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印太经济框架 为自身利益胁迫地区国家的工具

(2022-08-19 16:56:44) 下一个

如何看待外交部称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只不过是为服务自身利益另起炉灶,是胁迫地区国家的工具?

观察者网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630067

针对美高官就“印太经济框架”发表的相关言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25日表示,这个“框架”是为美国经济服务的,同时也是为推进美国地缘战略服务的,是扰乱地区合作的设计,是胁迫地区国家的工具。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美国已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高官称,“框架”将成为美加强同“印太”国家经济联系的重要平台,为地区提供中国以外的替代选项,成员国将成长为美更加可靠的伙伴。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说,美方声称要通过“印太经济框架”确保美在21世纪的竞争中胜出,这充分说明,这个“框架”首先是为美国经济服务的。这些年,美国一直缺席亚太经济合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不参加《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完全是从美国自身利益考虑。

“合之则用,不合则弃。现在美方提出‘印太经济框架’,只不过是为服务自身利益另起炉灶。”他说。

他表示,这个“框架”同时是为推进美国地缘战略服务的。“框架”打着合作之名行排他之实,企图建立美国主导的贸易规则,重组产业链体系,让地区国家与中国经济“脱钩”。美国商务部长公开讲,“框架”标志着美重树地区经济领导力、为地区国家提供替代中国方案的重要转折点。很多地区国家对此感到担忧,认为同中国“脱钩”会付出很大代价。“大家会看清楚,‘印太经济框架’是扰乱地区合作的设计,是胁迫地区国家的工具。”

汪文斌说,“框架”虽包括不少地区国家,但“框架”内容并不关心地区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没有关税豁免、市场准入等安排,而是强迫各国接受美国所谓的高标准。“我们不禁要问,其他参与方的利益何在?如果‘框架’不能真正有利于促进地区国家的共同发展,将注定走不远。”

汪文斌说,亚太地区是和平发展的高地,不应成为地缘博弈的棋局。真正有利于地区发展的任何倡议还是应当符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而不是人为设障筑墙、制造分裂对抗,这也是地区国家的普遍诉求。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开放型地区经济,共同建设美好的亚太家园。(新华社)

73 个回答

拜登结束了东亚之行,期间拉了不少“小圈子”开会,还编了一只大“筐”。

这个“筐”,就是当地时间23日,拜登在日本宣布的一个“大项目”——不是订单合同,不是自贸协定,而是一份名叫“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文件。

为什么说它是“筐”呢?因为除了模糊的几大领域和空泛的限定词外,其具体规则、谈判原则、推进时间等实质内容在公开文件中,寥寥无几。

当天,除美国外,还有12个国家启动了这一框架文件。

各国会晤热热闹闹,心里却不免半信半疑,半推半就,想先进来看看这个一而再,再而三想要“重返亚太”的美国这次又能搞出什么动静。

毕竟,美国上一次和11国耗费8年心血谈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美国一朝搅黄的先例都还在眼前。

屡次重返,屡次食言,屡“返”屡败。再看美国这次这份空洞的框架文件,不如也可以备个别名——印太经济“诓”架。

23日,白宫公布的这份《有关印太经济繁荣框架的声明》,加上题目只有短短704个单词。

这704个单词的描述,距离拜登在2021年10月的东亚峰会上,首次提出“印太经济框架”这个词,已经过去了7个多月。

作为印太战略下的经济安排,“印太经济框架”让人很容易跟号称“重返亚太”的奥巴马政府推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产生联想,不少分析还认为“印太经济框架”就是“拜登版的TPP”。

不过从那以后,美国除了在今年2月发布的《美国印太战略》中提到,要将该框架作为实现“促进印太地区繁荣”目标的重要工具,以及未来两年重点实施的十大核心行动外,再没公布更多具体内容。

以至于直到23日的声明公布前三天,一些国家政府还在问:“要我们加入的究竟是什么?”

