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医药反腐生态演变 一次价值观的重塑

(2023-08-06 23:28:33) 下一个

医药反腐终局和生态演变:一次价值观的重塑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94935

珍立拍 2023年

 
分析指出,此次反腐可能将会和未来不断深化的医改紧密联动,其终局很可能是一个重塑价值观的过程,医生,医院和厂商都会不断调整预期,也会改变市场多年的固有看法。

有人说,之前也搞过各种运动,由于并没有解决医生合理的创收增收问题,这次跟之前会有什么不一样?会不会还是像一阵风,转眼就过去了?对此Dr.2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客观来说,疫情三年我们最终取得了抗疫的胜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在三年防疫期间,人家在做产业链的升级,在做供应链的转移,在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因此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相比之前是困难更加多,形势更加复杂的。回归到医疗行业,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医院,各家医药企业(抗疫相关除外),都在经历着近些年来最困难的时期,很多地方的奖金大幅缩减,有的甚至连工资都发放困难。

因此就需要进行创收,但是整个患者的支付能力在下降,医保控得越来越严,无论是从医生个人,还是从行业整体来说,这种创收动力可能会出现过度医疗、过度检查、不合理用药,也是医患矛盾的主要来源。

比如你弄了产品集采,我换别的产品,你器械管控,我换别的术式,你说这个药占比不合理,我并不是把药下降,而是把检查和检验的开单量增加。

所以反腐的本质、可以从源头切掉利益驱动,希望临床诊疗和各种灰色地带进行彻底切割,因此我认为医药反腐的终局,其本质是一次价值观的重塑,最终带来生态的演变。越是出现了之前没有的困难,越有改革的契机!

医保、DRGs和DIP

医保是救命钱,是老百姓的基本保障。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产品和安全无效药,或者是治疗价值不高的产品,如果通过扭曲的处方行为,导致药物滥用,就会造成医保资金巨大损失,多年反复检查监控下来,基本上医生都是以临床个体化需要作为解释。

包括DRGs和DIP的强制推广,非常多的医生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会以患者种种的“特殊情况”为由,不入组或者突破DRG的限制进行自主用药,有时以医疗安全或医疗价值为名义,但是无法否认里面可能掺杂着不可描述的东西!

这次医药反腐之后,如果能够强力斩断这种利益链条,对整个医保资金的安全以及DRGs和DIP的顺利实施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没有了利益驱动,无论是主任还是普通医生,完全没有必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还要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如果医院只是根据病人门诊服务量或者手术治疗服务量,给医生结算薪酬,但单个的价值又不是特别高,再没有了这块利益驱动的话,有些医生和主任甚至可能会选择躺平,反正干多干少差别不大,多干多错不如选择不做,完成基本绩效即可。我不是这个药不开,我是什么药都不开了!因此如何调动医生的积极性,避免一些负面效果,也是管理层会考虑的问题之一。

器械

器械在这五年已经从五千亿多的市场规模上升到了一万亿,这也跟药品零加成和集采有一定关系,因为医院也需要创收,高附加值的手术与检查方式的使用,会带来器械的使用增加。

除了跨国企业之外,国内器械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相对比较分散,虽然集采已经开始,但跟药品的规模和力度仍然无法相比。市场集中度还是不够,同时手术,有一个少数人就可以掌控大量资源的情况,有的器械厂商或者代理商只要做几个地区甚至几家医院就可以活得很好。而大多数器械企业并不上市,规模也较小,因此这里面会有一些化整为零的方式,国内很多器械厂商反而是通过现金的方式支付的。因此在这一波环境下,如果不能严打现金转化路径,反而会形成一批漏网之鱼。但是对上市或者拟上市的器械企业,此路不通!

现金

说回到现金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说现在医生已经不接受账户打款等方式,并且还要退还,甚至钱还没到他就要退了,相比来说如果是一个信封,好像收了就收了!所以有一些企业甚至想倒退二十年,回归到从前的简单粗暴方式!Dr.2认为,药企如果再玩这个故事,那国家出了政策和指引,辛苦建立起来的整个合规体系和逻辑,就会完全崩溃,所以国家是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的!

当这些企业还在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的时候,那么请问这些现金是怎么提出来的呢?再深究就会发现,大量的现金其实是采用会议造假、编造证据链拜访的方式,化整为零从下一级CSO,从小微、个人独资企业和灵活用工平台散出来的。换句话说,哪有单纯的提现方式,多报点餐费,油钱和差旅能有几个钱?

