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对工农来说文革招生是最合理的

(2024-12-05 17:24:17) 下一个

对工农来说文革招生是最合理的

 

 

 


毛泽东:“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培养大学生的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针:一个方针是,高校毕业生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参加劳动和军训,当普通劳动者或士兵,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一个方针是,从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种通过相互结合的两个方针来培养工人、农民、解放军大学生,或者把大学生改造成为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思路,就是毛泽东设想的“教育革命”的方向。

“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

1972年春,北大、清华招生试点经验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推广。

这种推荐制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尝试。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还有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一经当地“革命委员会”推荐,政治审查合格后,即可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北京大学为第一届工农兵学员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典礼由8341部队的政委、兼北大党委书记的杨德中主持。会议特意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要求大家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争光、争气”,并重点指出: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现在人们一提到工农兵学员,就将其与“走后门”挂钩。其中除有人凑热闹、有人心理不平衡、有人借此做别样文章之外,大多数人是因为不了解当年招收工农兵学员的背景和程序。
   
1968年7月21日,毛主席在上海机床厂工人大学培养一线工人报告的批示上肯定了该厂的做法,要求全国大专院校尽快恢复招生。此即后来启动大学教育革命的“7·21指示”。
   
1970年春天,全国重点院校,如北大、清华、武大、华工等,开始试招工农兵学员,试招人数大约5万人。1971年全国院校基本上都恢复了招生,仅武汉地区就有17所地方院校恢复招生,全国招生人数大约有15万人。1972年之后高校在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拓展,如武汉测绘学院由此前专招部队学员的“军测”恢复为地方院校,不少高校逐渐开办了一些分校,如复旦大学分校、华中师院京山分院、黄石分院,湖医咸宁分院等,全国大专院校招生的人数每年在16万到17万人以上。

从1970年试招到1976年招收最后一批为止,全国大专院校共计招收工农兵学员百万人以上(之前采用的据网友提供的95万人的数字偏低),这还不包括部队院校的学员。全国县以上各类中专从1971年开始全面招收工农兵学员,其中各级师范学校、财贸学校、机械学校、卫生学校招收的人数尤多。从1969年到1976年全国共招收的大中专工农兵学员大约有2300万人。全国县以上的共大(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全国各级各类厂矿企业的工人大学、技校共计培养的工农兵学员也不下2000万人。
     
党的“九大”之后,开始由疾风暴雨式的文革时期进入到继续革命时期,到1976年10月经历了近七年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大批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奔赴五七干校学习提高,然后再根据国家需要逐渐给其分配新的工作,此即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爱说的“住牛棚”;地方各级党委、革委会班子的组成人员为老中青、军干群“三结合”,两套班子,一套人马,内设机构通常是三大组,即政工组、业务组、后勤组,干部人数大约是文革前的三分之一。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下,老干部、老知识分子等社会上层人员不可能大规模搞特殊化,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也不可能搞特殊化。

当年各级各类领导班子的结构安排,既有利于班子成员之间的取长补短和班子内部的相互制约,也有利于班子外部人民群众的大字报、群众组织的批判会等各种“大众民主”的方式随时随地的监督。
   
当年农村基层组织是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大队是党支部和管委会,两套班子一套人马,也就是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兼财经队长、会计、妇联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排长几个人;小队是队委会,干部有队长、财经队长兼仓库保管、会计、出纳、记工员。大、小队干部都在各自所在的小队参加集体劳动,按劳动出勤计算工分,业余时间的开会、做思想工作不计工分;大、小队的日常工作除上级督促外,还要接受住队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监督,毫无特权可言,按现在的说法是既累又得罪人的苦差事。各小队都设有社员大会,队里的大小事情都要经过社员大会同意,会议决定后由队委会贯彻执行,村干部这些人处处都要看群众的脸色行事,事事都要走在群众的前面,叫做“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只有如此这般,才能表示自己在“继续革命”。
   
     当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有着严格的工作程序。每到招生时节,先成立各级由地方、院校、部队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构成的专班,然后层层下发招生文件,规定招生院校及名额、招生对象及条件、招生工作要求、领导责任、违规处分等,报纸、广播配合宣传招生意义、政策、要求等。其中招生条件具体明确,主要是:工作三年或在实践中锻炼三年以上,初中以上文化或同等学力,本人政治面貌、一贯表现(有劣迹者一票否决),家世清白(招收一定比例的可教育好子女除外),身体健康(体检不合格者淘汰),年龄在25岁以下,业余爱好和特长。招生指标层层分配到基层单位。
     