然而,23日这份短短一页纸的声明,依旧模糊。704个单词,总结起来,除了“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供应链弹性”“清洁能源、脱碳和基础设施建设”“税收和反腐败”四大支柱外,没有什么更多具体的细则。

尽管“印太经济框架”看似一副空囊,但眼下这个“筐”对美国最大的用处,可能就是“模糊”。

模糊,首先是为了“打消”一些国家的疑虑。

在23日的视频会议上,包括印尼、韩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提到,这一经济框架不应该成为用来遏制其他国家,或进行供应链脱钩的工具。

23日,“印太经济框架”发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有记者提问中国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挑了声明里的两个词搪塞,说:“希望保持经济体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即便是“司马昭之心”,落到纸面上,还是要藏一藏。否则,就是明晃晃地逼人站队。

模糊,还给美国的私心进一步打掩护。

“印太经济框架”,与TPP相比,光是名字里的“框架”两个字,就让人不明所以。

为什么不是“协定”,而是“框架”?沙利文倒是作了一个解释:

“印太经济框架”是21世纪的经济安排,旨在从制定数字经济规则,到确保安全和有弹性的供应链,再到帮助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转型,提高透明度、公平税收和反腐败的标准,来应对21世纪经济挑战。

所谓“框架”,其实是一筐“规则”和“标准”。更加侧重“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也是IPEF跟TPP的最大区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给谭主解释,美国在设计TPP时,是为了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通过降低关税,将自己的国内市场敞开,让渡自己的利益,来换取自己在区域经贸中的领导地位。

这次“印太经济框架”绝口不提市场准入和降低关税的事情,丝毫不肯让渡自身的利益,却又给其他国家提了一筐“规则”和“标准”,这就是想“空手套白狼”了。

当然,前提是得先拉各国进群。

为此,美国还“特别”设计了加入规则:各国不必参与所有四个类别,只需要模块式地参与其中一个支柱,但一旦选择特定类别,就必须无一例外地遵循他们所同意的内容。

《金融时报》还披露,23日“印太经济框架”声明原本的措辞是,各国将“启动谈判”。最后时刻,拜登政府却刻意弱化了有关“启动谈判”的表述。

“启动谈判”变成了“集体讨论”,也是意在用模糊的方式,吸引更多国家加入。

尽管眼下要立的摊子还是一张图纸,可美国打的算盘是,先拉客,再装修、添桌子、上菜不迟。

23日,跟美国一起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12个国家中,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印太小圈子“四方安全机制”的核心成员,此外还包括新西兰和7个东盟国家。

不过这些国家,能不能真坐到一桌,变数还很大,关键得看接下来的谈判。

一直密切追踪“印太经济框架”的太和智库研究人员告诉谭主,美国目前对于“印太经济框架”的谈判原则还非常模糊,看起来谁愿意来,都可以。在各方对“印太经济框架”缺乏具体认识的情况下,真要开展谈判,就可能面临麻烦。

要么,许多国家到承诺具体义务的过程中被纷纷“劝退”,最后只剩几个美国的盟友;

 

要么,因成员不同,承诺与规则存在差异而令出口商和投资者面临混乱的局面,并使合规变得极为复杂。

 

在目前公布的“印太经济框架”中,关于数据标准、绿色标准、劳工标准,美国都曾表示要设置相当高的门槛。

 

对于像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出口型国家,不能获得美国开放市场、降低关税的优惠,还要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数字贸易方面,被迫达到美国定下的高标准,反而有可能损害经济竞争力。

 

如何协调这些矛盾,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像印度加入“印太经济框架”可能就会面临符合标准的问题。因为按照印度目前的状况,可能连其中一个完整的支柱都难以加入。当年美国在设计TPP的时候就没有打算让印度加入,也不想让它成为APEC成员。印度2019年还拒绝了RCEP。

 

不过,这次美国为了让“印太经济框架”名副其实,特意邀请印度加入,已经给未来的谈判埋下了隐患。

 

要知道,在各国都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加入意愿、积极谈判情况下,TPP从开始谈判,到达成协议,用了整整八年。

 

退一步讲,就算各国在承诺和规则方面达成一致,此框架能否成功通过国会,拥有法律效力,又是一个问题。

 

