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温彻斯特 中国制造精密芯片 美国很恐惧

(2023-06-24 12:00:58) 下一个

前英国卫报记者温切斯特,晶片的问题在于,中国正在逐渐拥有或者希望拥有生产更高质量晶片和更精密晶片的能力,而美国对这点是非常恐惧的,他们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引用美国人的原话,中国是个威胁,因此,中国不能拥有美国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在我看来,这简直太荒谬了,我完全无法认同,良性竞争对于全人类是有益的。中国不应该被视为威胁。

西蒙·温彻斯特:中国逐渐拥有制造精密芯片的能力,美国对此很恐惧

观察者网 2023年6月22日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曾是精密制造的先行者和全球化的引领者,各国之间良性的合作与竞争曾经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向前迈进。

  然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世界却出现全球化的逆风,政治的壁垒被用来阻碍技术上的合作和进步,这能成功吗?能获得全球有识之士的理解和认同吗?

 前英国《卫报》记者、刚刚出版《追求精确》一书的畅销书作家西蒙·温切斯特(Simon Winchester)就光刻机、人工智能、GPS等问题接受观察者网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科学技术史兴趣,并且决定成为一名科技作家的?

 西蒙·温彻斯特: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源自我的父亲,他终其一生都从事精密机械工程师的工作,并对此感到非常的自豪。有一天,他带了一套量块回家给我看。那东西是一套经过机器完美加工的金属块,一直用于测量,甚至是测量最微小的公差。他把量块展示给我看,它们的表面是如此的平坦和光滑,一旦把它们拼在一起,它们就像是有磁性一样紧紧地贴住,很难被分开,尽管他们是用钢材制作的。我的父亲对这种完美的平滑非常痴迷,正因如此他才能在工作中做出安静且完美的微型马达。这种完美的概念同样让我着迷,所以我跟我的编辑提议应该写一本关于精密制造的书,然后这本《追求精确》就出版了。

  观察者网:今天说到精确,大家会想到芯片,今天我们的精度甚至达到2纳米,只有几个分子的宽度,但是,摩尔定律似乎也已经达到了极限,您怎么看,摩尔定律真的死了吗?

  西蒙·温彻斯特:首先有个概念我要解释一下,那就是机械精度和电子精度之间的区别。在机械精度上,我想我们可能已经达到了制造精密机械装置的极限,但是在用金属和陶瓷制造东西的机械工业中,从来就没有摩尔定律的概念。在电子的世界里,这么多年来,摩尔定律一直就是圣经,只是正如大家所担心的那样,摩尔定律可能已经到达了极限。仅仅是因为东西已经被做得足够小了,(纳米级的制程)在分子级别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产生影响。因此,在这个时刻,大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量子力学。然而,正如理查德·费曼所说,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这就是在着手研发量子计算机时所发生的事情,一次孤注一掷的尝试。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更加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进入了一个没有规律可循的全新世界。摩尔定律在这里被抛弃了。我们发明出了全新的科技,但对他们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完全无法理解并采取方式应对。非常明智的是,已经有人发现了这点,并且呼吁大家该停下来。我们必须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进行评估,因为如果我们一门心思只想生产更快、更精确的产品,(而不考虑其他的问题),那我们就是在把自己推向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然而人性使然,我们没有停止研发。那么我们要对这些技术进行监管吗?我对此持保留意见,看看那些发生在伊朗和以色列的事情吧,就拿对核技术的监管来说,我们就没怎么成功过。

 观察者网:谈到监管,一个目前很多中国网民关心的,也是比较有效的监管,是关于阿斯麦尔对华禁售光刻机,你怎么看待专利保护被当做政治工具来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

 西蒙·温彻斯特: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专利保护现在有被滥用的风险。芯片的问题在于,中国正在逐渐拥有或者希望拥有生产更高质量芯片和更精密芯片的能力,而美国对这一点是非常恐惧的,他们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在这里我要引用一下美国人的原话,中国是个威胁,因此中国不能拥有美国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在我看来,这简直太荒谬了,我完全无法认同。良性竞争对于全人类是有益的,中国不应该被视为威胁。

 在当前的形势下,美国的党派内部认为中国是非常危险的,然而我对此并不苟同。我是个英国人,我是中立的。我希望世界各国之间能保持开放。多年以前我读过李约瑟的书,他的书里充满了对中国科技的痴迷。中国发明了很多东西,从马镫到手推车,这些对全世界都是有益的。我觉得我们只需要记住,德国人戴姆勒·奔驰发明了汽车,而我们从驾驶中受益。中国人发明了纸张和印刷术,而我们从书写中受益。接受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强大的发明创造的能力。

 观察者网:您谈到了汽车,今天的汽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自动驾驶正在快速发展,这也涉及到您在书中写过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自研的北斗导航系统对民众开放的精度已经达到了10厘米,你怎么看待人们对导航精度的这种极致追求?