实施推荐时先由公社召开全社大、小队干部会议,传达招生文件和部署推荐工作;然后各小队根据公社的推荐指标及要求召开各自小队的社员大会推荐本队合格青年,没有就不推荐;大队党支部开会对各小队报来的青年比较择优选拔上报公社;公社党委再在各大队报来的青年中进行比较择优,定出被推荐人和备选人上报区党委;区委比较研究确定后,组织对初选人员进行政审和体检;政审、体检中如有落选人员,由区委在各公社报来的备选人员中比较择优补上,再对这轮初选者进行政审和体检,有不合格者仍照上述要求办理;直到推荐的人员都合格后,报县招办审查公布,接受举报,无异议后报地区审定;各地、市招收的人员均确定后,汇集到省招办审核、备案。其间招生院校参与层层推荐人员的业务及能力考核,还有最后的决定(录取)权。

工矿企业和部队的推荐工作也按照这样的程序从基层层层往上推荐。
       
当年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层层把关,至于说到“开后门”的事情,,暗箱操作,偷偷摸摸,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不能说没有, 但操作也相当困难, 各地都有常年的评选先进模范制度, 知青要选模范, 没实干精神很难当选, 就如习近平, 首先必须得到村民认可。当年的推荐工作基本都是正大光明地在群众中进行的,就是有干部子女被推荐上会的,其他条件也得过得去,不是特别优秀的谁也不敢再往上推荐,怕担责任。当时的干部真的要是有一点点徇私枉法的事情,一封信,一张大字报就会了结束这些人的政治生命。一句话, 走后门,腐败是存在的, 但远远没有现在一些人想象 或传说那么严重, 这其实就是改开以后邓某一帮黑文革,黑老毛的结果。

当然,任何工作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现在看来,当年的推荐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多地考虑地区平衡、男女比例平衡、各类群体之间平衡的因素而造成的工农兵学员“文化不齐”的问题,少数学员文化水平太低造成学习困难, 这就是1973年招生 恢复考试的原因, 考试结果也作为重要录取指标(不是唯一), 后来因为张铁生的反潮流,以后几届又取消文化考试?但是“反潮流”后一概排斥试卷, 从而又出现遗漏了一些贤才的问题。所以说任何制度都有缺陷, 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工农兵学员中知青,社会青年和农村青年大约各占1/3, 根据专业, 不同有所差异。干部子女, 尤其是高干子女,大约有1/10, 这些人背景强, 走后门的概率大一些,但他们文化程度高, 见多识广, 多少确有真才实学, 这些人有些有利用关系上大学的, 但说是走后门有些也是说不清楚的。有人理想化要求公平, 实际上任何社会, 任何时代,要做到完全公平,公正 是不可能的, 对一些人看来公平, 另一些人就会认为不公平。

对工农大众来说, 文革时期恐怕是最公平的时代, 但对一些知识分子, 老干部等,受到打压的四类分子等, 肯定就是不公平了。对于那些想通过科举制度出人头地的人来说, 就是丧失了一些机会,也是一种不公平。还有当时虽然有对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要平等对待的政策,但具体执行中, 肯定有部分人因为政治背景, 政审不过关而被大学拒之门外。

最后说一点,工农兵学员的最后录取权还是学校的, 任何走后门的现象 根本上是受制约的。基层推荐的人数和最后录取的比例是3:1,这个原则也大大减少走后门的概率,一般来说, 学校工作人员和基层有瓜葛的人极少。

写此文的目的就是还原一些历史的真实, 如果与事实出入, 也请批评讨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医疗产业化就是要掏空病人钱包







在美国看病贵到什么程度?在美国看病是真的很贵!而走资派特色中国就是向美国学习,改革开放后将医疗产业化了。中国人吐槽国内“看病贵、看病难”,埋怨指责医生冷血、不尽责、只看钱......与此相对应的便是资本主义的美国也一样。美国老师教的中国好学生。

因为美国的医疗体系是市场化的,私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80%,医疗定价是由医院等机构自己决定的。医生和病人之间本质上就是商业行为!走资派特色中国就是向美国学习,改革开放后将医疗产业化了。

另外,美国的医生和医院的费用是分开收的,就诊后半个月你会源源不断地收到从各个地方寄来的账单。在此之前你都完全不知道你这次看病会花多少钱。

美国人有基本医疗保险,政府报销之后也就没多少钱了。确实,有医疗保险之后看病是便宜,但对于没有购买保险的美国人来说,看病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国家会对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相应的医疗照顾,剩余的大部分人需要自己购买健康保险,或者由工作单位为其购买保险。

美国的医疗保险有多贵呢?