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太多新鲜的方式规模获取现金,而且就是现在严打的项目,难道你没有考虑到这次最早曝光的广西案例,就是通过会议造假的“回扣式支付”,如果从这里入手,反向清查企业会议造假套取现金的话,那对很多企业将是一个灭顶之灾。

如果只是行贿受贿,那么涉及的量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一些,如果是从造假会议再提现金的话,很清楚会涉及到虚开增值税发票、洗钱、逃税,这些起刑标准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虚开增票、逃税最高是可以判死刑的!当然从司法实践的判例中看还不至于,可是行贿受贿出了问题,很多还能让个人全部承担,是他的个人行为,与企业无关,随后企业善后好,可能给安家费让他扛下来。三年两载再弄个缓刑换一笔钱,他还能接受,但是如果是到了三大刑的情况,将会出现员工和公司的巨大博弈,这里的风险敞口是可怕的,一旦被内部人举报,将是一个个灾难,并且企业也没有了防火墙。广西的案子曝光就是代表内部举报!

回归现金模式就是企业把自己的命门放在对成千上万的代表的信任上,人性从来就不可以考验!

MNC,跨国药械企业

应该说MNC在这次反腐活动中受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

第一是因为他们在13年GSK事件之后,就开始全面的合规整改;第二个是受了集采的影响,他们一大批原来的普药和传统药都在下降,一直在积极引进创新药。

但他们仍然可能会在两个地方跌倒,一个是在医保这块,会不会有骗保,恶意消费医保的行为,如果同样有这种情况,可能会对MNC下更重的处罚。另一个是MNC为了推广理念所产生的大量讲课费和会议赞助,这也是外企目前做得最多的方式,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过,从另外的角度来讲,他们很有可能会受益。

在没有了利益驱动的情况下,医生很可能会愿意处方跨国药企的产品,所以MNC,我的判断是中性偏受益的。

IVD行业特别是肿瘤基因检测

临床肿瘤药物治疗的一个核心是需要前置肿瘤基因检测,但是由于竞争厂家众多,大部分的治疗都采用独立实验室或者跟医院合办实验室方式去运转,患者自费。所以非常多的肿瘤基因检测公司是采用跟科室和医生做强力绑定的方式推行业务的,相对高定价,然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利益分配体系。因此反腐风暴来了之后很可能会导致一批动静比较大的企业,被某一些主任、科室牵出来,受到比较强的监管。如果费用不能够给出去,医生也就没有动力去开高价检查,反而可能会诱发一轮规模基因检测企业的价格战,用突出的性价比直接去拓展,跟药品逻辑一样,也会促进市场的集中!但因为这块是患者自费的,所以相对来说现金可能更好提一些,特别是一些中小肿瘤基因检测公司,很难完全去杜绝潜规则,监管成本也比较高。

院边药店和DTP药房

从严查的反腐方向中的措辞中有一条,是要严查医生向院外开处方,指向定点药房,既然是很明确指出的,说明其实国家已经注意到可能会有这样的案例。

通过定点药房、院外处方进行潜在的利益输送,涉及的是医生、科室,药企、药房四个维度,在未来的演化中Dr.2认为短期内,医生可开可不开就不开了,在这种风口浪尖的时候是不会去冒险的。除非是必须治疗的无法替代的药物,从临床效果出发,从患者利益出发,才会去做。

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对一批院边药房和DTP药房,特别是中小型DTP药房会是一个打击。

因为他们很多拿不到主流的大品种,由于国药、上药、华润这类大商业通过掌控院内配送渠道拿了很多的药品总代,拿到大批有竞争力的新特药和大品种的代理权,他们自己都有DTP药房,所以显然会先把大肉自己吃了,边角地区没有覆盖到的,或者关系好的才会给你露一点。因此规模相对比较小或者没有能力拿到大品种代理权的企业,只能靠一些其他的边缘品种来去补充,因此小型DTP药房和院边药店在这次反腐中一定会受伤。

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由于进院越来越困难,新药上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高价药和注射用药,院边药房和DTP药房会变成特别重要的载体,对很多产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载体。

所以反腐再往下走一段时间,反而会推动整个院边药房和DTP药房的发展,规模应该会比现在大很多,因为有临床品种的被动挤出,再叠加创新药的突飞猛进,他们没得其他选择。但是规模增加并不代表议价能力上升,这说到底还是一个苦生意,还要看甲方的颜色,还要去做医生和代表的工作,处于产业链最末端!