目前,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严重,不仅共和党出于党争,会极力反对这个“框架”,就是连民主党内部,也有分歧。

 

在美国通货膨胀水平飙升的情况下,要美国工人接受开放市场准入、增加与外国的贸易自由度,会显得跟拜登服务于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制造业回流在美国生产更多产品的要求自相矛盾。

在一些美国官员口中,TPP这种传统自贸协定,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内的“政治毒药”。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

拜登政府为了避免框架在国会论证期间被“打回来”,明确表示不会将谈判结果提交国会批准。这就意味着,所有谈判达成的协议条款,都没有法律效力。

对比TPP,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拿到了有效期至2021年7月1日的贸易促进权,为TPP在法律上“加了一层保险”。

贸易促进权,是指国会授予总统与其他贸易伙伴国谈判并签署新贸易协定的权利,国会对这些贸易协定要么批准,要么否决,不能修改其内容。

不过从2021年到期后,国会就没有再进行授权。这就意味着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框架”只能提供一种松散的伙伴关系,无法达成像TPP那样广泛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贸易协定。

泰国随后就发出疑问,如果只是总统行政命令,那么现在拜登政府任期只剩下两年,之后框架是否还会继续存在?

而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在内,当天几乎所有签署协议的东盟国家,还在质疑,“印太经济框架”的不可靠和挑动区域政治对抗的危险。

 

重重疑虑和不确定之中,“印太经济框架”未卜的命运,好比一只一碰就散的“筐”,难以扎牢。现在身在其中的各国,很可能还没坐热乎,就散了。

要知道,美国之前为了聚拢现在这7个东盟国家,可是花费了不少功夫。

就在拜登政府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前一周,一波三折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终于在华盛顿召开。

再看随后启动仪式上的13个国家中,东盟国家占了近一半(7个)。这两项活动的前后安排,意味就很明显了。

峰会在前,美国把东盟国家请来,把“轿子”抬起来了,随后宣布框架启动,如果东盟国家不加入,那等于在全世界面前驳了美国的面子。

虽然表面上没有“撕破脸”,但是从一些信号多少能透露出在框架的幌子下,美国真实的态度——美国-东盟特别峰会之后,美国拿出了一项1.5亿美元的重磅拨款计划。

并且,这些钱,要东盟10个国家分。对比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动辄批准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法案相比,可谓帮助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这些,东盟国家不会不清楚,只是,框架的模糊性让许多参与启动阶段的东盟国家,多了静观其变的余地。然而历史和现实却是非常清晰的,东盟国家接下来的选择,甚至说,这个框架未来的走向,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参照系。

从历史来看,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拉拢东盟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告诉谭主,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就选择“经济合作”的方式,对这些东南亚国家进行控制。

美国占据独特的资金、技术优势,只把东南亚国家当成廉价劳动力市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地。

东南亚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劳动力等代价,却换来微薄的利润,也没能建立起自身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做惯了产业链上游的美国,直到现在,哪怕是“拉拢”,也依然不把东盟国家的发展放在首位。

 

从现实来看,比起愿景,一些眼下正在开展的合作毕竟更加务实。

动图封面▲ 亚洲国家内部贸易早已超过它们与美国的贸易;亚洲人不仅是生产者和出口商,也是消费者和进口商;他们彼此之间互为资本提供者,而不仅仅是接受者

目前,东盟国家是亚太区域内,贸易投资交织最为密集的板块之一。而亚洲自贸协定的数量已经占到全球自贸协定的一半以上,亚洲的经济网络正在越织越密,尤其是今年生效的RCEP,让这种连接更加紧密。

下面这组数据,就是最直接的说明:

15个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内,15个成员国囊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彼此的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

 

1.35万亿

 

2022年一季度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总额达1.35万亿元。即便是在疫情背景下,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逆势增长,中国—东盟贸易指数持续攀升,达到241.09,比疫情前2019年增长39.57。

10000亿

在RCEP的推动下,东盟的数字经济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万亿美元。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预测,未来三年内,东盟地区还将跨入数字贸易的黄金时代。