大部分美国人参加的都是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会替你交80%左右。但这类私营的保险公司往往价格高昂,一旦离职,个人基本无法承担。

而个体户想要享受医保福利,就只能自己买,一个月的医保费就可能高达1500 到2500美金。

真正生了病,还涉及到你可能有个自付额,或者有些药不报销,有些疗程不报销的问题。

所以,目前有4750万美国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占美国人口的15%。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美国每年会有约190万人出国看病了,毕竟医疗保险不是每个人都交得起的。

新闻:《医保巨头高管当街被杀背后 它们如何掏空美国人钱包?》

12月4日,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旗下的联合健康保险CEO布莱恩·汤普森在纽约曼哈顿的闹市街头,被一名动作极其专业的枪手当场射杀。即使在枪击案频发的美国,这种场面也非常罕见。

但汤普森之死在美国引起的轩然大波——很多网友并不掩饰自己的幸灾乐祸——并不仅仅因为场面的戏剧性,更因为联合健康集团乃至整个美国医疗体系遭遇的天怒人怨。

或许中国人对联合健康集团并不熟悉,但它作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私营健康保险集团,位列财富五百强全球第8,其市值也超越甲骨文,位列全球上市公司第16名,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巨无霸公司。汤普森本人年薪高达1000万美元。

尽管商业上无比成功,可是联合健康集团近年却饱受美国民众声讨。由于凶手尚未归案,目前其作案动机依然不为人知,但不少网民已经开始借机表达了对于联合健康和美国医疗的不满,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联合健康公司恶贯满盈,高管被刺数量还是太少的极端言论。

联合健康和美国医保,究竟做错了什么?

美国特色HMO模式

美国网民对于健康保险综合体的不满并非空穴来风。

翻看美国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以联合健康为首的健康产业股在前十大营收股中占据了四席,在前25大中更是占据了8席,和埃克森美孚,苹果,沃尔玛,亚马逊等全球知名巨头旗鼓相当。

医保巨头高管当街被杀背后 它们如何掏空美国人钱包?

仅仅联合健康一家的年收入,就超过了苹果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把整个美国银行和通用汽车的年收入加起来也才勉强和联合健康一家打平。更为夸张的是,即便是如此巨额的收入水平,联合健康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依然没有超过15%,美国健康综合体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作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医疗巨无霸,成立于1974年的联合健康到底如何在短短五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如今的规模,又为何在美国民众严重风评不佳,成为了美国人声讨看病贵的情绪出口?

想要解释目前美国看病贵的问题,需要把视角拉回到20世纪80年代。

和中国不同,美国没有全民基本医保的概念。美国医保分为Medicare(医疗照顾)和Medicaid(医疗救助),前者仅针对65岁以上老人,后者则针对残疾人,儿童,低收入人群,整体覆盖人群仅有30%。其余70%美国青壮年则需要自行解决医保问题,方式则是付费购买医疗保险。

20世纪70年代,美国健康险采用“实报实销”的模式,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导致“大处方”、过度医疗等乱象,医疗费用的增加亦导致保险公司承压。

1981年里根上台后,奉行自由主义的里根在医药领域大幅度削减政府投资的同时,对于政府监管也进行了大量的放松,诸如取消了对于公立医院和保险公司的非盈利要求,放开了医疗企业的经营限制,鼓励投资者开设盈利性医疗机构……这个模式后续被称为管理式医疗(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简称HMO)。

而美国联合健康也代表了HMO的一种典型模式,即建立一个“保险+健康/医疗”的开放式平台。

简单来说,联合健康保险会对病人的处方进行审核,防止医院漫天要价,识别不合理用药、为客户寻找更高折扣的替代药品,从而控制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提高业务利润,实现患者和保险公司的“双赢”。

是不是听着还挺美好?

