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圣诞之后,全家走了趟日本。小孩子常年生活在位处南半球的奥克兰,见过雪但从没有见过下雪。老大今年16岁啦已经半独立正预谋怎么夺印,认为这次度假雪中泡温泉一定会浪漫而写意。于是乎,君子约定下我光负责买机票定预算,由她们姐妹仨和妈妈负责行程设计,各项预订和其后一切导游工作。人生近半,我破天荒第一次轻轻松松跟了回自己家里的旅游团,当了回甩手掌柜。前后19天,集中玩了大阪,京都和东京以及它们周围城市。全家都高兴而且各有不同的感受,前前后后的互相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观察的角度,都希望能够对日本对彼此大家有个重新认识。
我1999年第一次登陆日本时,感受非常深刻。当时国内正在发展经济,我旅居澳大利亚准备移民新西兰时一个人身临其境亲自观摩了这个国土美得叫人心醉国民曾让我牙根痒痒的太阳岛国。第一印象是它的地理地貌与新西兰很接近,面积也差不多,但人口是新西兰近30倍,一切还是那么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第二印象就是它蓝天白云,到处很干净,人人注重衣着和仪表但很遗憾普遍个子不高,男人不帅女子心思特多,个个都闷着坏掖着宝似的,表面上又客气到极限(举个例子,我早上一出宾馆电梯,从前台到行李员个个喊问候口号,一起鞠躬,实在令人受不了);最后就是商业高度发达精细化,服务一流。比起西方发达国家在日本我更舒服些,终究它跟中国文化一衣带水,我可以假装成本地人混在人群里你一时半会找不到我,不像在澳洲新西兰我是实实在在的少数民族。这次小孩想去看看我也没意见,因为她们看了太多的小叮当,一休和尚和宫崎骏。粗暴地拒绝会导致更大的对抗,被拒绝的东东反而对她们更有魅力,等于白替它做宣传了。
临上路前,小孩也跟我约法三章:一是任何时候不可发脾气;二是要做到没有任何反日情绪(在家我恶喜抗日片);三是路上可办公但不可发声打电话或微信。第一章很难。出发前太太再三叮嘱,这次和以往不同,我们是锻炼小孩自己当陪客,事事由她们出面做主拿主意解决,我们要耐心宽容允许小孩犯错误。回顾一下,小孩给我打85分。要知道明明知道她们在做错误选择时,我还得温良恭俭让地跟着去与她们一道承担后果以达到教育和锻炼小孩的目的有时真的很憋屈,况且我又是个典型的急性子。拖着行李一家老小南辕北辙的你受得了?不过我还真的有几次就是不讲话了,静静旁观她们,感觉又有回到自己年轻求学时当铁道游击队员上窜下跳的日子。。。另外的几次实在沒控制好, 剥夺了我拿满分的机会。平心而论,第二、三章我遵守得比较好,应该入乡随俗嘛,何况心情好啊。你就是想抗日人家也不配合你,白掐。工作主要靠电子邮件来解决,我还真的没见到公共场合讲电话的,日本人要么在一几角旮旯睡觉充电要么都像充了电似的个个来去匆匆(包括老年人也个个精瘦横冲直撞,这是我这次的意外发现)。
我太太是个口味清淡对食品外相要求很高的人,故而偏爱日本菜系,但潜意识里拒绝来日本。我想70年代中国人的大脑里大都有这么个想象的魔鬼群存在,他们一定是个个肩扛SB大盖,帽子后面挂着两根带。慈母的本性让她不好违了小孩心愿,小孩只知道我意念抗日但全没意识到妈妈的那点心思,因为妈妈一直在积极地参与帮助她们制定旅游攻略。