商保与创新支付

这块会迎来跨越式发展,当然未必完全与“反腐”有关,但肯定与患者自我意识觉醒和厂商推动患者获益有关,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创新支付,虽然之前被银保监会下令暂定了某些业务,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之所以可以做得这么大,还是有真需求在里面的,所以在合规的前提下,这块业务应该还会卷土重来,甚至比之前还要大!

综上所述,Dr.2认为,此次反腐可能将会和未来不断深化的医改紧密联动,其终局很可能是一个重塑价值观的过程,医生,医院和厂商都会不断调整预期,也会改变市场多年的固有看法,凭什么有一些利益就不能触碰?有一些方向就不能改动呢?未来一个更加廉洁高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体系最终一定会实现,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本文作者:Dr.2,本文来源:珍立拍,原文标题:《医药反腐终局和生态演变:一次价值观的重塑!》

医药反腐升级对行业的长期影响

珍立拍 
理论上没有了比较扭曲的利益驱动,医生可能会更加关注患者的疗效与患者获益,一些辅药和高价走费用的安全无效药自然就会被清理淘汰,医药产业结构将会发生一次很大的调整。

近期密集出台的医药反腐政策已经上升到国家级的层面,其力度堪比教育“双减”,将会让整个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

查处的院长、科主任与药械企业的数量和力度都是空前的,Dr.2发现有几个特点。

第一,很多查处是从末端抓起,从一个代表的入手,到对接的主要医生、主任还有院长,再从这些已经明确的事实反向去倒查企业行为,同时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报表里面发现各种端倪,再整合公安和税务,就有了执法权,直接进行相关人员控制,控制之后,以某一个确定的点切入,再进行深度的挖掘。

大多数的普通人,哪怕是作为院长或者名医,一生都没有跟公检法打过这种交道,很多人在外面硬气的要命,挥斥方遒,一到里面,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讲出来了,如此一来很容易形成一种链式反应,当然最终的力度都取决于整个监管层的目标与思路。

第二,医药反腐升级对行业有巨大的长期的影响。腐败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医生、主任还有院长从药械的招标、进院和处方的自由裁量权获得利益分配,换句话说,就是它可以通过利益驱动来扭曲真实的临床处方行为!

 

影响变化一

假定全行业一刀切无死角地去进行反腐,我们判断医生的整体真实收入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但它并不是均衡下降,越是原来收入低的下降越不明显,而相对高收入的带组医生以上级别,到主任会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呈现一个倒金字塔形逻辑!

对中低收入的医生来说,如果在背负房贷、车贷等生活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加积极的去寻找多种合理合规合法的创收方式。

比如开展多点执业,去民营医院等更市场化收费的地方坐诊,积极做医学科普,做医生IP成为网络达人,甚至积极参与一些之前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参与的社会活动等,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这样的生态变化可能会给民营医院的招聘,多点执业医生的来源和时长,带来一个相对不错的契机,这是在经济杠杆压力下导致的,而且是整体导致的,个别人的“我要”“我不要”不影响整体的行为变化。

那些能做发明创造、知识产权和版权包括专利权,可以有价值创收的医生,他的积极性会更进一步的被激发出来,其实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有空”“没有空”,就看重要不重要了。

 

影响变化二

从整体来讲,理论上没有了比较扭曲的利益驱动,医生可能会更加关注患者的疗效与患者获益,而不是被其他东西所干扰,这样的话一些治疗性的药品反而会获得更好的认同

换句话说,一些辅药和高价走费用的安全无效药自然就会被清理淘汰,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处方的就会越来越少,甚至药企给医生也不敢收,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导向性变化,医药产业结构将会发生一次很大的调整。