不过,从美国人民的实际体验和网友不断的吐槽来看,HMO显然并没有实现联合健康所宣扬的“双赢”。

所谓降本增效,实际上变成了联合保险的开源节流:一方面,医疗机构通过降低服务质量来实现所谓的给消费者省钱;而在保险层面,则通过频繁的拒保,设定赔付条件,指定医疗机构才能赔付等方式来给患者增加赔付门槛,实现多收保费少赔付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操作,以联合健康为首的医疗综合体一手赚医疗的钱,一手赚保费的钱,实现了自己赢两次的“双赢”。但是对于盈利的追求依然让他们在各个层面展示出了其对患者的漠不关心,为了提高营运效率,美国大健康集团均在一定程度采用了算法而不是人工或者专家审核保险理赔申请,这也引发了大量的投诉和纠纷。

2023年8月,美国第四大健康保险巨头信诺集团(Cigna)就在美国加州遭遇了集体诉讼。该指控指出,信诺正在使用一种叫做PxDx的智能自动化系统来复核患者的医疗保险索赔,并导致大量索赔需求被拒绝。

档案显示,仅仅在2022年头两个月,以Dr. Dopke的名义拒绝的保险请求多达121000例。根据一份在信诺内部流传的表单,在这两个月中,三名信诺的医生通过PxDx系统拒绝了共30万例保险请求——平均1.2秒拒绝一个,导致了其拒赔率上升至20%,远超行业5%的平均水平。

监管真空下的垂直并购

而除了在保险业务上压榨用户,之所以将联合健康等公司称为健康综合体而不是保险公司,则是因为这些企业在保险业务之外还有另一块核心业务,即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药品福利管理业务)。

所谓的PBM,指的是通过组织会员加入,PBM机构可以集中向医药公司采购处方药,双方通过谈判决定哪些药物进入保险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哪些药品能够在特定药房上架,最终让用户享受到相对低价的处方药,可以理解为美国版市场化的医药集采。

只不过,相比中国医保集采时常出现的灵魂砍价,药价打骨折的情况,美国的PBM则恰恰相反,越集采药价反而越贵,这又是为何呢?

答案就在PBM的商业模式里。我国的集中采购核心目的是给医保和患者省钱,所以在一致性评价通过的前提下,基本是价低者得标。但PBM作为盈利机构,药厂想要中标的标准,则是谁给PBM的回扣高谁中标。

在美国,药厂给PBM回扣这个事情不仅合法,而且是可以公开讨论的内容。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2 年以来,品牌制造商向PBM、付款人、供应商、政府和其他方面的总回扣、折扣和其他付款增加了两倍,到2021年达到2360亿美元。

尽管PBM严禁制药企业公布成本和回扣的细节,但是消费者手中的药价越来越贵是不争的事实。换句话来说,最终药厂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和PBM机构一起瓜分了这部分利益。

作为一款肾上腺素注射药,Epipen十年涨价5倍,售价超过600美元,而据传其成本价不超过35美元。美国有超过100万人对这个药物存在刚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药价上涨而无能为力。

在一次针对其价格的国会听证会上,制药企业代表公开喊冤表示,在608美元的药价中,334美元属于支付给PBM的回扣,因此涨价合情合理。

那么有没有可能药厂绕过药房自行开发渠道上架呢?答案是几乎不可能也没必要。

从里根时期开始放松管制,到21世纪以来加速整合,美国PBM逐渐被少数大公司主导。当前美国三大PBM,CVS Caremark(CVS Health)、Express Scripts 和 OptumRx(联合健康旗下公司)的合并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48%增长到如今的85%。也就是说,一个处方药想要出现在药房,就绕不开联合健康为首的健康巨头。因此药厂与其选择抗争,不如加入利益联盟,和联合健康一起收割刚需药品的患者。

因此,以联合健康为首的美国健康综合体,几乎垄断了除了制药外所有的健康上下游环节,通过保险公司限制投保人必须前往自家药房,将消费者牢牢地套死在自家的体系循环中,并在各自环节分别收割消费者,实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政府为何缺位?

那么面对医疗资本的抱团收割,美国政府对此是否有所察觉和行动呢?

