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ay or One Life

唯读书与写字不可辜负
正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The Fountainhead》 读后

(2017-04-29 06:11:47) 下一个

《源泉》是兰德客观主义哲学的具体化,她认为利已主义是绝对好的道德,任何阻碍个人自由和才华的个人、组织、或体制都是邪恶的。《源泉》是客观主义的寓言,书里每个人都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善与恶。

男主人公洛克的英文是Roark,是Hard 和 Roar的合写。兰德借洛克提出自己的价值观是:人生不是用来服务别人的,而应该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洛克从不屈服或变更他的原则。作为作者笔下的“理想人”,洛克真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崇尚创新,一心做自己风格的建筑,并且从工作本身中获得快乐。他不在乎金钱,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设计,身无分文,建筑事务所破产也无所谓。他情愿去做苦力,也决不出卖自己。那些在常人看来无法容忍的卑鄙行径(比如剽窃他的创作)伤害不了他。他刀枪不入,因为他自己自足,他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他将自己放在他人之上。他傲然独立,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不在乎任何人的误解,他从不解释,他我行我素,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像圣人,虽然他并不信教。但他对自己原则的坚持,又像极了宗教人物,并影响了一批人,他有自己的追随者。多米尼克对洛克就有一种宗教狂热。在某种意义上,洛克像耶稣,他的敌人想要迫害他,尽管全世界都憎恨他,他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按兰德的想法活着。对了,兰德介绍书里每个主人公时,都从他们小时候写起,写成长经历,只有Roark,像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任何负担与牵挂。

关于自私与无私、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兰德肯定人作为个体的价值,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是人人争先创造价值,而不是人人庸碌却追求所谓的平等,将自己托庇于群体。读完,让我这个从小在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熏陶下长大的人,对世界有了一种新的视角。

这本小说里提出了一个词“二手货”,作者认为那些无私的人是二手货,他们看似高尚,实则打击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阻碍社会进步,他们像寄生虫,依靠别人活着。洛克说,二手货的最大敌人就是独立精神。没错,无私、公平、集体主义,说白了就是大锅饭。小说结尾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洛克没有改变地活下来了,虽然这个世界并未改变,相反集体主义和无私利他主义还在兴旺发展,以托黑(Toohey)为首的集体主义已经自成体系,并开始掌权。然而,洛克坚持下来,他没有改变地坚持下来了,这就是胜利。更重要的是,那些邪恶力量并不能摧毁洛克。兰德的哲学并不企图改变这个世界,改变别人的思想。她只想将她的信念传达给那些喜欢她哲学的人,并鼓励他们继续前行。洛克并没有赢得这个世界,他只是努力保卫他自己的思想,激励和他相似的人保持自己的信念。这就是这本小说唯一的胜利。

书中另外两个重要角色华纳德和托黑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有鉴赏美的能力和强大的权利欲。华纳德是媒体大亨,从前也像洛克一样奋斗过,然而在他获得财富后,却选择屈服于这个社会来保持财富,他顺从民意而罔顾自己的良心。在结识洛克后,他从前的心被唤醒,他与洛克成了好友。然而在洛克遇到困难时,最终还是屈从于民意,抛弃了洛克。

至于反面典型托黑,作者借其之手,把通过“出卖灵魂”获取权力的模式阐述得很透彻:统治者通过构建利他主义价值观、颁发奖章,获得被统治者者心甘情愿的臣服。操纵大众,同时又无视真相和理性屈服于他们;公众想要什么样的言论,就给他们什么言论,让他们满意。统治者俯首帖耳,坐享其成;人民拥有一切,被奴役而浑然不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想统治世界的托黑们(左派们),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同样被千千万万民众奴役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相互奴役。世界上不存在独立的人格,人人都是某个他人的奴隶,“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语)。

如果这样说你还不明白,那么请看看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吧。在这个时代,“忽视民意”的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东西却更加可怕,那就是“顺从民意”的狂潮。政客们为了捞选票,不都是取悦民众吗?

说实话,刚开始时我还没明白,只以为托黑是个很高尚的人,因为他也像洛克一样,不在乎金钱。实际上,他利用集体主义、打着无私的幌子,阻挠那些有才华的人,网罗一批庸才为其鼓吹叫好。而他的目的,是权利吗?

小提一笔的奇葩爱情

书中女主人公的爱情观我很难理解。多米尼克爱洛克。但是他们只是私下里见面,表面上,公开场合下,她不择一切手段地破坏他的职业生涯,她不顾一切地想摧毁他?!为了惩罚自己对Roark的欲望,她甚至嫁给了Roark的对手。她的想法是,她爱这个人,她懂他,明白他的伟大,但是她要抢在这个社会摧毁他之前摧毁他。这种爱情我不理解。

兰德的书从未得过什么文学奖,然而在美国却历久不衰地畅销,号称仅次于《圣经》的销量。不足:文学艺术性不强,人物脸谱化,二维化,人性的挖掘并不深刻。其备受推崇的原因还是在于其思想性。我想这类小说主要吸引的是年轻人,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算是励志读物。

兰德的思想在当今左派横行的西方国家里可能快被遗忘了。读她的作品,想像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声疾呼的样子,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夕阳影里一归舟 回复 悄悄话 博主读的书也是偏历史、哲学类的,莫非你就是那个博士中的博士?:-)我也去找来读读。佩服你的坚持,不合流是要点耐力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