大批的既不符合中医理论,也不被西医认同的中药注射液品类,临床试验根本不敢做的历史遗留问题产品,多少行政命令都无法清除的东西,反倒可能出现行业性崩盘,主要由于它效果和获益不明显,但是价格比较贵,加上潜在的过敏反应等。包括一批临床疗效不高的中成药,也会大幅下降。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最早医药行业还处在草莽阶段的时候,非常多地方的小药企,不管是在云南还是黑龙江,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品种、怪异的规格,通过代理、大包或者自营,但主要是通过走费用的方式,做成一个个过亿或者10亿以上的大单品,很多企业就靠这种方式,舒舒服服挣了一二十年的钱,他们不会去创新,也没有动力创新,同时创新也没有用。因为通过再创新增加的成本,不一定能够收回来,所以这是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

实际上它改革的契机是我们的药监局把一些只是更改剂型、仅做少量改良的药,不再允许进行创新药申报注册,同时不断的发出指引,鼓励真正创新,然后进行两票制,营改增来收紧营销等一些形式上的漏洞,再通过药品集采,对包括一些辅助用药清单的认定,一大批这样的企业逐步消亡和缩小规模了!

而药品集采已经导致了市场的不断集中,大批的企业将会被迫走向创新药,可以是自研或者是BD购买,或合作或引进等方式。

然而这一波的反腐又会带来新的市场集中,市场化的方式其实是行政力量配合市场把一批的治疗价值不高但费用高的产品,进行批量清除,虽然会有一些漏网之鱼,但这无关大局。

对整个中国药品市场的结构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创新药的归创新药,大批仿制药将会集采,一批只会给回扣的企业将会彻底出清,甚至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也没有时间差,因为很多药企都知道合规就要来了,要来了,但它之前是通过不合规的方式来销售的,而眼前还有收入,会选择饮鸩止渴,还会认为法不责众,但现在可能是给它来一个一刀切的生死判决。

 

影响变化三

接下来那些已经入局的规模医药企业将被动获益,由于强大的反腐和事实上利益方式的改变,治疗价值不高的这些伪创新药进院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院长还有科主任既不申请,也不申报,也没有利益驱动,开始无为而治,这样一来,已经进院的将会被动躺赢,这一点也会倒逼企业对创新价值不高的新药不再发力,除非是有突破性疗法确实有效的产品!

而且一批批安全无效药可能会自动清理,这样DRG的工作也会顺利很多!

 

影响变化四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行业变化。如果利益驱动的方式越来越少,拜访医生越来越难,如果不能给医生传递有价值的内容,让医生获益,人家为什么要去接待你,所以这会加快整个医药代表的结构调整,要求高水平的代表甚至跟国外一样,很多的代表甚至是五六十岁退休有超高临床素养的医生去做的,而那些只能给费用搞客情的代表将会自动淘汰!

随着整个行业的集中,没有那么多医药企业,包括企业过大之后也会不断组合优化,整个医药代表的绝对数量,在未来可见的3-5年,继续减少一半甚至以上。

就像整个日本一亿多人口,只有几万名医药代表,按照这个比例,中国接近200万的医药代表,仍然会有大幅的压缩空间。

整个医药代表的结构会调整,那么收入反而会增加,同时相对来说也驱逐了一批劣币,也会让医药代表变成一个跟在国外一样相对比较好的职业,但是门槛会非常高。

这样会让整个企业的营销费用逐步减少,人力成本部分费用开始下降,有更多的钱和精力去关注研发与创新。

影响变化五

由于医生被利益扭曲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得到一部分的遏制,药企的推广方式原来主要是从医生的处方行为逻辑中展开,可能更大的要变成医生跟患者齐头并进,患者组织活动、患者关爱项目相对来说是比较合规且有价值的,将会得到一个更大的发展。

通过优秀的治疗病例,让更多的患者获益,直接进行患者的随访关爱,患者大V和志愿者的服务来促进延伸优质治疗性产品的DOT,让好药惠及更多的人。同时直接进行患教科普学习服务等,包括配合创新支付让真实的患者获益,在曾经医生端部分受限或者很多企业没有太多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患者端的服务与模式将会加速成型。

很多的患者社区和社群没什么商业模式,这种很难维系的情况将会改变,患者工作将会越来越重要。但其中一个核心就是秉承价值观,在合理合规合法的前提下,进行正当的规模化的患者教育和服务,药企就像当年支持医生学术活动一样,来支持患者组织活动,使更多患者获益,这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同时对企业的本身也会带来获益。

 

影响变化六

学术的会议从整体来讲会减少,特别是无价值的学术会议会变得更少,学术会议的质量和关注度会提升,企业赞助与参展单场学术会将出现拥挤,可能会出现费用和成本的上升,但是企业整体在学术会议上的投入将会缩减。