实际上,对于医疗问题,各界美国政府都曾经付出过努力,但是从结果来说又都留下了后门,可谓连治标都没做到,更别说治本了。

以民众抱怨的保费贵为例,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 (CMS)曾经出台过行政令,要求保险公司的利润率不得超过20%;同时反垄断部门也出台了规定,要求美国保险企业不得通过收购同行实现垄断。

实际上,无论从行业市占率来看,联合健康的市占率目前依然不超过15%,前九大保险公司市占率不超过45%。而翻看保险业务,联合健康的利润率也并未超出20%的红线。但是为何民众对于看病贵的抱怨反而愈演愈烈呢?答案就法案的细节中。

2010 年,奥巴马的《平价医疗法案》将医疗保险公司的利润限制在保费的15%至20%之间,具体取决于医疗方案的规模。但该法案对医生或其他中间商的收入没有任何限制。

因此各大保险公司纷纷下场,成立自己的医生网络和中间服务集团,前文提到的Optum就是联合健康的上下游业务主体,通过将利润转移到其他环节来满足保险业务的利润率要求,最终反而实现了更强的垄断和更高的利润率。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美国前九大健康综合体花费了3250亿美元购买了大量的医疗上下游企业,包括并不限于保险公司,药房,医疗中心和医疗辅助机构。

以联合健康为例,截止2024年,其医疗网络下已经有7万名医生,通过联合健康的渠道,从看病,保险,买药一条龙服务都可以在同一个体系下实现,对患者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也变相可以在全方位榨干客户的所有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为了追求更强的利润,包括联合健康在内的多家健康巨头还会选择放弃某些不赚钱州(以中西部州为主)的业务,也就是放弃了当地的居民。这进一步的导致了这些地区居民医疗成本上升,让其看病更贵更难。

2016年,联合健康就宣布,鉴于奥巴马医改对其业绩的拖累,退出了全美22个州的医保业务运营,随后导致诸多同行效仿。这也导致美国多个州出现了仅剩一家医保服务机构从而涨价的情况,尽管该医保机构费用由政府拨款,但是考虑到政府拨款来自税收,纳税人最终还是自己为涨价的保险买单,这也是奥巴马医保最终几乎让所有人都不满意的原因。

1980年到2018年,美国人均医疗支出增长了4倍,而美国人均寿命预期则常年在发达国家垫底。

2021年,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会上谈及美国疫情时表示,我们将17%的GDP支付在医保上,很多国家超不过11%,而疫情来袭时我们的死亡人数占全国人口的人数比好多国家都要高,所以我们医保投入很大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本次联合健康高管遇刺,虽然可能是一个偶发事件,但是其遇刺后的网络民意则是对美国医疗集团长期蚕食美国民众的一次爆发。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工农兵学员的历史缺乏官方记载







工农兵学员的历史,目前还缺乏官方的记载,大多是私人记录。

说起工农兵学员,很多人想到的是“白卷先生”张铁生,其实从1966年文革全国停课开始,到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一共有94万工农兵学员,其中也有很多成为学术和技术骨干。

1970年,北大、清华两所大学提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具体意见(修改稿)》,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指出招生办法为“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简称“上、管、改”。

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不再进行考试,直接从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中推荐,名额由中央给各部、各省和部队分配下去,再由它们逐级向下分配名额,网上资料称一直分配到县和师级。但实际上,名额分配在很多地方一直分配到工厂和生产队。由于名额很少,所以很多几千人的工厂也只能分配到一个名额,农村到大队一级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名额。

这段历史,目前还缺乏官方研究和记载,大多是私人记录。但记录者大多是工农兵学员,对于如何分配名额,如何招生,不甚了了。

转载《私人记录:文革中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回忆》{一}

作者:岁月的泡沫

工农兵学员的历史,目前还缺乏官方研究和记载,大多是私人记录。但记录者大多是工农兵学员,对于如何分配名额,如何招生,不甚了了。我父亲在朝阳师范当老师时,曾多次参与、负责招生,对朝阳地区招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他的这段回忆也因此较有价值,作为一个时代的私人记录,也值得参考。

工农兵学员上学时受到欢送的照片

文革中的94万工农兵学员

说起工农兵学员,很多人想到的是“白卷先生”张铁生,其实从1966年文革全国停课开始,到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一共有94万工农兵学员,其中也有很多成为学术和技术骨干。