而RCEP,正是由东盟发起并主导的,是当前世界上包含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

RCEP不仅实现区域内各国在产业链上的深度整合、协同和互补,在丰富的国家构成上也充分说明了其不排他、不预设加入门槛和条件的特点。

 

不止贸易往来出现增长,亚洲自己主导的RCEP更是最大程度地平衡了区域内国家的国情,实现真正的包容。

 

与TPP或“印太经济框架”中追求设置极高的数字标准维持数据垄断地位不同,RCEP机制旨在解决数字鸿沟,实现对发展中成员技术援助与能力建设的政策目标。

 

和IPEF相比,谁才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一眼便知。想“诓”亚洲,也没那么容易。

 

没有谁比亚洲更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发展未来,亚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则,不需要他人置喙,更不容他人破坏。

 

“印太经济框架”是扰乱地区合作的设计,是胁迫地区国家的工具。

 

不管美国再怎么搅动疾风险浪,亚洲国家主导发展自己的国家和区域,谁也不能阻拦。

发布于 2022-05-26 03:54

光说无用的,总有一天高层也要面对二选一的局面:是将美军赶出亚洲,还是在美国所引领的世界秩序中夹缝生存。

并非是我主战,而是美国主战。特朗普是真的想用一种符合美国利益最大化,又尽可能减少战事冲突的方法来让美国保持最大领域的全球势力范围,通过产业上打压中国来维持现有秩序,但是我国的产业升级必然是和美国抢蛋糕的,美国绝对不愿意就这样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蛋糕被抢而什么都不做,绝对要搞事情。民主党则是那种“如果美利坚如果不统领全球那要美利坚干啥”的精英主义思想,一定要各方面压制中国才善甘罢休的流派,印太经济框架是明面上通过经济方式孤立中国,再用熟练的舆论来唆使周边国家充当敢死队来搞乱大陆国家,东南亚,南亚,东亚国家里面也有明白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想以和平的手段迫使美国势力撤出亚洲,是不现实的。至少在民主党当权的状态下不现实。

我国目前的状态是想通过大家都按兵不动的情况下,等美国自己经济衰退,美国内乱,从而让美国承担不起全球势力控制的成本,知难而退。但是美国撤出来之后,想要亚洲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就一定是有一个带头的控制住亚洲,建立亚洲的经济,贸易秩序,并且不被其他势力干扰,否则这个国家不听话,那个国家又搞事,实际上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对于发展经济来说还是会有风险。这不是我国仅仅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的。

就拿日本来说,想让日本变成正常国家,几乎是要把日本给改了,把战犯以及后代给清理了,扶持亲中的日本政府,这已经属于战后的工作了,没有战,怎么会有战后?不通过强硬手段,如何将亚洲变为符合自己利益的地区?

很多人觉得美国人搞的这个印太经济框架,还仅仅是个雏形,且美国人十分抠门并不愿意明确在一些关键的市场准入和让利问题上做出承诺,所以不必过于紧张。

我认为战略上必须重视。这是美国人在印-太地区全面围堵中国的重要工具。

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下读一下长文,全面了解下美国正在构筑的“四边对话”体系及其配套的各种制度设计。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基础框架和主要地缘战略工具之一,美日印澳“四边对话”体系的矛头所指是无需置疑的。很多中国人习惯于将其称为“亚洲小北约”,其实还对其野心有所低估。虽然这一组织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暂时在明面上也不具备北约那样的“集体防御功能”(基于北约基石“第五条款”),但是另一方面,“四边对话”体系所包含合作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又远远超出了作为单纯军事集团的北约。可以说,美国对“四边形对话”体系的设计,近似北约与欧盟的融合体。其最终目标,是编织一个以美日印澳四国为基点,在政治、经济、军事、气候、技术等各个领域灵活拉拢和组合印-太各国的反华遏华包围网。

