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OOM OF ONE’S OWN》 by Virginia Woolf
读这本书,我想到独立与自由。金钱、空间、时间,似乎不能缺。但有这些,并不能保证你写出好作品。人的经历似乎最重要?还有天赋,字大家都会写,文章大家也写过,能成为作家的真不多。好多因素决定。有时间有房间的人一大把,成为作家的少而又少。为此以“这房子就是我的心, 此心不留客”为标题单写了一篇读后感。
《Plot v. Character》 by Gerke
仔细读完了。很容易读的一本书,记了不少笔记。是一本速成通俗小说写作指南,教的全是套路。不过也有些收获,至少它帮助我理清了写作时的思路。这么说吧:它解剖一部通俗小说,小说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物塑造,一方面是情节编排。人物塑造是小说的里子,而情节是呈现在外部的东西,情节用于展现小说人物,人物性格体现于各种情节事件中。有机会我要照他的说法试着创作一篇故事。
《ATLAS SHRUGGED》 by Any Rand
我孤陋寡闻,才知道这个作者,实在不应该。这本大部头的书要终结我这个月的读书计划了。但是小说挺好看。这个女人,再次让我生出感慨,同是女人,差别怎么这么大?!不说她的哲学,单论她的小说,说宏篇巨制不为过,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纵横捭阖,全在她的掌控里。号称在美国仅次于《圣经》,销量排第二的畅销书,畅销了几十年。而反观我自己,尝试写小说,吭哧吭哧,一点点挤,都很难挤出来,怎么这么难。到月底才看了三分之一。一千多页啊,字那么小,排版还那么密!四月份估计就全看她了。
简单说说安兰德:兰德鼓吹“人为自己而活”、“人的最高目的在追求理性的自利”(rational self interest)和“自私的快乐”,兰德主张“理性”(reason)、“自我”(egoism)、个人主义,她对“自由放任”的推崇,正迎合了美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new money们,于是迅速成为热门。而历史永远在重演,如今的川普及其支持者据说都是安兰德的信徒。
再来点她的八卦:安兰德有个入室弟子,N. Branden。布兰登与兰德从“入室”到“上床”,致其妻芭芭拉下堂;后来,芭芭拉将这段灵肉交缠的“欲史”写成《兰德的激情》(The Passion of Ayn Rand),1999年拍成同名三级电影;三级电影!天啊,居然将大师拍成三级电影。另,格林斯潘也是兰德的弟子,但他担任美联储主席后就宣布与兰德划清界线了。唉。
《Exit Right》 by Daniel Oppenheimer
If You Are Not a Liberal at 20,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 Are Not a Conservative at 40, You Have No Brain.
我其实对政治并不感兴趣,然而,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尤其出国后,更为敏感,也开始关注起政治来。从加拿大总理选举到川普成功当上总统再到关于MSL的纷争,我才发现自己原来偏右,原来天真地以为,从红色中国出来的,定然是左的。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我实在是个政治盲。这本书看看也就是看看,根本谈不上了解美国政治,当然我也没时间没兴趣去做全面深入了解,我感兴趣的是他们如何从左到右的,是什么让他们左,然后又是什么让他们右。作者是个左派,但他基本以中立的态度写了六位左派知识分子是如何从左变右的。时间跨度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到现在克林顿时代。更准确点说,是五位知识分子外加里根总统,因为一般很难将里根总统划归知识分子。
决定就此单独写一篇文章。此处不赘言。
电影
本月没看什么特别好看的电影。
《美国牧歌》 改编自普利策得奖作品,菲利普•罗斯的同名小说。伊万 麦克格雷格自导自演。
