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之路》(Middlesex)其实是多年前买下的书,却在我的书架上积尘若干年月。转眼之间,这本书获得普利策小说奖也已经是近十几年之前的事情了。作者杰佛瑞·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不是那种多产作家:他1993年出版《自杀的处女们》(The Virgin Suicides),2002年出版《中性之路》,2011年出版《婚姻之谋》(The Marriage Plot),几乎每隔9年才出版一部长篇,应该算得上是用心写作。他本人自2007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写而优则教,也让我对他如何写作更好奇。
一篇小说写什么和怎么写,大约是老生常谈,却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和要素。我很高兴,尤金尼德斯的这本厚达五百多页的《中性之路》,给出了很好的示范,让我颇受启发。很显然,它能获得普利策小说奖,成为奥普拉的推荐书目,完全不是浪得虚名。
一直想当然地以为“Middlesex”是以新泽西州的同名郡县是故事的发生地,却不料在这本小说中却完全是另有所指:一是指主人公的家位于底特律郊区格罗斯波音特(Grosse Pointe)的中性路上(Middlesex Road),更重要的另一所指则是主人公从女性变男性的一段奇特旅程。
小说开篇就特别吸引人。主人公的祖母喜欢用古老的希腊迷信办法预测孕妇腹中胎儿是男是女,而对于主人公卡莉欧珀·斯泰方内迪斯(Calliope Stephanides)的预测就是一个男孩,但主人公出生之后却验证了科学的正确性:是一个女孩。祖母因此唠唠叨叨,怀疑有什么东西不对劲。随着故事发展,我们知道主人公其实是双性人,不过男性特征一直处于隐蔽状态,直到青春期才终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而被医生和父母关注。在纽约,经过性别错乱专家的诊断和咨询,医生断定主人公心理上认同自己是一个女性,因此建议去掉她的男性特征,让她做完全的女性(但不会有生育能力)。但十几岁的女主人公看到了医生的评估报告后,结合自己对医生撒谎的事实,在手术前夜突然离开父母出走,开始了男性生活方式的艰难旅程。
从题材来说,这篇故事以一个双性人作为叙事主角,要辩证人类的性别认证到底是先天生成还是后天培养而致,在通常叙事的时间和地点转换里加入了性别转换,是个十分有挑战性的、相对新颖的主题,也因此成为值得书写的题材。但是作者把故事从历史深处写来,往社会深处写去,朝人性的深处引导,杜绝了作品被归类为低级趣味、话题性读物的可能性。
作者不局限于此,而是又融入主角的祖父母辈和父母辈的故事,同时引入移民背景以及希腊和土耳其的战争,底特律的繁荣和骚乱,越南战争,六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等等重大历史事件。一开始的祖父母是姐弟乱伦而结婚的故事颇让读者眼球乱滚,而希腊和土耳其的战争及其背景,对我这样的历史盲来说,也有很大的开智启蒙之效。美国希腊裔的故事在2002年因为一部《我的盛大希腊婚礼》而广为人知,这本同年面世的《中性之路》,对介绍希腊文化和希腊移民融入美国的历程更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研究价值。
祖父母作为第一代移民,父母辈作为第二代移民,他们如何融入美国,如何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其实是一个永恒而普适的话题。此外,底特律的骚乱之起,又完全不能绕开其间的种族问题,而作者举重若轻,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来交代和剖析人性的复杂,让人颇有眼前一亮之感。主人公的外祖父,一个肤色黝黑的希腊人冒充黑人牧师且大获成功,这虽然是一个插曲,却也给复杂的种族问题注入了幽默和反讽。家族的源起和发展,亲人间的秘密和背叛,也永远是写作者最感兴趣的话题。相对来说,《中性之路》里的家族故事,倒有些滑稽荒诞的意思。祖父母一方是姐弟乱伦结婚,另一方是女同性恋和惟利是图的男子形婚。第二代又是亲上加亲的结合,最后身为牧师、道貌岸然的姑父,勒索敲诈大舅子而导致后者飞车丧命,让人疑惑这是否太过肥皂剧,但作者的文字功力却为这故事攒回了不少可信度。