一、“四边”对话体系的由来和发展

2017年,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重启了非正式的“四边对话”。当时许多人对其是否能发挥作用表示怀疑。因为在此前的2008年,澳大利亚曾由于顾忌中国的反对会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而退出这一体系,导致美国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但是到2022年,“四边对话”体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虽然期间美国和日本的领导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基于对共同对手的敌视,美日印澳正在地缘竞争的各个领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了军事和经济合作外,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包括关键新兴技术控制、新冠疫情应对、人道主义行动、气候变化应对等等。华盛顿已经明确将对“四边对话”的描述升级为“四国集团”,并且是“一个首要的区域集团……处理与印-太有关的问题”,而不再是一个边缘机构。

一是在政治上加强高层沟通与协调。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不仅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政策,而且在不断加码。拜登上任16个月后,“四边对话”在各个方面加速扩张。在上一次迭代中,只有一些相对低级的事务官举行了会议,并进行了一次临时性的海军演习。现在,“四边对话”由多个级别的会议组成,出席者有各国领导人、部长、高级官员和各领域专家学者,并定期发布联合声明,概述共同立场。所有这些在五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当时各国官员们只是十分谨慎地谈到探索性和非正式集会。

通过更频繁的高层会议,美日印澳正在加速整合为一个主权国家集团:四国领导人于2021年 3月首次线上会面,随后于2021年9月举行了首次面对面峰会。2022年3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他们再次线上会面,开创了在“四边对话”框架内讨论全球重大事态发展的先例。

二是建立更多处理具体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四国政府扩大了“四边对话”的覆盖范围,就越来越多的问题建立了正式合作。最初,他们成立了由四国相关机构指定的工作级别官员组成的工作组会议,以讨论新兴关键技术、新冠病毒疫苗和气候变化问题。这三个工作组本身反映了“四边对话”在解决全球性问题(而不仅仅是地区性问题)方面的努力:在四国政府内部和政府之间进行协商和协调,成为非定期会议和正式官僚机构之间的政策桥梁。

自那以后,“四边对话”体系又增加了更多这样的工作组,涵盖了供应链安全、区域基础设施、STEM研究和创新、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清洁能源、海事安全、网络安全、反恐、太空开发和利用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美国政府试图利用“四边对话”体系为整个印-太地区的一系列政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将中国的影响力逐步排挤出去。根据计划,这些区域政策举措将以四国的互补优势为基础。例如,一项雄心勃勃的公共卫生举措将结合美国的技术、日本的资金、印度的生产能力和澳大利亚的物流能力,向印-太地区的柬埔寨和泰国等国提供疫苗。“四边对话”最近还推出了一项STEM奖学金,旨在建立科技合作和能力。“四边对话”还建立了一个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帮助区域内的小国政府更迅速、更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其他一些关于区域基础设施测绘和绿色航运的举措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三是聚焦推进安全领域的合作。这是美国目前最为关心的领域。“四边对话”体系在过去几年就所谓“中国构成的战略风险”进行了最高级别的磋商,并讨论了从印-太地区海上安全到阿富汗局势、缅甸局势以及半岛局势等大量问题。

在情报领域,2021 年9月,四国情报领导人参加了“四方战略情报论坛”。来自四国的高级网络安全协调员于2022年初在澳大利亚再次召开了会议。

在军事领域,马拉巴尔海军演习最初是印度和美国之间的一次双边行动,旨在提高两国海军之间的互操作性,现在由四国海军定期参加。单独的反潜演习通常还包括加拿大和韩国等其他合作伙伴。美日印澳还与法国和英国举行了其他不定期的军事演习,以加强军事合作能力。虽然严格说来,这些军事演习还不是“四边对话”体系的正式分,但在过去两年中,该集团的一些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其他新协议得到了加强。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达成了一项互惠准入协议,允许两国在对方领土上驻军。

最引人注目的是,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加入了被称为AUKUS的安全伙伴关系,以促进潜艇核推进技术的交流,并共享其他关键的先进技术。AUKUS对军事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安排不仅增加了澳大利亚军事行动的潜在范围,而且在未来几十年中也锁定了密切的美澳防务技术关系。