可惜没有获得太多好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美国反战运动如火如荼。个人的命运与社会政治紧紧相联。瑞典仔(SWEDE)本来有着成功的人生,事业成功,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女儿。可惜女儿成了激进分子、极端分子,极左。最后制作炸弹,杀死几个人,与家人失去联系,在外逃亡。他们这个家因为这个女儿而毁灭掉了。妻子先是痛苦到精神病发作,病好后,彻底放弃了寻找女儿,甚至与他人出轨。只有这个父亲一辈子寻找女儿,看到到处躲藏,活得不像个人的女儿,知道真相仍不肯放手。最后撒手人寰。
正如他说的,女儿被那些极左思潮洗脑了。那个年代的美国跟现在的美国有点类似,历史总在重演,看来没错。
《五十度黑》
跟风看电影果然不行。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故弄玄虚的电影,无法评价。唯一想感叹一下的是金•贝辛格,美人迟暮,好歹当年也是性感艳女一枚,何必把自己弄的这么不堪,接拍这样一个角色。
《INVITATION》
翻译成《复仇盛宴》有点搞,不如译成《致命邀请》。
邪教害人的故事。
《20th CENTRURY WOMEN》
简单说,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加州圣芭芭拉三位女性探索爱和自由的故事。我现在喜欢看这种能让人睡着的电影,慢慢的,没有大场面,不会看后吓得睡不着,也不会让你太投入而哭得不能自己,挺好。三个女人,三个年代的女人, 中间穿插着两个男人。有各人的自叙。我的切入点是母亲与儿子的关系。眼看着我和儿子也即将步入电影里的那个年纪。我希望能继续跟儿子做朋友,虽然现在我一张口,他就嫌我烦。好在是笑着说的。
安妮特•贝宁,怎么老得这么快。又一个美人迟暮。好莱坞花花公子娶的妻子,不应该这么快地老去。
《John Wick》
基努•里弗斯凭借此片,以50岁的高龄成功地重返大银幕。我以前对他的印象是《My Own Idaho》和《Matrix》。我觉得他没有突破。
据说2017的《John Wick 2》以4千万的成本,赚了1.6亿的票房,现在可能还不止了。我找来第一集来看。杀、杀、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地下世界里,没有太多规则,只遵循最原始的一条:有仇必报!看基努里弗斯一路杀过去,据说总共杀84人,杀得痛快!它不谈教义,不会企图向你灌输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失意无聊的屌丝看这样的电影,他多少能获得些弥补。
我看政治书籍正看得无趣,这电影让我彻底放松。因为你知道导演不会让主角死掉,无论他遭遇什么困难,他总会绝境逢生,你就放心地看好了。
看完得出的唯一一个结论:Do not kill a grieving man's dog. 后果不是你能承担的。
本月杂感:
关于写作,李敖说:真正的作家不能靠灵感写作,就像妓女不能靠性欲接客。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有一点,一定要动手,至于是写自己想写的,还是写自己能写的,这并不矛盾。从后者开始,慢慢向前者转,是进步,最后达成自己的愿望。
坐我旁边的同事居然喜欢Raymond Carver,他的电脑桌面就是一张超大的卡佛,我没想到。让他意外的是,我居然知道这个作家。呵呵。于是我们时不时聊一聊文学。问他之后,知道多伦多有家连锁的二手书店BMV,可惜大部分都在DOWNTOWN,但不管如何我还是要去一趟的,等候合适的时机到来中。
民谣歌手周云蓬的首部诗集《午夜起来听寂静》出版,收入1999年至2016年间的诗作。大约是去年民谣歌手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后续效应。他提到他喜爱的诗人,基本我都喜欢,可惜他没有提里尔克。
本月最重磅的新闻,对我来说,应该是纽约书评主编Robert Silvers于3月20日去世。他于1963年与爱泼斯坦共同创办《纽约书评》,并担任主编长达五十三年之久。《伦敦书评》也是他们创办的,不过因为营运成本问题,让其独立了。
自己的写作:
做了个《作家书房》系列,本可以写好多的,但写了几个最有名的之后,其他 的作家的热情就淡了,有时间随时可以接着写。
写了《活埋》初稿。先让它冷静下,有时间再改。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网址: rolia.net/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