大陆从1966年文革开始,取消高考,直到196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一篇文章的编者按中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后来人们把毛泽东这段话称为“七二一指示”。

但直到1970年,北大、清华两所大学提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具体意见(修改稿)》,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指出招生办法为“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简称“上、管、改”。

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不再进行考试,直接从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中推荐,名额由中央给各部、各省和部队分配下去,再由它们逐级向下分配名额,网上资料称一直分配到县和师级。但实际上,名额分配在很多地方一直分配到工厂和生产队。由于名额很少,所以很多几千人的工厂也只能分配到一个名额,农村到大队一级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名额。

这段历史,目前还缺乏官方研究和记载,大多是私人记录。但记录者大多是工农兵学员,对于如何分配名额,如何招生,不甚了了。

我父亲在朝阳师范当老师时,曾多次参与、负责招生,对朝阳地区招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他的这段回忆也因此较有价值,作为一个时代的私人记录,也值得参考。

1971年,我父亲就曾参与招生,由于招生的工作很累,没什么人愿意干,第二年学校领导和工宣队就让我父亲负责,与同事房老师一起去朝阳市北票县(现北票市)招生。当时的工宣队李队长安排我父亲要招“又红又专”的学苗,“入学后他们不仅要上大学,还要管大学”。而学校领导刘书记则仅仅表示,大事儿向学校汇报,小事儿自己作主。

01 class 到北票招生

这次招生是在北票县,北票即使在朝阳这个贫困地区,也是最穷困的县。因为穷,北票是辽西北接收下乡青年最多的县。

到北票县城的时候,来招生的各校工作人员已有二十余人,其中大部分是省内的,还有四五位来自北京和哈尔滨。

人员聚到一起后,在北票县教育组房组长(原教育局长)主持下,开了一个招生工作会,会上房组长介绍了北票市生源情况。北票县是辽西地区接收下乡青年最多的县,有七八万之多,大都来自沈阳、大连两市,还有几千名北票本县的下乡青年。北票是个大县,还乡青年也不少,想上大学的青年很多,对这次招生,县里很重视。

北票县的名额分配办法,是将上级分配他们县的招生名额,依据各公社青年总数,按比例公平分配下去,然后公社也依据这个原则,公平分到大队,大队再分到小队。为防止出现问题,尽量做到合理。

当时农村各大队有贫下中农协会,小队(生产队)有贫协小组,会长和组长是队里的主要干部之一。

接到具体名额后,小队先召开贫协小组开会,然后让青年自己报名,再召开贫下中农全体大会,对报名者进行评议,之后将大家认可的人选报到大队。

接到小队报告后,大队召集贫下中农代表、大队全体干部和各小队队长,以及小学老师(让小学老师考核报名青年的文化程度)共同研究评议。对没什么争议的报名者,由大队统一报到公社;对有争议者,让其来大队介绍自己基本情况并接受询问。

公社在审核名单后,如果认为没什么分歧,便统一报到县里。

房组长说:“我们这项工作做得很扎实,你们可根据推荐表进行录取。如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共同商量一起研究解决。”

会上,由招生学校人员组成招生工作组,组长由辽宁中医学院副院长刘天瑞担任,由我任副组长。

让刘天瑞担任组长,一是考虑他级别高;二是考虑到他们学校来的人多,有七位。由我担任副组长,则考虑我是本地区最大学校的代表,我校此次从北票县招生56名,招生名额最多。

另外也考虑到,我校从北票招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回北票工作。我当副组长能方便招到好学生。这些毕业后回到北票都是房组长的兵,所以房组长对我表示,一定支持我的工作。

为避免招生工作受到干扰,招生组办公地点不设在县城,而设在县城周边的公社。

朝阳师范、辽宁中医及沈阳音乐学院三所院校办公室设在大坂公社。大坂公社是距北票县城最近的公社,有六公里远。每天县教育组会派一名工作人员来大坂公社,互相沟通情况。

02 class 农村仍尊重教师 虽然农村也要批判知识分子、批判教师,但农村还是很尊重教师,下乡知青和还乡青年更愿意报师范学校。

我们的工作程序是先看工农兵学员入学推荐表,然后由学校录取,最后同县里一起研究后定下来。

工农兵学员推荐表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推荐意见,内容主要填写被推荐人的自然情况,并附上各级部门对被推荐人的评议记录。

