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最好时代已过去,拿什么支撑起中国经济的未来?

(2018-03-18 22:55:04) 下一个

 

最好时代已过去,拿什么支撑起中国经济的未来?

文章来源:  于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3/18/7075063.html 
从一无所有到富甲天下,李嘉诚创造了华人世界的商界传奇,而综观他的人生经历,可以发现他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三个字知进退。
  香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众多投资都撤离香港之时,李嘉诚却大举进入房地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很多资本因对中国没有信心而撤走之时,李嘉诚大举进入内地价格极低的物业。

  由于其超前的眼光与敏锐的嗅觉,他准确地把握到了资本的风向标,利用当时资产价格低的优势抄了个大底,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相比知道何时该进,他更知道何时该退。当他在60年代进入地产业的同时,也退出了过去经营的来料加工行业,而这当时是人人争抢的风口。

  有人说,李嘉诚退休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但这话其实应该反过来说李嘉诚的退休,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落幕。于是他未雨绸缪,选择退出。

  近年来,李嘉诚却在大举抛售内地资产,同时转战欧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最好的赚钱年代已经远去?

  1

  中国崛起的秘密

  过去三十年,中国从当年那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摇身一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头羊,靠的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因为人口红利。

  这些答案都没错,但让我们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这是得益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

  每一次产业转移,都成就了一个大国。

  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产业转移,从英国到美国。

  这次产业转移成就了美国,使得美国最终超越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但是作为输出国的英国,也留下了精密制造业。

  20世纪50年代起,第二次产业转移,从美国到日本和原联邦德国。

  日本和原联邦德国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作为输出国的美国,也留下了很多高科技企业,比如芯片。
  20世纪60年代起,第三次产业转移,从日本到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等国。

  亚洲四小龙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作为输出国的日本,电子行业迄今为止也相当发达。

  紧接着,第四次产业转移,从亚洲四小龙到中国。

  中国迅速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但作为输出国,尤其是韩国,至今仍然在汽车、手机、电子产品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2年以来,第五次产业转移。

  输出国是中国,输出路线是双线的:低端的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高端的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回流。


  然而,目前中国却已危机隐现国内工厂倒闭、实业艰辛,企业家跑路、资本加速撤离。

  不止是李嘉诚!

  玻璃大王曹德旺跑路了!投资10亿元美元跑去美国开玻璃厂了!

  富士康逐步撤离大陆,在印度建百万人工厂!

  全球知名制造企业又集体唱起了离歌!

  他们的撤离除了撤走巨额投资,这些企业庞大的海外市场也被一并带走,中国面临着制造业倒闭潮和失业潮双面夹击的局面,中国人迎来改革开放后又一次命运大转折。

  2

  压垮企业的几座大山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不能承受之重,才压垮了企业?才让企业被迫逃离?

  「税负重」

  曹德旺为什么走?

  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

  在中国,各种税收不断,把企业压得喘不过气,实体企业家接连呼吁减税!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曾多次呼吁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降低企业投资成本,让企业有利可图!

  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率接近40%的水平,俗称死亡税率。
  除了25的企业%所得税,还有高达17%的增值税,更别提印花税、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其他税种、费用了。

  40%?要知道,除新兴行业以及金融等领域外,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都不到10%,如此高的税负足以让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不堪重负而倒闭了。

  而美国,为了增加就业供给,政府常让利给企业。

  政府对企业不征收增值税,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收只有企业所得税,而特朗普大力呼吁减税政策,永久削减企业所得税,从原先的35%减到20%,令全球企业眼红。与此同时,还有房产税优惠:如果公司达产,30年内将给予3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
  一边是居高不下的税负,一边是吸引力极大的大规模减税政策,难怪企业选择撤离。

  在中国,如此重的税负,实体企业家的心头痛啊!

