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会开始向一些你不愿意分手的说再见。南岛旅游归来家里回听一路上播放的音乐,好像又回到旅途上,但多了一份宁静。突然间又想起Mr Tailor,想为他写几行字,不枉大家认识一场。
Brian 与我只是几面之缘。他是在南岛 CHCH搞语言学校的,帮助亚洲主要是中国的护士来新西兰学习工作移民。他来 Auckland 会我,一次在公司,一次在酒吧。后来他最后一次去中国前约好大家下次见面,一起吃个饭并带上家人。没想到,竟又多了个没法兑现的诺言。见面不多,记得他总是真诚地利用每次机会纠正我的英语发音。我生性固执,尤其乡音。有机会,我用扬州话念一段戴望舒的雨巷或英文演讲,大家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我一直以乡音作为我的标识,浪走天涯从未想去麻烦自己。Brian可坚决不这么认为,他也不想我老是麻烦他去琢磨我的口音。他是南岛人, 也可能勾起我一些过去南岛的回忆,总之很有亲切感。还记得他是工党的铁杆,为此,去年大选我投了在野党一票,一半因他所愿,一半随自己的投票策略。
基督城二次地震,Brian 未能幸免。皇家委员会至今仍在问询调查。一百多条人命,中国学生占大多数。 人命不可追,但问题要搞清楚。日本人专门组织了律师团问罪新西兰政府,中国方面我尚未听说什么举动。还是要学会尊重自己。英国人奇怪新西兰人为什么不喜爱示威,集会和游行。当政府政策出台,总应有人反对才对。否则,政府就不尊重民意,这样的政府一定会腐败下台。比起新西兰人,中国公民更本分了。英谚云,哭的小孩多奶喝。真谛也。
此次去CHCH,特地去趟CCTV 旧址。已夷为平地,铁丝网上鲜花摇曳。旁边的公园有些许亚洲人静默定坐,我想是遇难家属念念不愿离去,不敢去惊扰。适逢一对CHCH年老夫妇,当我问询CCTV 地址,回问我可知什么遇难者,才共同聊起相识的Brian。听说他是坚持救人最后遇难的。 善良的人总是这么去描述他悼念他 。。。这对夫妇是他二十多年的朋友,彼此伤感一番之余,他们向我介绍了CHCH重建计划,并乐于等待日后的恢复。我们相约10-15后重回再见,激动又伤感,因他们终究是80岁上下的人了,但他们不会离开这片废墟并坚信明天更美好。十多年前我旅居南岛,曾折服于CHCH的美丽,今天我再次折服于她的坚强。 想当初,花园般的城市有Avon 河蜿蜒流过,号称有比London还英国化的市容和文化。如今,震后这么久,却未见多少大举动。好在重建计划已落实,在原址翻新,更多的保留地和公园。拭目以待她的进展。。。我相信积极的Brian,积极的新西兰。
化些时间,写了这么多,算是未忘却的记忆吧。也奠记那些追求美好未来,在CHCH遇难的中国留学生。希望新西兰政府最后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新西兰会因此赢得更多的信任支持,象当年的毒奶事件。刚好前几天网上看了HK版的顾城故事,美丽国土难免这些伤心事,一起回忆下,记录下来,以免忘却。(写于2012年盛夏年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