二是政审、体检情况。

三是北票县自己规定要填写的内容,让被推荐人自己填写。如因政审、体检、文化程度达不到录取学校要求而未被录取者,可再报一所学校。但这一志愿能不能录取,要看运气而定。

拿到登记表后,我整体浏览一下,发现第三栏中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报的是朝阳师范。当时我很吃惊,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一问才知道,招生学校虽有大学和中专之分,但标准却是一样的,不考虑年龄、文化程度。而还乡青年大多不在意大学、中专的差别。

对大部分还乡青年来说,在他们家乡,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是公办教师,不但有工资、能吃供应粮,还有寒暑假。而如果去了工学院、商学院,毕业后要去当工人、营业员,工作累,工作时间长,还没有公办教师待遇高。

虽然当时农村也批知识分子、批教师,但教师还是受尊敬。在他们眼里,念师范毕业回乡,比大学毕业留在外地强,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外地是什么样。

城里下乡青年报的志愿,大多是他们家乡的院校,他们也不计较是大学还是中专,在他们的思想里,能离开农村回城读书就行。别说能回家读书,哪怕回家扫大街都行,更不管大学和中专的差别了。

和刘天瑞混熟了之后,我就问他“红”和“专”的标准是什么,并告诉他,我们工宣队长特强调要招“又红又专”的学苗,我不知道如何掌握。

刘天瑞笑了笑说:“那好办,‘专’挑学历高的,有高中生就不要初中生。‘红’你自己掌握,能被推荐上来都是‘红’的。”听后,我就知道怎么办了。

1971年2月4日,山东烟台地区从工人、农民中推荐选拔出136名青年上大学。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蒋介石国民党当年带走多少黄金








蒋介石国民党当年带走了多少黄金?

大约300多万两黄金及两亿美元外币(带走的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海外资产、人才、技术没有算在内)。

蒋介石国民党逃往台湾时拿走了中国大陆15年开采的黄金总量。

《蒋介石国民党逃往台湾时拿走了中国大陆15年开采的黄金总量。》

《蒋介石国民党逃往台湾时拿走了中国大陆15年开采的黄金总量。》

《蒋介石国民党逃往台湾时拿走了中国大陆15年开采的黄金总量。》

按当时价格计算,折合10亿多美元。

二战后重建欧洲,美国提供了50亿美元。带来了西欧战后的繁荣。

西欧的人口大约是台湾人口的15倍。也就是说,按人头算,台湾重建的资金是西欧国家的3倍。

比较一下就可知道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资金。

这笔钱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用5.4亿中国人的钱来养活1千万台湾省人,台湾的日子当然容易过了。

这笔钱现在的价值应是多少呢?在美国,当时一分钱能寄一封信,现在要35分。50年前值一万的房子现在要卖30多万。

当时用10亿美元平均投入道琼斯各股,现在的价值是2000多亿美元。

当时国内黄金行业使用的计量标准不是1千克等于10两,而是1千克等于32两,每两折合国际制单位为31.25克;一盎司=28.35克,一吨约合35273盎司;

截至2007年中国的官方公布黄金储备数据为黄金600吨。

1949年台湾人口为600余万人,至1952年全岛人口为800余万人。

1949年中国大陆地区人口为5亿4千万。

到这里既1964年,中国大陆才生产黄金88050千克合2817600两,刚刚超过运到台湾的黄金数量。

换句话说就是蒋介石国民党逃往台湾时拿走了中国大陆15年开采的黄金总量。

这还是中国基本安定的15年,开发技术和能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才能得到这个产量。

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国民党带走的黄金2775358两,是何等惊人的数字。所以说"蒋介石国民党运走的黄金不算什么"的人,是极为不负责任的人。


《转贴》彻底掏空国库,蒋介石国民党当年带走了多少黄金?

