大小便在印度也算是一种很小资的生活方式。如果这是一种文化,比尔·盖茨岂不是要毁灭印度文化?毕竟人家是民主国家,民主国家国民素质高,民主国家宽容不同文化,何以要为印度发明免冲污染染廉价厕所?印度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民主国家,是世界的榜样,应该张扬印度文化气死独裁国家低素质贱民。
由于妇女也是如此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所以强奸案案发率居高不下。这确实是两难。妇女随地大小便,要避免被强奸,最后找熙熙攘攘的地方,如果找偏僻人少的地方方便,则被强奸风险就很高。中国商人应该发明并申请专利,为印度妇女发明携便式方便包(桶、袋、篮等等),帮她们解急避难。即尊重她们文化传统,又可以减少被强奸风险。
而且即使是十几年前我去过的农村,没有厕所,人家也是粪坑,专门地方排便的。哪来的随地大小便那么爽。
所以印度现在比中国差远了,文化上经济上还是政治上。
中国农村都已经用厕所了好不好,你当30年前呀?
1、文革扫除了所谓的国学,这些垃圾传统文化,扫清了中国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阻力。
2、改革开放纠正了航向,从学习一个有问题的派别(共产主义),转向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这更符合人类自私的天性的实际情况。共产主义认为通过物质丰富、教育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纳粹、大清洗、红色高棉)能达到劳动成为人类第一需要的理论,是马克思犯的严重的错误,也是共产主义思想带给人类巨大的悲剧的原因。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印度,就有更多的理解:
《亲身实录:关于印度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http://bbs.wenxuecity.com/culture/489586.html
《才从印度孟买出差回来,说说真实的印度--特别是孟买》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676679-1.shtml
[大国战略]强烈反对任何中国企业为印度建电网,修公路和高铁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622403-1.shtml
《效率与公平的逻辑关系》
杨帆 新浪财经 2006年05月18日
抽象谈论效率与公平的文章,浩如烟海。我们需要的,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把二者关系做具体的,历史的说明。理论上的真问题,必须结合实际中的真问题,才能具有实际意义。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基本关系。所谓效率,主要指经济微观层面,企业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但经济效率也可扩大到产业层面,指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效应,有前向关联,后向关联等;还可包括宏观经济层面的总体效率,即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波动的减少,防止垄断,过度竞争,倾销和重复投资,改善对外贸易条件等等。不能仅仅把经济效率理解为单个企业的眼前利润,即使单个企业的经济效率,也离不开长期发展战略,市场的占有率,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社会贡献与社会形象等多种因素,不是单纯的利润指标可以代替的。企业的效率,前提是符合社会效益,如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社会等,在现代生产中,企业活动的外部性问题已被尖锐揭露,脱离社会效益的企业微观效率不能被社会承认,这一点在财务上也将体现出来,即把企业活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打入企业成本以降低利润,企业的虚假效率必然被剔除。
至于“公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流派经济学家长期所忽视或者有意排斥的问题,他们的学术理由之一就是:效率有明确的指标可衡量,而公平的概念太泛,不能量化。其实,国际社会对于公平越来越重视,并给出了明确概念。2000年10月,180个国家元首签署的《千年宣言》概括了世界银行奋斗目标:消除饥饿和极度贫困;普及小学教育;消除性别歧视,赋予妇女平等权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孕产妇死亡率;消灭爱滋病、疟疾等疾病;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扭转环境资源的耗竭趋势。根据中国青年报采访世界银行专家邹恒甫,社会公正至少包括四大内容:
第一,机会均等。每个公民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发展机会。机会均等要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向机会最少的那部分人倾斜,以增加他们的发展机会。例如,教育是影响人们发展机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共政策应该保证穷人也能享受基本的教育。
第二,过程公平。虽然公民的先天禀赋,如身体状况、智力、家庭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但公民利用自己的禀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回报的过程必须是公平的。人们不能因居住地、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歧视。例如,农村居民必须同城市居民一样,完全平等地参与竞争,同样的付出应该得到同样的回报。
第三,按贡献进行分配。根据每个成员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进行有差别的分配,多努力者多得回报。
第四,确保基本生存条件。社会必须给每个公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机会,避免一部分公民陷入绝对的贫困和被剥夺状态。这就是说,政府必须调节资源的配置结果和收入分配格局,以维持每个公民最起码的生活标准。
四个内涵之间可能出现冲突,例如为实现机会均等和避免绝对贫困,必须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会影响过程公平。阿马蒂亚·森在其名著《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指出,社会公正的具体内容和具体体现取决于每个社会自己的选择,只要社会的决策过程是民主的、每个成员都有表达自己偏好的正式渠道、政治决策机制能综合每个公民的意见,社会选择的结果就是可以接受的。
依据国际上中等偏下的水平,中国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应各占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一,共占50%;按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30%计算,应达到GDP5%,三项共占15%。
国际思潮可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划线,主张效率优先的为右翼,主张公平优先的为左翼。我以此为依据,又加上手段的激进与温和,把中国社会思潮划为温和左翼,温和右翼,激进左翼,激进右翼四种思潮。我主张温和右翼与温和左翼合作,既反对激进左翼(原教旨计划经济思想),也反对激进右翼。中国思想界的思维惯性实在太严重,许多人至今把“左倾”作为最主要的危险,对于新的“激进右翼思潮”缺乏警惕,甚至作为“改革开放大方向”加以维护,这就是主张以腐败为机制,将权力与资本相结合形成“精英联盟”,进一步买办化,走对外妥协,对内剥夺大多数人民的“拉美化”道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中国改革开放自1995年以后,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同时,忽视了对腐败的控制和对受损阶层的补偿,正在一步步滑向这一方向。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经济方面可以归纳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经济有天然的公平取向,忽视微观效益;市场经济则重视微观效率而使收入差距拉大,这是效率与公平背后的体制因素。
落后的地方是有许多习惯或陋习;楼主不要那样满嘴臭烘烘地吐酸水。
恕我孤陋寡闻,我还真的不知道。她们乘地铁尿急的时候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