一项政策刚推出时往往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矫枉过正的逻辑就是孩子脏水可能一开始一起往外倒,正常的学术活动推广以及一些先进治疗理念也会受限,包括一些中小型创新药药企,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巨大的危机,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缓冲,也没有更好的渠道,有些推广受制于现有政策无法开展,即使开了医生也不愿意参加,哪怕参加完了,之后连正常的讲课费和劳务费都无法支付或者支付了人家也不收,这样也会形成一个短期的巨大阵痛。

所以整个的学术活动至少在线下会有一个非常大程度的压缩,但是医生学习的欲望,先进技术诊疗的内容不会减少,因此互联网线上学术会这种低成本,快速持续方便的学习路径将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它不仅可以覆盖更多的医生群体,还能有更多灵活的学习方式,并不以支付为目的,而是以真正的有价值的学习为核心。因此医生社区和医学学术类的互联网平台将会得到一次发展的契机。

那些以讲课等方式进行转移支付,做大规模会议营销的批量公司,号称已经跟数百家企业合作,每年支付数十亿费用的平台,将会遭遇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是业绩下降的问题,是生和死的问题,多年的预言可能会一语成谶。

倒过来说,偶然里也包含着必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有一个缝,它就会钻成一个洞,如果坏孩子不被惩罚,他就会变成地方一霸,当他变成“黑社会”的时候,很可能会迎来重拳的出击,但这个因果之前就已经种下。

综合来看,有价值的学术,有质量的科普,有效果的患者关爱,将会成为未来市场推广的主流。

现在大批的医药代表、医生包括医药企业被告知这不能做那不能做,这不要去那不要去。但我们得告诉合作伙伴,什么东西能做,什么东西应当做,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 从未来趋势来讲,正规的循证的真实世界研究、注册伦理、知情同意、患者获益这一类项目将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也促进了医疗学术的一个规范。

? 第二类是患者关爱、医学科普、医生IP、科室IP的品牌塑造、真实有效的患者活动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两大类项目将是未来合规推广的主流项目。

最后,Dr.2认为,在每次市场困顿,大风大浪来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毫不犹豫的勇往直前,是因为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无论我们的医生、医院,还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当下依旧可以敢做、愿意做、能做这些项目,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这将会给我们整个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整个行业也会向更好的方向改变!

本文作者:Dr.2,来源:珍立拍,原文标题:《医药反腐升级对行业的长期影响》

反腐风暴来袭,医药代表“人心惶惶”!有业内人士:一上午所有相关微信群全被解散!2500亿药企再回应:没有网传情形,经营管理正常

每日经济新闻2023-08-07 13:21:23

 

每经编辑 程鹏    

近日,随着7月28日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的召开,一场针对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反腐风暴拉开序幕。

由于此次集中整治明确指向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医药企业因此成为反腐的“风暴眼”。

受此影响,近日A股医药板块集体受挫。在股价下跌同时,一些医药企业还被反腐谣言裹挟。8月2日,市场有传言称恒瑞医药“深圳办公室被端”“数据被拿走”等。除了本土药企,跨国药企也出现了相关传言。传闻称,诺华中国创新药物中国业务增长负责人朱家康已经离职且近日被带走调查。

对此,据澎湃新闻8月2日报道,恒瑞医药(600276.SH,股价39.51元,市值2520.34亿元)表示,经核实,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以及所有派驻机构目前没有该情形。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第一时间向诺华中国内部相关人士求证,对方表示:没有这方面的信息。8月7日,恒瑞医药再回应卷入医药反腐风暴传闻:没有网传情形,经营管理正常。

 

另据财联社7日报道,据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医药反腐风暴的展开,不只是医药代表群体人心惶惶,国内部分学会预定于近期召开的相关学科学术会议也集中发布通知宣告延期。据不完全统计,8月以来短短数日间,至少有10场即将举办的医药行业学术会议、论坛等宣布延期。此外,还有部分学习班、培训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举办。

尽管会议延期的原因各异,但业界大都认为与此次反腐行动有关。在敏感时期“不出风头”“不当显眼包”似乎已成为诸多学会和拟参会者的共识。

kw2nrMk65scozVAXeibetK2EVZenibYiahXAMJWibIic2OhQZQxIXwKh7741dwUGicQ3BDUr4y9sk5iaU3yWwicKRW4YNA.jpg