新中国建国之开始,国库缘何空虚?人所共知的原因是老蒋去台湾时带走了大陆几乎所有的黄金白银外汇储备。这笔钱有多少呢?大约300多万两黄金及两亿美元外币(带走的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海外资产、人才、技术没有算在内)。

按当时价格计算,折合10亿多美元。二战后重建欧洲,美国提供了50亿美元。带来了西欧战后的繁荣。西欧的人口大约是台湾人口的15倍。也就是说,按人头算,台湾重建的资金是西欧国家的3倍。比较一下就可知道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资金。这笔钱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用5.4亿中国人的钱来养活1千万台湾省人,台湾的日子当然容易过了。

这笔钱现在的价值应是多少呢?在美国,50年前一分钱能寄一封信,现在要35分。50年前值一万的房子现在要卖30多万。当然,这些只是个例,不能作为一般的算法。

比较简单的算法是假定道琼斯指数能代表一般的投资回报。那么,50年前用10亿美元平均投入道琼斯各股,现在的价值是2000多亿美元。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请大家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国内黄金行业使用的计量标准不是1千克等于10两,而是1千克等于32两,每两折合国际制单位为31.25克;一盎司=28.35克,一吨约合35273盎司;

2、截至2007年中国的官方公布黄金储备数据为黄金600吨。

3、1949年台湾人口为600余万人,至1952年全岛人口为800余万人。

4、1949年中国大陆地区人口为5亿4千万。

一、蒋逃台到底带走了多少物资!

以下资料来源《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第五章国家垄断资本第五节官僚资本的崩溃:

自1947年2月,国民政府实行紧急措施方案后,即出现资金逃流海外现象。随着军事上的惨败,逃资更加剧。据1949年3月25日联合社报道,国民政府的金银外汇储备2.75亿美元,在上海保管者不过1/3,约0.73亿美元的储备已运台湾,余均存国外。

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两次下令用轮船从上海运走国库黄金2775358两、银元1520万枚、美元1537万元、珠宝以及大量外汇,总价值约5亿美元。" (可以说,277万两的黄金数目确实是当时中国国库的绝大部分储备。据后来中国国家档案馆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时,在国库中只接收了6000多两的库存黄金。)

当然还有"在上海解放前的几个月里,蒋介石动用军舰将大批机器设备、布匹等物质向台湾转移,仅从上海一地就装走了1500多船。蒋介石还逼迫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将一些重要的工厂拆迁运台,将珍藏在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宫所藏历代古玩字画精品,包括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等1424箱,图片画册1334箱,历史档案204箱,合计文物23万多件全部抢运到台湾。"

另据最近一些资料表明,蒋逃台后继续鼓吹"继承中山先生衣钵"等等,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共产党的妖魔化宣传,使很多海外华人对共产党缺乏了解,大量捐款献金给蒋和台湾当局,这一笔资金在当时当时已经累计达10亿美元,还有国民党官员包括蒋、宋等人在大陆搜刮的财产也有数十亿美元,这些构成了当时台湾的经济底子,为了阐述我的观点,我取这些财产的价值为10亿美元。

现在看一下大陆有多少黄金呢?据《我国黄金市场改革的基本历程》等文史资料记载当时"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黄金储备只有6000多两,折合0.1875余吨,这是大陆的经济底子。

现在我们在看蒋带走的黄金2775358两,也有人说这不多,蒋介石国民党等某些人带走的是黄金,不是还有金矿么。那我们看看建国15年来的黄金产量:

中国历年黄金产量(单位:千克):

年份 年产量 增减(%)累计产量

1949 4,073 - 4 073
1950 6,508 59.78 10,581
1951 6,821 4.81 17,402
1952 6,452 -5.41 23,854
1953 5,440 -15.69 29,294
1954 4,812 -11.54 34,106
1955 4,721 -1.89 38,827
1956 5,511 16.73 44,338
1957 5,541 0.54 49,879
1958 6,885 24.26 56,764
1959 6,590 -4.28 63,354
1960 6,498 -1.40 69,852
1961 3,653 -43.78 73,505
1962 3,653 0.00 77,158
1963 5,024 37.53 82,182
1964 5,868 16.80 88,050

到这里既1964年,中国大陆才生产黄金88050千克合2817600两,刚刚超过运到台湾的黄金数量。

换句话说就是蒋介石国民党逃往台湾时拿走了中国大陆15年开采的黄金总量。

这还是中国基本安定的15年,开发技术和能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才能得到这个产量。

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国民党带走的黄金2775358两,是何等惊人的数字。所以说"蒋介石国民党运走的黄金不算什么"的人,是极为不负责任的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