 西蒙·温彻斯特:我有个在横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使用Joystick的时候,定位精度能达到5毫米,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成就啊。然而我下面想谈一谈,这种节省劳动力的设备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

 几天前,我在华盛顿特区一家名叫“铁门”的餐厅用餐,这位女士按照GPS规划的路线导航到餐厅。她是从河对岸的弗吉尼亚州开车过来的,在距离餐厅还有0.25英里的时候把车停下,然后步行走了过来。她说自己在下车之后完全丧失了方向感,过去她知道在正午时分面对太阳,那就是在面朝南方,但现在她已经完全忘掉了这一点,因为GPS剥夺了她大脑中感知方向的能力。其他的一些发明,如计算器、拼写检查器、谷歌或者维基百科等,也在剥夺我们大脑的思考能力。尽管有人持类似观点,但我还是对此表示乐观,这些电子产品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其中,人工智能产生的影响是我们无法预料的。

 观察者网:既然谈到了人工智能,那我们就来聊聊最火的ChatGPT吧,很多人担心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取代部分人的工作,使他们失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西蒙·温彻斯特:我有个亲身的经历可以和你们分享。前段时间,我们把我明年即将出版的书稿中的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喂了ChatGPT3.5,然后让他仿照我的写作风格自己续写一部分内容。比如说,350页这段是我写的,然后352页这段是ChatGPT3.5仿照我的写作风格写的。当我把混杂了ChatGPT3.5写作段落的书稿拿给我的编辑看的时候,他居然评价写得不错。

 英国文学家雪莱有一首诗叫《奥兹曼德斯》,写于十九世纪,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我把这首诗歌的第一行喂给了ChatGPT3.5,然后让他按照雪莱的风格接着往下写。他还真写出了一首像模像样的十四行诗,看上去非常的漂亮,然而那毫无意义,就是个垃圾。

 前几天有媒体报道,有个人用ChatGPT4.0写法律文书,里面引用了十来个案例,结果被发现这些案例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全都是它编造出来里的。所以我觉得这东西就跟维基百科一样,不值得被信任。

 观察者网:听上去,我们需要对它进行监管。

 西蒙·温彻斯特:是的,人工智能似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对他进行监管。几天前,我看到蒙大拿州说,TikTok是非法的,我们要对它进行管制。可具体要怎么去落实呢?是靠行业内部的监管,还是要政府也参与其中?

 我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我在伦敦的出版代理公司恰好还是乔治·奥威尔的遗产管理公司,而乔治·奥威尔就是写出了《1984》的那作家。大概是十年前,亚马逊在网上售卖《1984》,他们说《1984》是在1948年写成的,现在已经超出了版权法的保护范围,所以他们可以自行出版或者销售它。但是我的出版代理却说,不行,你们不能发售《1984》,因为我们已经更新了版权。乔治·奥威尔的遗产管理公司拥有《1984》,你们必须停止出版《1984》。后来亚马逊同意了,但糟糕的是,他们潜入到了每一个在亚马逊上购买了《1984》 的人的电脑里,然后把这本书从他们的电脑里删掉。这就像你买了本书放在自己的书房,然后当你入睡后,有人溜门撬锁钻进来把书拿带走了。因为他们说,亚马逊自己说的,他们确实没有卖给你这本书,他们只是给了你这本书的永久租约。这简直太可笑了。

  因此,我认为,在蒙大拿谁来监管Tik Tok,也会落入同样的争论中。

 观察者网:您在书中还谈到精密制造存在二元性,一方面是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不完美的热爱,有没有第三条路线的存在,如果有的话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西蒙·温彻斯特: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们,特别是取决于中国人的社会共识。的确,世界上有很多人可以承担这个责任,但我认为中国可以做到,因为中国人很尊重自己过去的历史,他们对过去的发明,如竹器、漆器和书法,都很尊重,而这些器件的制造都不是追求绝对的精密。而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制造出像C919大飞机这样需要非常高超的精密科技才能制造出来的东西,并且你们还在继续这样做,继续将其改进。我希望你们能坚持自己的历史,坚持那些不精密的、不准确的、非机械的、非电子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会让社会更完善,人们更幸福。贪婪和享乐不应该是人类幸福的核心,完整的体验才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