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窑秘事
白继周
雨势渐小,天色却愈发阴沉。白赓冶蹲在地上,手中的开元通宝在雨水的冲刷下泛着幽幽的青光。他心中充满了疑问。
"这真......这真的是唐代钱币?"白赓冶抬起头,看向白老先生。
老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缓缓蹲下身,从小赓冶手中接过那枚铜钱。他的手指微微颤抖,深沉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是真的。"白老先生的声音很轻,却让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是开元通宝,又称开通元宝,唐玄宗时期的钱币。"
穿中山装的中年男人快步走过来,从老先生手中接过铜钱仔细端详。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最后长长地叹了口气:"老人家说得对,这确实是唐代的钱币。"
白赓冶感觉自己的手心已经沁出了汗。他看向地上散落的瓷器碎片,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依然能看出精美的纹饰。那些花纹他从未见过,既不像村里流传下来的样式,也不像他在书上见过的任何图案。
"这些瓷器......"白赓冶刚要开口,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不好了!"一个村民慌慌张张地跑来,"古窑遗址那边...那边坐(坍塌)下来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白赓冶第一个反应过来,拔腿就往古窑遗址跑去。雨水打在他的脸上,模糊了视线,但他顾不上擦拭。古窑遗址是白窑村的根,是千年窑火的见证,怎么能......
跑到遗址前,白赓冶倒吸一口冷气。原本就残破不堪的古窑,因为这场大雨和盗掘,已经塌陷了一大半。泥土和碎砖散落一地,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这是......"白老先生也赶到了,他死死盯着那个洞口,"这是当年官窑的密道!"
白赓冶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他风闻过这个传说,据说当年官窑为了防止技术外泄,修建了一条秘密通道,只有窑主和少数几个工匠知道。但几百年来,从来没有人找到过这条密道。
文物局的中年男人也赶到了,他用手电筒照进洞口,光束消失在深邃的黑暗中。他转身对几个同事说了几句,然后转向村民们:"请大家先回去,这里很危险。我们会......"
"不行!"白赓冶突然喊道,"这是我村的历史,村民的根!"
中年男人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为难的神色:"小朋友,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
"让他加入吧。"白老先生突然开口,"这孩子是白家这一代最有天赋的制陶人,让他知道这些才对。"
中年男人犹豫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好吧,但是一定要听指挥,不能乱碰任何东西。"
白赓冶随着文物局的人小心翼翼地走进密道。手电筒的光束在潮湿的墙壁上游走,映出斑驳的壁画。那些壁画上画着制陶的工序,从选土到烧制,每一个步骤都栩栩如生。
"这些壁画......"白小满忍不住伸手想要触摸,却被中年男人拦住了。
"别碰!"中年男人低声说,"这些壁画保存了千余年,非常脆弱。"
白赓冶缩回手,但目光依然无法从壁画上移开。他突然注意到,在描绘烧制工序的壁画下方,有一行模糊的小字。他凑近细看,发现那是用朱砂写的:
"窑火千年,生生不息。"
就在这时,手电筒的光束照到了密道尽头的一个石窟。石窟不算大,方方正正的,中央摆有一张菱形石桌,桌上孤零零地放着一个青花瓷坛。瓷坛上满是灰尘,但依然能看出坛壁上精美的饰纹。
"这是......"中年男人的声音有些颤抖,"这是唐代的青花瓷!"
白赓冶感觉自己的心跳又加速了。他听说过青花瓷的传说,那是唐代最珍贵的瓷器,据说烧制工艺早已失传。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邂逅。
中年男人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瓷坛。一股淡淡的清香飘了出来,那是泥土和釉料混合的芬芳。坛子里装着一卷发黄的绢帛,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这是......"中年男人展开绢帛,手电筒的光束照在上面,"这是唐代官窑的制瓷秘方!"
白赓冶感觉自己的呼吸都要停止了。制瓷秘方!这不仅是白窑村的瑰宝,更是整个陶瓷史上的重大发现,简直是石破天惊!
"快看这里!"一个考古队员突然喊道。他的手电筒照向石室的角落,那里立一石柜。打开柜门,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各种瓷器,有茶具、花瓶、香炉......每一件都精美绝伦。
白赓冶的目光被一个白瓷茶壶吸引住了。那茶壶的造型和他正在制作的那只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更加精美。壶身上刻着波浪纹,正是他最喜欢的图案。
"这些瓷器......"中年男人的声音有些颤抖,"这些瓷器足以改写现有陶瓷史!"
白赓冶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白老先生说过的话:窑火千年,生生不息。原来,白窑村的根一直都在这里,在古窑的深处,在泥土的芬芳里,在每一个制陶人的血脉中......
走出密道时,雨已经停了。夕阳的余晖洒在古窑遗址上,为残破的窑洞镀上一层金边。白赓冶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他知道,从今天起,白窑村的故事将翻开新的一页。
而自己,也将介入故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