为锻炼小孩独立,一些地方如大阪的universal和东京两天的迪斯尼land and sea我们是买了票但基本没陪同,进去看了一下就跑。省下的这些时间太太要求我陪她血拼,顺便尝尝美食。血拼很艰辛,辛苦后的补赏就是大快朵颐。日本海产很丰富,原料新鲜。其它农副产品跟中国差不多,多笋,菇和山野菜。令人惊喜的是在大阪居然见到家乡的茨菇。那晚我太太绝版茨菇火腿带子汤被我在微信群里推广好久,跟老家咸肉茨菇河翅汤有得一拼。前面一个星期,日本各种刺身,拉面和串烧我们是换着花样吃。可后来发现海鲜太清淡,拉面都是靠味素再加上什么都用糯米搞成的糕点。倒是很迎合老年人,什么都小小的软软的便于咀嚼和消化,就是味道太单缺。很多拉面馆就开在闹市区或车站里,开放式厨房。你就看到厨师怎么配料如何刀切手捏最后一勺汤,三分钟搞定。神奇的东京人居然流行站着吃面,有次太太买东西时间太长我熬不住溜达到一小店铺。我一直认为高手在民间,美食在小巷。太太尤其讨厌那种网红的美食店,基本被来自中国的游客占据着,有的连座位都没有,大家一手龙虾腿一手大螃蟹地将就着。我们都尽量规避着人群,深入小街小巷,收获颇丰。要么买了原料,太太亲自调理也是很好的美食经验。
就是这家人来人往的小店,我开始体验站着吃面的味道。因为自己的第一次惊奇影响了旁边一位日本老人。大家也许会认为日本人普遍拘谨不爱与人交流。这日本老头是个意外。他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我交流(上年纪的都能讲点英语),还热情地推荐介绍各种拉面的口味和区别。我最简单的方法去迎合别人建立信任就是点他所点的菜。没想到这老头兴奋得眉飞色舞,后来竟无需事先征求我同意,拿起葱花芝麻粉就往我碗里放。也许嫌语言交流太麻烦不能遂了他的心愿吧。遗憾的是后来我极力推荐我太太小孩也去体验下站着消费的经历,她们过后的反馈让我很失望。她们都很不习惯,很尴尬地匆匆吃完离场。后来想想还真没发现有多少女顾客光顾这样的店,也算是我外地人犯的一个低级错误。
除了这家东京小店外,在京都我一人也曾经挤进过一家不到20平米却雾气生腾地站满20多人的刺身店。除一年轻女招待外,我所见皆是我同类。一进门,女孩很吃惊的样子看着我这陌生的远道客人。倒是一男士很绅士,用日语招呼大家挤一挤为我留个站位。我随意瞄了一眼,年纪大多在40-50之间,有的还喝着小酒。但要挨个点你要的刺身,师傅帮你马上做。我不习惯人与人的身体距离太近,也许在新西兰呆太久的缘故,更何况是与一帮汉子一起。尽管大家很友好,稍作考虑我决定礼貌退出,还暗暗地开始同情起这帮夜不归家的中年男人起来。
最好的走小巷经历就是在东京驻地海鲜市场,当太太带小孩排队买小吃时见到一位举着牌子的大哥。要是在其它地方我不会理会这些拉客的主。那天可能也想找个地方做下来好好享受海鲜,见这人面相敦实诚恳就聊了几句。老哥简单重复着一级棒之类的话,我叫他稍作耐心等太太来了做主。他随即静退一边等待,偶尔目光交流不放弃的意思。太太一到,简单看了下图片深为所动但担心上当。这时小孩手上冰激凌刚好吃完要找垃圾桶,要知道在日本想丢垃圾是很难的因为公共场所垃圾筒很少,政府鼓励你把垃圾带回家。没想到这老哥眼疾手快把小孩的垃圾都收到自己手里走了很远将他们放在一个他知道的垃圾桶。因为此举,我们决定相信他并接受他的推荐。七弯八拐我们来到一个门面很小的料理店,还要走楼梯到地下。我赶紧学国人拍照上微信并告知这老哥我在替他们免费宣传。他一脸感激哪知道我是暗示他我们去哪里都会有记录,千万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我还故意一人先呆在外面留看,打听一下这家店的名气。刚好一对日本小夫妻消费完兴高采烈地出来,我问味道如何,他们皆赞不绝口。进去一看,也是不大的地方,挤满了人都是本地上班族和生意人。后来发现这可能是我太太最满意的一家料理店,价格也很公道。
太太的重点是买东西和陪我吃东西。日本的市场尤其夜市规模很大,往往是纵横各十几条小街延伸方圆一两公里。最后买东西也渐渐累了(尤其日本太注重包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叫太太醒悟停止血拼),吃的东西也没味了。记得上野公园出来,我和太太坐在一帮东北人开的店里,狂喝豆浆吃油条啃猪蹄还麻辣烫。有缘与旁边一武汉小伙聊天。他在日本6年,常常来这家打牙祭。他也说日本口味太单一清淡,哪能与我大中华满汉全席相提并论。他已好久没回家,非常怀念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中国菜系。但人家日本学会了宣传,把独有的小家子气包装成精品和极品共同维护着自己的信誉。我国人不乏千年继承的传统和岁月筛选下的好东西,但我行我素任由自己人糟蹋,信誉岌岌可危。