四国集团内部的双边安全关系也得到加强。这四个国家现在有一系列复杂的双边安全安排和相互接触。其中包括年度领导人会议、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参与的所谓2+2对话、军事人员会谈、地面、空中和海上部队的军事演习协议、物流共享协议、情报共享协议,以及关于海上安全、网络安全、反恐和国防技术的对话安排。

四是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印度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临时自由贸易协定,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印度近年来一直抵制参加各类贸易协定,并在2019年退出了由中国参与的15国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二、“四边对话”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迄今为止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成员国,对于进一步增强”四边对话“体系的军事功能依然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他们习惯于将技术合作、公共卫生问题放在任务列表的前排,而有意无意地回避安全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或美国的相关建议。这主要是因为顾忌到其他印-太地区国家(包括东盟)对军事竞争加剧的敏感性和反感,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此外,尽管美国在国防战略和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等关键战略文件中概述了积极的地区议程,但美国政府只批准了有限的国防预算增长,并且欧洲局势势必引起军事资源的再分配。这引发了其他国家对美国是否有能力在印-太地区投入足够军事资源和保持军事优势的疑虑。

美国方面对此并不满意,一直在向办法加速“四边对话”体系的军事化进程。一般认为,在今年5月24日于日本举行的第二次面对面峰会上,美国会提出使”四边对话”进一步正式化、组织化,向一个国家间联盟发展,并且“确保它能够适应地区安全形势的快速变,并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例如区域军事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正在试图利用乌克兰战争作为说服其他印-太国家在共同安全问题上开展更多合作。美国的论点是,中国和俄罗斯一样,都是区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亚洲在中短期有可能爆发同类的战争(指得具体是哪里大家心照不宣);为了遏制中国的地缘影响力不断扩张,“四边对话”应该成为一个类似北约的永久性军事集团。

5月份的“四边对话”线下峰会有几个重要议程,包括《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等多边经济项目,以及从斯里兰卡的不稳定局势到中国最近与所罗门群岛达成的协议等区域事态发展,但美国将其视为“加快安全合作的重要机会”。

目前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对外军事援助仍然有限,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其他问题以及乌克兰的优先事项占据了其大部分资源。正因为如此,美国试图让堪培拉、东京和新德里分担更多义务。此外,美国人认为,乌克兰战争暴露了四国集团在安全领域的不协调性。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了完全一致,而印度基于其自身国家利益,对这一立场保持了距离。美国人试图在“四边对话”体系内对印度进一步施加影响,迫使其改变态度。

总体而言,美国人试图将“四边对话”体系打造成一个具有较强向心力和地区影响力的区域性问题管理机构(以避免中国取得这样的地位)。在5月峰会之后的几个月里,“四边对话”体系将专注于巩固和落实其现有举措,并使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和组织接触。“四边对话”不会增加更多正式成员,而是根据其他国家的需要和意愿,拉拢它们参与现有的活动或项目。

美国提议,四国集团应在其目前开展双边活动的领域加快合作。例如在海上安全问题上,要通过卫星、侦察机、无人机和潜艇传感器提高对海洋的监控能力,并建立信息和情报网络。加强区域安全合作还包括四国通过海上交叉服务、再补给来扩大其军事行动范围;在成员国就近进行船舶修理;更有效地利用海上巡逻机、直升机等通用设备。四国还将通过更好的信息共享、协调行动和海岸警卫队合作,共同应对非法捕鱼、海盗、毒品走私和扩散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四国集团的安全合作将可能超越海洋领域。目前,四国已经组织了涉及外交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武装部队的重要正式对话,正努力在国防部文职官员和情报官员之间建立联系,加强信任和合作习惯。四国集团将深入讨论地区性的潜在危机,并事先阐明成员国对彼此的期望。“四边对话”体系中有可能很快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和快速反应部队,进行应急规划,并开展正式的隶属于“四边对话”体系的军事演习。(在安全问题上向北约模式靠拢)