对此现象,多位专家意见不一。“反腐风暴持续蔓延,除了医药企业和机构之外,相关学会及会议也是调查重点。目前红线在哪,尺度多大还不清晰,所以慎重点(也是)为了大家安全,在这段时间还是不要刷‘存在感了’。”有专家坦言。但也有业内专家反驳称,“大多数学术会议(目前)仍正常举行(这部分不会再发公告),不能开的才会发公告,每年这种学术会议在七八月份会很密集,因(其他)客观原因推迟的也很普遍,在正常范围之内。”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医药代表“人心惶惶”:

“一上午所有相关微信群被解散”

近期,医药领域反腐举措牵动着医药行业的敏感神经。

“今天一上午,(我所在的)一堆群都被解散了,不光是报销群,相关的项目群、会议群、沟通群等等,所有企业的相关微信群全解散了。”

据财联社报道,8月4日午间,一家上市药企内部营销人员向记者透露的信息,体现了近段时间“史上最强”医药反腐风暴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力。

“有人销笔记,有人避风头”“讲课费想给都给不出去”“我们有些会议都暂缓了,你们的活动有受影响吗?”在记者“潜水”的某医药行业聊天群,诸多医药代表“分享”着各自省份最新的反腐动态,忐忑与紧张四溢蔓延。

“之前觉得反腐还离自己很远,但听到一些传言和消息,我们都有点害怕自己在医院遭遇同样情况(被调查执法部门带走)。”某仿制药企的学术代表向记者透露,“现在为了‘安全’考虑,我们好多医药代表都被通知,不让去医院了。”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为何反腐风暴才起

药企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直以来,医药销售环节的“带金销售”问题普遍并广受诟病。

对药企而言,要想将药物成功完成商业化,与医院、医生的沟通不可避免。而带金销售、客情推动、学术推动等则成为药企与医生沟通的主要方式。

这些方式也不同程度的带有利益输送性质。其中“带金销售”模式比较简单粗暴,直接通过回扣作为交易推动药品销售。这也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打击的行为。随着医药分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药代表备案制等医改新政的落地,传统“带金销售”模式也走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更合规的学术推广模式。不过,形式更隐蔽、多样化的“带金销售”行为依然存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医药代表小陶(化名)对记者表示,在20年前刚入行的时候,曾经负责给医院医生药品报销及业务借款。他记得,就北京某区(县)一位医生1个月的提成款就能达到几十万元。

降药价网创始人、知名医改专家卫柏兴表示:自从外资药企进入中国开始出现医药代表之后,“带金销售”模式就迅速传播扩散,一度导致不搞“带金销售”的药企便无法占领市场,腐败问题在几十年里恶性循环,(企业的)销售费用一个比一个高。“相关部门可以重点关注某些企业,一查一个准!”

另外,学术营销费用也一直是药企一大重要开支。例如,最近上市发行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的汉王药业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汉王药业的市场开发费用的主要构成是推广会议费,2020年至2022年占比均在8成左右,而推广会议费根据会议规模将推广会议分为区域推广会和科室会。

招股书中明确,从平均参与人次和平均花费看,其区域推广会场均人次在36至43人/场,场均费用为7.67~9.49万元/场,科室会场均人次在13至14人/场,场均费用在0.93~1.22万元/场。同行业公司区域会议场均人次在37至99人/场,场均费用在4.61~24.92万元/场,科室会场均人次在13至34人/场,场均费用在0.67~6.68万元/场。

上交所指出,医疗企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往往较高,销售推广费往往存在名目复杂、类别多样、可能用于隐性支出等问题,一直是审核关注的重点。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A股医药企业(剔除流通类、服务类)中,年度销售费用超10亿元的企业共66家,其中复星医药、步长制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白云山和华润三九这6家公司的销售费用都超过了50亿元。

若按照销售费用占营收比来排序,共有近40家企业销售费用占比过半。有的也曾因销售费用占主营业务比例过高,而收到过相关监管函。

kw2nrMk65scozVAXeibetK2EVZenibYiahXjIf8CeFlF1jmPy7rQ9GXntjKpOWgQjXR3BRxJBEhZGTU2hHvZ5z5xw.png