小孩的重点是她们自己喜爱的日本文化追索。除了买了她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的影印制品和相关礼品外,也跟着尝试了一些日本风味食品并粗粗领略了些许日本风土人情。日本和服的复杂讲究以及着身后的麻烦我相信这帮平时宽宽松松大步流星的新西兰女娃应该深有体会。她们的最兴奋点就是迪士尼两天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把她们独自留在大阪的universal,晚上8点没回家(那是我们行程的第四天)时我们开始紧张起来。当她们玩到最后三人乘新干线换地铁还不丢不拉完完整整意犹未尽地回到宾馆时,我们坚定了信心继续纵容她们的自由自在。
在迪士尼land 第一天,阳光灿烂,小孩子兴高采烈,有惊无险(刚开始小妹以为丢掉回来的车票但还是最后翻兜倒袋找到了)。在迪士尼sea的第二天,下午开始飘起雪花。先是雨加雪到晚上变成鹅毛大雪, 当时真是心忧炭贱愿天寒啊。前面在下吕雪山洗温泉时,她们首先是沿途在车上见到的山上和溪水边的一些积雪。等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只能玩玩路边了了的残雪,虽不过瘾,小孩已经是流连忘返。但我知道隐隐地还有些缺憾。当晚整个迪士尼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视觉冲击力很强。我和太太是先回家,等晚上11点左右不放心准备去车站找她们顺便拍些雪景照。远远地看三娃边走边舞,像雪花瓣轻盈。。。大家全然不顾自己早已湿透的鞋子。很庆幸行程临结束的第三天能如愿以偿地赶上这场声势浩大的雪。太太说这是她人生第二次经历下雪天。于我那也是18年后离开新西兰南岛的第一次。当天日本电视台报道这是他们40年不遇的大雪,最多降雪某郊区达2米8,有罕见的地铁延误和火车与卡车相碰的事故,兼并某地的火山喷发最终导致80多名游客被困1人死亡的后果。我率先将雪况发回国内,没想到几天后全国华北华东喜迎瑞雪,预兆丰年2018。
历经两个多星期,当小孩们 的迪士尼高潮一过,大家便归心似箭,开始念叨家里的猫咪和狗狗。仨娃原本对日本的狂热喜爱曾经叫人很担心,但归途中听她们聊起日本居住空间的狭小,东京地铁上年轻人疲惫的睡容和人人匆忙的面无表情地奔走,都跟新西兰的悠闲和随意的欢声笑语格格不入。我和太太则渴望快快回到奥克兰的沙滩和那里夏日的夜晚。我们在日本唯一不适应的就是对日本到处空调的生活还是不太习惯。虽然日本空气清新,大多天气晴朗,跟新西兰一样到处蓝天白云,但晚上睡觉远没有在家舒服。白天皮肤干燥,行程最后咽喉开始肿胀。奥克兰是夏天晚上盖被子,冬天不要开空调,偶尔壁炉就管用的全年气候。这不禁令我不知不觉地想起一位新西兰作家曾经表白过的话:随着出国旅游的次数增多,你会更加珍惜生活在新西兰这个上帝后花园的机会。三娃开始静语,我手头上的公务也日显紧急。大家都觉得是时候回家休养,方向一致朝着白云所在,家的地方。在飞机上,我给太太打分100,小孩子一起298。唯一难受的是发现小孩已经不知不觉地长大,离我们即将越来越远。她们好像也不那么需要我们啦,挺失落的。。。。。。太太也意识到这点,赶忙握紧我的手。
我对去日本也一直是抗拒的,尽管很爱看日剧。日本在我心中是分裂的,一面是穷凶极恶的入侵者,且狼子野心仍在,一面是“同文同种”,有着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联系的一个民族。
新西兰没有迪士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