四国集团将协调加强对印-太地区小国,例如菲律宾的对外军事援助,以减轻这些国家的负担。该集团还必然加强与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合作伙伴以及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新西兰、菲律宾、韩国、新加坡和越南等其他合作伙伴的接触,不断扩展其在安全领域的影响力。

美国还试图将“四边对话”的影响力扩展到全球治理领域。表面的说法是:俄乌战争对能源、化肥和粮食供应的限制,加剧了此前存在的对过度依赖导致的经济脆弱性的担忧。这些重叠的剧变突显了全球供应链对四国集团的重要性。四国集团为支撑全球供应链所做的努力可能会对成员国的经济和战略关系产生长期影响。其潜台词就是研究如何将中俄排除出全球供应链。

截至目前,四国集团还不是一个军事联盟。与北约不同,它不是一个单纯由共同安全保障和共享军事资源定义的集团。但随着四国集团寻求在日益严重的全球危机和印-太地缘竞争中进行合作与协调,它就必然会走上北约+欧盟模式的道路。

这个印太经济框架,与去年那个民主峰会一样,本质上是逍遥镇胡辣汤协会一样的东西。

运行模式是只收费授权,收费通过强推美国的一套标准来开展(满足这些标准就要购买美国的服务)。收来的一部分钱用于逍遥镇品牌宣传,以压倒对面另一个牌子,进一步扩大市场。

所以这个框架能否成功,也和逍遥镇胡辣汤牌匾要卖出去的关键点一样。

一要看美国能不能对不交钱还挂牌匾的摊子进行惩罚,二要看美国的宣传能不能帮交钱的摊子更多卖货。

进行惩罚,包括支持当政者政敌,抹黑现有政府,增加不配合者制裁与关税,制止某些关键技术出口等。

扩大宣传,大家都领会过了,看美国怎么在经济和防疫上吹印度就知道了。

这两点美国实际投入多少?最终效果如何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发布于 2022-05-26 18:33

美国总统拜登20日至24日进行了其上台后的首次亚洲之行,大力推销包藏祸心的所谓“印太战略”,图谋强化同盟关系,搞“小圈子”外交,蓄意在亚太制造分裂与对抗,引发国际社会尤其是亚太各国越来越多的警惕和担忧。

“印太经济框架”受到广泛质疑

23日,拜登在日本东京宣布启动所谓“印太经济框架”。这是拜登此行的重头戏。

这是3月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总统拜登。(新华社发,沈霆摄)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框架可谓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填补了前任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的空白。该框架强调美国主导建立贸易、数字经济等规则和标准,实质是想攫取国际新规则制定权和亚太经济话语权,制造经济分裂。这在新冠疫情冲击经济、迫切需要国际合作的背景下,不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撰文指出,韩国和日本受访者对该框架并不热情,认为美方没有承诺对成员经济体开放本国市场,令人失望。他说,在他走访的企业中,“没有一家能具体说出(印太经济框架)将带来的实质性利好”。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也说,“印太经济框架”缺乏解决东盟各国迫切关心的发展问题和贸易问题的实际举措,与目前亚太已有的一些多边或双边机制相比可谓相形见绌。

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研究员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认为,这一框架的目的是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为亚太地区制定规则,提升美国利益,维护美国全球霸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框架可能不会在东南亚获得太多支持,因为它可能在东盟国家之间制造分歧,危及亚太许多国家与中国之间卓有成效、富有成果的经贸关系。”

印度社会科学院院长阿什·纳拉因·罗伊说,中国是地区内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企图排除中国搞所谓“印太经济框架”是错误的。

“四边机制”峰会煽动对抗

拜登24日在东京参加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这是该机制第二次面对面峰会。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无论是强化“四边机制”,还是大搞“五眼联盟”、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定,本质上都是拉拢盟友搞安全联盟、军事集团,妄图建立“亚太版北约”,这种充满对抗色彩的冷战思维,将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风险。

印度孟买观察家基金会前主席库尔卡尼指出,美国只关心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四边机制”的隐藏议程是创建一个“亚太版北约”,这对亚洲很危险,对全世界也很危险。“因此亚洲所有人民,包括印度和其他国家在内,必须加以抵制。”