来源:Wind数据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多家上市公司回应

销售、推广费用高就一定有问题吗?对此,灵康药业证券部向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有关公司销售费用的问题,此前已在上交所6月发出的监管工作函回复中作出过说明。公司也关注到近期行业内反腐风暴相关消息,但公司合法合规经营,不存在相关风险。

针对同样问题,龙津药业证券部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销售费用占比的问题我们不好立刻回答,可以去投资者互动平台留言,我们会给出合理回复。公司也有关注到业内的反腐压力,我们公司不存在‘暴雷’风险,请放心。”

太极集团回应:公司合规经营生产,没有违规情况的发生。

8月4日,有投资者提问“医药反腐行动对贵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有没有产生影响?”对此,太极集团(SH600129)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合规经营生产,没有违规情况的发生。

特一药业:公司的产品主要是OTC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进入药店和诊所,院内占比较小。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董秘,在医药反腐的背景下,公司作为一家创新药中药龙头企业,是否意味着公司可以凭借药品过硬的实力将好的药品大量销售到医院里面去,扩大市场份额?

特一药业(SZ002728)8月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产品主要是OTC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进入药店和诊所,院内占比较小。后期,公司将由经销商模式逐步转向经销和公司直接到零售终端的销售模式,提高营销渠道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公司的销售规模。同时,公司将积极参加集采和医院的招投标工作,增加公司产品营销渠道,同时加大与相关网上平台的合作,开发新的营销渠道。

马应龙回应医药反腐:公司始终以合规为底线,推动经营持续健康发展

被投资者问及“国家近日开始推动医疗和医药领域的反腐败工作,这对公司将会有何影响?”马应龙8月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医药反腐有助于推动医药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公司始终以合规为底线,推动经营持续健康发展。

千亿市值“药茅”恒瑞医药也再次回应网传消息。8月4日,有投资者向恒瑞医药(600276)提问,最近一周跌幅远远大于其它医药股,请问公司是不是有违规违纪或者是反腐牵连到公司管理者。还有投资者提问,现在都在传深圳恒瑞办公室被抄了,请问信息属实吗?

8月7日,恒瑞医药在互动平台回上述提问称,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所有派驻机构没有网传情形,二级市场短期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状况一切正常。

8月1日,曾有恒瑞医药投资者提问,公司在销售费用的使用上是否合规?恒瑞医药8月3日回应称,销售费用信息请关注公司财务报表附注部分内容。公司一贯重视销售合规发展,始终严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对销售团队的行为准则考核,不断提升销售人员合规意识。

医药企业的合规建设也加速进入快车道。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已有68家中央企业集团和631家重要子企业设置了首席合规官,全系统合规管理人员超过2.8万人。

近期,医药领域反腐举措引发行业关注,不少药企的股价下挫。7月31日,恒瑞医药报44.58元/股,收跌9.11%。截至8月4日收盘,报41.07元/股,收跌2.84%,一周累计跌幅超过16%。

8月7日,医药板块持续下挫,创新药方向领跌。个股上,丽珠集团(000513.SZ)一度闪崩跌停。截至7日午间收盘,股价报33.18元,跌幅8.77%,市值275亿元。

CFF20LXzkOz1XmVhqCg0TCW9bg5V4sw4dremhkXDGnK9aqiaCdVt0JQZMAZb9PwP1CKicrkP4qxkTXUBeU6CtjXw.png

一品红(300723.SZ)一度20CM跌停。截至7日午间收盘,一品红股价报20.77元,跌幅15.19%,市值94亿元。

CFF20LXzkOz1XmVhqCg0TCW9bg5V4sw40uglrKXs5xQSOicRIicicB1hUArrHiawONyRp2ib5Wml00VOF9mOS8ENkEQ.png

恒瑞医药上午跌幅一度超过6%,截至7日午间收盘,恒瑞医药股价报39.51元,跌幅3.8%,市值2520亿元。

CFF20LXzkOz1XmVhqCg0TCW9bg5V4sw4PXVRH8QJcibMeTKpkSG3fK1ibS4RRmaUL0JSXyl86Jtluc7bx0ytibIxA.png

九典制药跌4.3%,健康元跌8.89%,贝达药业跌8.97%,信立泰跌5.46%,百利天恒跌5.09%。

编辑|程鹏 杜波

校对|卢祥勇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财联社、澎湃新闻、上市公司公告、wind数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