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德国驻华大使谈德中关系

(2023-07-15 06:48:22) 下一个

施明賢  維基百科

 
施明賢 Michael Schaefer

 2012年的施明賢 (1949-)

第11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7年—2013年 

施明賢(德語:Michael Schaefer,1949年—),德國外交官作家法學家曼海姆大學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名譽教授。現任墨卡托中國研究所顧問委員會成員、Alliance4Europe顧問委員會成員[1]。 曾任德國駐華大使[2]寶馬基金會董事會主席、三邊委員會德國小組成員、德國聯合國協會董事會成員、海牙國際司法研究所全球安全、正義與治理委員會(Commission on Global Security, Justice & Governance of The Hague Institute for Global Justice)成員[3]

生平

施明賢放棄了他在慕尼黑庫特-胡波文理中學的普通大學入學考試(Abitur)之後,來到了位於漢諾威的哈茨文理中學(Ratsgymnasium)學習。1969年至1974年,他進入慕尼黑大學日內瓦大學攻讀法學。1974年,在參加完在慕尼黑的第一次國家法律考試之後,他完成了學業。隨後的一年,他在日內瓦大學法學部擔任研究員;1976年到1977年春,他來到位於紐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聯合國秘書處進行實習。1975/1976年和1977/1978年,他完成了在海德堡的法律實習服務(Juristische Vorbereitungsdienst),並在1978年通過了他第二次國家法律考試。

2013年至2020年,擔任德國寶馬基金會主席。

驻德国大使吴恳会见宝马基金会主席施明贤
来源: (驻德国使馆供稿)    2019-11-04 16:47
 
 2019年11月1日,驻德国大使吴恳在使馆会见宝马基金会主席、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

  吴大使欢迎施来使馆做客,积极评价宝马基金会及施本人为促进中德对话交流所做的工作,欢迎施继续为推动中德关系多做贡献。

  施表示,他卸任驻华大使后仍高度关注德中关系发展,很高兴能作为宝马基金会主席继续为促进德中关系贡献力量,将同吴大使一道推动德中青年交流,通过对话增进两国彼此理解。

YouTube 德驻华大使:“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强有力的对手 但这是一件好事 | 开讲啦 The Voice

开讲啦 The Voice  2023年7月15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4i0qxLL97k&ab_channel=%E5%BC%80%E8%AE%B2%E5%95%A6TheVoice

中远海运欧洲有限公司 王海先
2015年从上海外派来到汉普,将近3年时间。

问:中国制造能够从德国制造的身上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答:首先,事实上,曾经的德国制造,在当时的英国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但是,并非因为德国产品不好,而是,英国人说,你们德国人拿走了我们英国人的技术,因此,品牌不是一夜之间兴起的。而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做推广,如果我们问,德国制造着一个品牌,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形象,因为我们通过很多年的努力,制造出了非常可靠的品牌,达到了技术的最高水准,而且始终,秉持创新的理念,不断开发新产品。德国90%的企业都是中小型家庭企业,我们无数的企业,现在都第四代人的手里,并且已经自己生产产品了。他们拥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制定出了很多长远的发展策略,因此,这些企业被称为隐形冠军。

问:您觉不觉得中国制造业的迅速转型升级,对德国也是一个挑战?

答:竞争是经济的本性,只有竞争才有进步。我们现在的世界,整饬在一个非常艰难的转型期,经济从区域性经济转向全球性经济,数字化促使技术技巧know how and technical ,通过网络快速传播. 有竞赛很好,并且,我坚信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赛者,我认为,一代一路倡议应该为稳定性做出贡献。只有让各国人民互相接触,让他们共同思考,未来碰到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我们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使一代一路倡议,真正成为新丝绸之路。个大陆之间双向和多向交流的桥梁的话,我认为,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这个你们可以做到,因为你们都很年轻,你们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者。

前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撰文析解“中国梦”

2014-03-26

    3月24日,前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在《每日镜报》上发表题为“中国梦”的文章,呈现了一个正处于第二次深远改革进程中的中国。

       "对于中国而言,欧盟--特别是作为欧洲最强经济体的德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欧洲对于中国的态度却徘徊在恐惧和惊叹之间",2007-2013年间的德国驻华大使、现任宝马基金会总裁的施明贤在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作者随即表示,恐惧是没有根据的。他提问到:"当这一届新中国政府将'中国梦'称为政治目标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作者写道,习近平掌权一年以来,中国新政府的政策重点瑕瑜互见。"新政府一方面明确要继续改革开放政策,宣布了深入的改革措施--既在经济和环境领域,同时也包括社会政策中的一些关键领域;另一方面,中国内部的互联网管制更严了、对于异议人士的施压更强了。与此同时,中国在邻国面前--尤其是与日本在就东中国海上的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主权争议问题上,展示出了决心,一种让许多人感到具有威胁性的决心。"