  「贷款难」

  制造业贷款是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

  但是,众所周知,中国把资金都投入到最能产出GDP的地方,比如房地产市场。

  企业家常常抱怨贷款难。我国制造业投资增幅从2012年起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已下滑至4.2%,五年时间下降了27.4个百分点,2017年虽然有所回升,奈何幅度也不大,仅有4.8%。

  的确难,就算银行愿意贷款给制造业,也是银行贷款给资金利用率最低的国企。

  那民营制造业呢?想贷款,那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融资了,说白了就是高利贷呗!利息翻番,试问哪个企业能有这般利润?

  企业没钱,又何谈研发,何谈创新?从此原地踏步,一蹶不振!

  金融机构成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而实体企业不得不承受危机所带来的伤害。

  金融机构不会破产,但是实体企业不同,他们可能因为银行突如其来的抽贷而破产;

  金融机构不会跑路,但是实体企业可能会被吞噬完最后一点利润后,被逼跑路.....

  金融机构啊,就这样给制造业锁喉!

  「房价贵」

  以前人们都说,没有实体经济的崛起,中国的经济一定不会有未来。

  但现在,世道好像变了,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欲图支撑中国经济的崛起。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中国经济必然发生动荡。

  房地产的大跃进式发展,给制造业企业致命一击!主要体现在用地成本上。

  众所周知,房地产主要有两大用途:居住和投资。而对于制造业来说,当然是其二用途。

  然而,近年来炒房客的存在让房地产开发商疯狂开发新楼盘,房价急速飙升。

  居民因房贷高,会减弱消费能力;而企业因房价贵,会带来的一系列生产成本的上涨。

  要知道,现如今房地产太多了,大块的工业用地大幅减少。既然想要发展制造业,就要有工厂,工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企业难以承受,制造业的发展遭遇瓶颈,要么关门歇业,要么搬到更廉价的地方去发展。

  对实体企业家来说,企业一年辛苦赚个一百万,还要交税,而一个炒房客通过炒卖房产轻轻松松赚几百万。那么,谁还愿意守着实体经济继续干下去呢?还不如把钱转向房地产市场。

  人去厂空,造成制造业的空心化现象!

  实体制造业就此落寞,众企业家纷纷感叹:实干误国,炒房兴邦!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人口红利、成本优势已经丧失,最好的赚钱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国内视角看,又有税负重,贷款难,房价贵的几座大山,双面夹击之下,中国企业岂能不举步维艰?

  3

  拿什么支撑起中国的未来

  不破不立!若是企业出走、产业空心,一个只有金融泡沫的国家,如何支撑的起未来的发展?

  让我们回归理性、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其实,企业的出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低端制造业撤离,就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是过剩产能的淘汰出清。

  然而,高端制造业回流,将新产品,新科技带走,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一个失去了创新与高科技驱动的国家,何谈未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

  古代,各国之间的竞争体现在军事上,谁的拳头强硬,谁就是霸主;近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已转化为资本,谁有充裕的资金实力,社就能发展致胜;而现在,创新已经成为各国角逐的中心,谁能率先突围创新,谁就能占据未来的制高点!

  放眼全球,一场轰轰烈烈的创新竞赛正在激烈角逐之中!

  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德国首当其冲,提出了工业4.0战略,试图摸索未来工业生产的新途径;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也不甘落后,喊出了再工业化能源互联网等口号,发动了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制造业计划;

  在亚洲,日本、韩国紧跟美德的步伐,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而我国,自创见性地制定中国制造2025后,又将供给侧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重点。一方面,从实业入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国企混改、大力扶持创新;一方面,从金融入手,整治金融乱象、打压资产泡沫、促进资金脱虚向实。

  但这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

  企业的负担仍然还很重,还需要进一步减税降费;企业的无谓环节还很繁琐,还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企业的融资还很难,还需要进一步资金支持;企业的地位仍然还很弱势,需要进一步保障权益。

  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浮躁之风还很盛行,一个以炒房为中心的时代,急需让位于一个以实体为中心、以创新为中心的时代!

v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