确定了故事内容,怎么来写这个故事,作者显然是大费脑筋的。比如他本来以第一人称写了好几十页,但终于觉得不合适而改弦易辙。最后,作者在每章里采用双线叙述,一个是“我”这个双性人的当前生活状态,另外则是家族故事的演变。家族故事从祖父母在土耳其的小山村说起,战乱中他们乘船逃到美国,在欣欣向荣的汽车城底特律落地生根。父母辈在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成长、恋爱、成家,中年时期遭遇底特律骚乱,随后在底特律郊区买下豪宅,创建自己的热狗连锁店生意,过上中产生活。哥哥和我这一代人在嬉皮士运动影响下,遽然面对青春期的性和爱。发现自己真实身份的“我”从纽约出走,流浪于高速,在旧金山挣扎了好几个月之后,最后回到底特律郊区参加父亲的葬礼。当前生活状态这条线则是“我”成为一个常态男人之后,在欧洲工作,和现在的日裔女友分分合合,最终“我”将真相和盘托出。这两条线有机地融合到现今和此地,让故事有了相对的终结。
据说小说出版以后,很多人疑惑作者本人是不是双性人,一个重要原因大概是因为他是来自故事里底特律郊区格罗斯波音特的希腊后裔,而他又和和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娶了个日裔老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以自传体(memoir)形式书写小说的本意已经达到了目的和效果。
一篇小说是否具有小说元素,比如隐喻、意象、巧合、意外、新意等等,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中性之路》在这几点上都有不错的例证。比如父亲米尔顿因为底特律骚乱大火失去了父亲经营的斑马小馆,却也意外地获得巨额赔偿,从而得以买下豪宅并开创自己的热狗连锁店。又或者,以姐弟身份发生乱伦之恋的祖父母,在土耳其来美国的游轮上假装偶遇并一见钟情,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求婚大戏,真是叫人发笑又深思的情节。小说里多处引用和指称希腊神话里的人名和故事,比如卡莉欧珀在希腊神话里就是掌管雄辩和叙事诗的女神,卡莉欧珀和她的中学女友参演学校里的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而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安提戈涅就是俄狄浦斯和他的母亲乱伦生下的一个女儿。其它如贯穿祖母一生的蚕蛹,激发父母爱情的单簧管,父亲的系列卡迪拉克汽车等等,不仅衔接和推动故事情节,而且让小说充满具体的物象,乃至隐喻。
西谚有云“魔鬼在细节之中”,一篇小说的成功更依赖于出色的细节。《中性之路》的重要情节也都是通过关键的细节表达和传递,从而把其间的许多重大历史和社会事件讲述得详略得当,场景描写有声有色得让读者如临其境,而许多心理活动也让读者如同在人物角色的皮肤之下呼吸和生存。比如卡莉欧珀受洗之际,忽然如男孩一般撒了一泡尿,且尿在她的姑父、迈克神父的脸上,而迈克神父曾经追求过她的母亲。这么一个小细节不仅隐藏了卡莉欧珀其实是男生,最终要“变性”成为卡尔(Cal)的重大情节,也为迈克神父在卡莉欧珀离家出走之后铤而走险、敲诈勒索大舅子弥尔顿的荒诞情节打下了伏笔。
尤金尼德斯在谈及创意写作的技巧时曾经说,写作就像给你最好的朋友写一封最真诚的信,要对你的朋友绝对真诚,把该说的话都说出来;同是又要对你的朋友充分信任,相信他们的智力足可以理解你想要表达(包括不必说出)的内容。这篇小说在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方面,大约不仅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写作理论的具体阐述,或许也代表了他这理论总结的来源。
阅读英文小说也永远是一个学习语言和风俗的过程。比如,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因为作者多次提及mimosa这种树,我最后不得不查了字典,却恍然发现这就是今年春天我在上下班的路上观察很久的合欢树,甚至还因为这个读了几篇有关合欢树的文章。此树此书,在个人的阅读和生活体验里,从此有了意象性质的关联,不亦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