     文章随后用10个小标题分析当下的中国,分别是"担忧经济回落"、"上一代的改革成果岌岌可危"、"政府试图审查网络异议"、"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心任务"、"要抵制腐败,中国必须继续法治国家进程"、"政治改革进展相对缓慢"、"民众要求从经济增长中分得一杯羹"、"追逐利益而非追逐霸权"、"中日间的和解似乎不可能"、"(中国将)德、法作为和解的榜样"。

       在结尾部分,文章写道:"中国梦从这里开始:中国要回到其19世纪时的地位;中国要其社会稳定、尽可能多的人生活富裕;中国要得到外界的尊重。中国再不想受其他强国摆布,自决这一目标高于其他任何目标。

      "欧洲不用对实现中国梦感到忧虑,更无需恐惧。欧洲应企盼, 一个强大的中国作为21世纪的新大国,积极地为迎接全球性挑战作出贡献。欧洲应在这一进程陪同中国一起前行。"

德国驻华大使谈德中关系

https://www.dw.com/zh/%E5%BE%B7%E5%9B%BD%E9%A9%BB%E5%8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在波恩就德中关系举行报告会。他向德国观众介绍了他眼中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德中战略伙伴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持乐观态度。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7月5日在莱茵河边向在波恩生活的政经界成功人士介绍目前德中关系。他先从国际大环境谈起说:"世界体制从70年代末的两极制发展到如今的多极化,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更侧重于全球合作而不是国际对抗。德中关系也不例外。"

施明贤就任驻华大使已有四年之久,他所经历的中国,经济腾飞但问题不少。他说,比起人权问题,新一代中国人更加关心食品安全、通货膨胀、贫富差距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但即使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现在稍稍放慢,它作为德国投资市场以及合作伙伴的潜力仍不可小视。

中国模式值得学习?

从报告结束后的观众提问环节可以看出,大家对中国话题兴趣浓厚,尤其对西藏、新疆、宗教、外国人在中国的自由以及签证问题表示关心。甚至有观众问:"既然中国模式在您看来取得不少成绩,那是不是说明大家都应该学习呢?"

施明贤回答说:"中国取得的成绩并不说明他们的体系完善。当然德国目前的社会体制也不是最完美的。我想中国会摸索出自己的一条道路来,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它和我们过去认识的苏联完全不一样。我们要深思熟虑的是体制究竟是否可以单纯的复制。"

施明贤答德国之声记者问

会后施明贤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他看来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国家,所以在这样一个国家当大使并不是件容易的差事,但是因为今后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将一直是欧洲、特别是德国非常重要的伙伴,以这种方式去亲身经历这个国家的发展是一份最具有挑战性和使他最有成就感的工作。施明贤也出席了刚刚落幕的首轮德中政府磋商会议,他评价道:"会议颇具象征意义,它确认了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伙伴,而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总理温家宝带着13位部长到访柏林,德国内阁几乎全体出席会议。这表明了两国对彼此关系的重视,以及讨论了德中今后几年战略关系的走向。我觉得此次两国内阁会晤非常成功、意义重大,因为它为双方合作打开了更多大门。"

施明贤五月在中国社科院也就德中关系发表过演说。他介绍现场观众的反应:"中国的知识分子、科学家对德中关系也持乐观态度。对此也有很多合适的理由。我们都非常清楚两国关系之间的障碍,特别是对人权问题以及发展法制国家的不同见解。但是尊重和重视这些分歧并展开公开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我们都希望即使存在不同意见,两国关系仍然可以不断加深。"

德国之声作为德国的唯一一家公法国际媒体,作为两国之间的桥梁之一也发挥到媒体大使的作用,但是中国网民至今仍然无法登陆德国之声的网站和收听其广播。也许,同样身为大使的施明贤可以提供意见和建议:"我相信如果中国可以解除对德国之声网站的封锁,这绝对是件好事,我也一直在为此作出努力。我和德国之声的台长也有交流。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公开地讨论这件事,而是应该和中国的相关负责单位联系。"

另外,施明贤在会上提到他和艾未未是朋友关系。艾未未被释放的时候他已经来德国,所以还没有与其联系,但是他已计划回中国后与艾未未见面。

作者:安静

ENGLISH EDITION China.Table #161 / 06. September 2021

Interview with Michael Schaefer + Industrialists in a donation frenzy

https://table.media/china/en/professional-briefing/interview-with-michael-schaefer-industrialists-in-a-donation-frenzy/

Logo Table.Medi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