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西园寺一晃认为,亚洲正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只要和平环境和合作体制得到加强,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美国主导的“四边机制”和“印太经济框架”是出于冷战思维,将破坏这种发展机遇,只能带来分裂与对立。

美“印太战略”注定失败

此次亚洲之行中,拜登向各方大力兜售所谓“印太战略”,以在这一地区调动更多国家来配合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四边机制”等都是为“印太战略”服务。

分析人士指出,“印太战略”实质是拉帮结伙搞“小圈子”,目的就是围堵中国,让亚太国家充当美国霸权的“马前卒”,本质上是制造分裂、煽动对抗、破坏和平,注定不得人心,必将失败。

马林博格-乌伊指出,美国不断图谋在亚太地区制造分裂和对抗,只会给地区制造分裂和不稳定,增加不确定性,将加剧亚太地区国家的担忧。

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安全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黄载皓表示,拜登此访凸显美国按照意识形态划分阵营的思维,这会加剧世界面临的“新冷战”风险。

汤之敏说,美国意图在亚洲及东盟内部制造分裂对抗,把本地区带上“碎片化”、“阵营化”道路,东盟国家对此尤其应该警惕。

西园寺一晃认为,美国一心想维护绝对霸权,不断推出一些脱离现实的战略和政策,其做法与和平繁荣背道而驰,只能带来分裂与对立、排挤与仇恨。“目前世界面临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重重挑战,只有各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心协力才能应对。”

日本五月末真的非常热闹,鸡飞狗跳,现实日美首脑会谈,紧接着日美澳印首脑会谈,看下来我的感觉是,他们已经把我们和俄罗斯朝鲜自动划分为一体。而且无论是IPEF还是QUAD,针对目标主要都是咱。

俄罗斯经济被霍霍的一溜够了,朝鲜又走大火箭玄幻路线,三个里摆明了接下来要弄我们。而IPEF“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有两个很明显的目的,第一是围堵打击我们,第二个打造强大的供应链。


日本作为“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的核心成员国,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他们自己专家分析这组织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放上来看看↓


日本专家说:构建供应链是IPEF关键问题

印度加入TPP肯定是不可能的,但IPEF却很灵活。实际上这个框架是在美国、澳大利亚、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3个国家加入的。在IPEF中,供应链的构筑是重要的课题,这一点上湾湾不可或缺的。

拜登在访韩时参观了三星公司,因此很重视芯片供应问题。目前日、美、韩、湾湾省,半导体在世界上的占有率占了大半,如果湾湾省加入是最好的,但是目前美国综合考虑下,没让湾湾加入。但是,目前它在IPEF中被认为是观察员角色参加。

日本专家观点:IPEF不能成为TPP的“完全替代”

IPEF是拜登政权因为国内强烈反对TPP而提出的,方式是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合作,建立与中国对抗的经济圈的框架,也就是说,IPEF本质上是一出苦肉计。

关于IPEF构想,值得关注的是不需要美国国会批准程序的框架。其背景是“总统贸易促进权限(TPA)”在2021年7月失效的影响。还有一点,拜登政权想要回避议会批准程序的理由是,11月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

对于历史上对自由贸易持消极态度的民主党来说,在即将进行中期选举的情况下,美国很难重返TPP(特朗普已退群)。拜登政府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绕过议会新建IPEF。那么,IPEF的内容是什么呢。

拜登政权除了与日本深度讨论以外,还与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讨论了IPEF的内容。但是,要说IPEF构想是否能成为TPP的替代,因为它们的DNA不同,所以不能成为完全的替代。但是,TPP作为对中国经济形成包围网,可能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虽然可能真的如日本人分析是一出苦肉计,缓兵计,但疫情之下,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IPEF成员国GDP综合占世界的40%,且围绕着我们形成包围圈,从拜登画饼角度其实还是有点讲头,面对这种打上家门口的仗,如何能打造经得起冲击的供应链体系,才是灾年之下的硬实力。

最后再放下退群小能手↓ 没有它,美国也不可能回不去TPP。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