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就在中国共产党内》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这个理论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即《资产阶级就在中国共产党内》!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由必须:用事物矛盾的法则来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无产阶级专政下必须坚持继续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资产阶级就在中国共产党内》!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二: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政治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三: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基本任务之四: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必须加强人民武装力量建设。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基本内容组成的。
其中,这个理论最特出的部分,是关于“资产阶级就在中国共产党内!”的论述。
《资产阶级就在中国共产党内》!
毛泽东几乎在他生命的尽头,发表过一系列关于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讲话,这些讲话在毛泽东的有生之年被整理为《毛主席重要指示》,成为当时全国人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指示。
其中,毛泽东在谈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毛泽东说道:“列宁说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我们自己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来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毛泽东年谱》 第六卷 第640、641页)
“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毛泽东圈阅同意,由姚文元撰写并以他的名义发表的《论林彪反党集团的基础》和张春桥撰写并以他的名义发表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两篇文章,其实已作了较好的阐释。
姚文元的文章认为,林彪反党集团就是党内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代表,“林彪反党集团不但代表了被打倒的地主无产阶级复辟的愿望,而且代表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篡权的愿望,他们身上具有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的某些特点,他们当中若干人本身就是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的某些口号适应和反映了资产阶级分子和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党内之所以能够产生资产阶级,是因为中国社会有着产生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根源和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国际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影响的存在,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政治思想根源。而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则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重要的经济基础。”
而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就是“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二重性,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分配和交换方面不可避免还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应当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以便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缩小三大差别,缩小等级差别,逐步创造消灭这种差别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
如果不是这样,相反地,要求巩固、扩大、强化资产阶级法权及其所带来的那一部分不平等,那就必然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少数人在分配方面通过某种合法及其大量非法的途径占有越来越多的商品和货币,被这种‘物质刺激’刺激起来的资本主义发财致富、争名夺利的思想就会泛滥起来,化公为私、投机倒把、贪污腐化、盗劫行贿等现象也会泛滥起来,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原则就会侵入到政治生活以致党内生活,瓦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会产生把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和把劳动力当作商品的资本主义剥削行为,就会在某些执行修正主义路线的部门和单位改变所有制的性质,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情况就会重新发生。
其结果,在党员、工人、富裕农民、机关工作人员中都会产生少数完全背叛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暴发户。”
张春桥的文章认为:中国的所有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政权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商品经济制度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温床,这就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产阶级能不能战胜资产阶级,中国会不会变修正主义,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在一切领域、在革命发展的一切阶段始终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而什么是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最简单的概括,就是马克思一八五二年给魏德迈信中讲的那段着名的“四个消灭”的话。
因此,“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这既可以看作是毛泽东的政治遗嘱,又可以看作是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精髓和绝响。
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毛主席是最讲路线的,认为路线决定一切,路线对了,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路线错了,有了人枪也会失去。毛主席这位路线大师,一生都在为制定正确的党的路线在奋斗。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以后,我们发现,毛主席一生都在依靠正确的路线吃饭,而毛主席晚年为党制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路线和经济路线组成。
毛主席制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路线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毛主席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这条党的政治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相当长、三个存在,四个要和三个讲”。
毛主席制定的社会主义经济路线是:“鼓足干劲,立足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虽然,毛主席将党的政治路线与经济路线只是分开来讲而没有综合起来表述,但谁也不能否定这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路线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性。
毛主席制定的这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路线既讲政治路线,又讲建设路线;既强调社会主义的政治、社会主义不断革命的根本原则和方针,又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毛主席的说法,“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既强调了政治是方向、是统帅,“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又突出了经济建设,要“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这是毛主席阐发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具体揭示,是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具体体现,完全是一个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实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路线。
《原创 三线建设与华蓥市的建立 》来源: 草根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一个伟大历史壮举,是党中央为加强国防建设,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布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85年在四川东部华蓥山诞生的华蓥市,就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三线建设留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活标本。
它见证了三线建设苦难与辉煌的历程,凝结了创业者的理想信念与精神风范,展现了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给革命老区带来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通过这个活标本,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华蓥市的前世今生,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三线建设者们为祖国和人民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特别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典范奇迹,为华蓥建市培育了强大的根基和本源。因此,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华蓥市的建立;没有三线建设的基因元气,就没有华蓥市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涅槃重生。
一、三线建设者满怀爱国激情建厂,在华蓥率先走出了一条“工农结合”之路,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工农示范区,成为华蓥的立市之本。
三线建设布点华蓥。三线建设是以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帝国主义侵略而实施的总体战略布局,主要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涵盖了内陆腹地的13个省和自治区。中央在四川确定的三线建设重点项目为“两基一线”,即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以及成昆铁路。1964年9月11日,西南三线建设筹备小组成立“以重庆为中心的工业配套工作组”。
1965年1月25日,工作组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以重庆为中心常规武器配套规划情况的报告》,按照中央提出“靠山、分散、隐蔽”的布点要求,确定了以靠近重庆的华蓥山为中心,在周边各县选定了新建(包括迁建)冶金、化工、机械32个三线建设项目。其中将9个光学仪器厂集中分布在广安、岳池县所辖的华蓥山境内。
华蓥山是四川东部的主体山脉,绵延数百公里。广安、岳池县在华蓥山中段,有渠江和嘉陵江环绕,在中国革命史上载誉着华蓥山武装起义和红岩英烈的光辉业绩。华蓥山是川东自然资源丰沛的山区,已探明的矿藏达30余种,尤其是煤、铁、盐、石油、天然气、石灰岩储量大,品位高。
但由于山高地险,交通闭塞,当地群众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1964年秋,重庆地区常规兵器配套建设指挥部的选址工作组,深入到岳池县所辖的庆华、溪口、高兴和广安县所辖的双河、古桥、禄市、天池、新桥、梭罗等公社进行实地勘察,按照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废旧厂房的原则,分别为9个军工企业选址,于1965年初报经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批准后,明光、华光、金光、江华、红光、兴光、永光、长城、燎原光学机械仪器厂陆续开工建设。
满怀爱国激情艰苦创业。从1965年初春开始,各军工企业的建设者陆续开进华蓥山,广安、岳池县委积极支持配合,分别成立了支援重点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民工和地方建筑材料、粮油及副食品供应,并派出人员驻各厂工地现场协调工作。
首批三线建设者来自北京、西安、长春、包头等大中城市,绝大部分是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他们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满怀为国奉献的热血理想,在这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极差的蛮荒山区与当地民工一道,不畏艰险,开山平地、筑路建房。并通过夜以继日、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和大会战的方式,快速高效地完成了“三通一平”任务。在建厂过程中,三线建设者们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先建厂后建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大炼钢铁时遗留下来的旧厂房,进行加固改造,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建设上。
修建车间厂房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一间厂房刚完工,机器设备马上搬进去安装,努力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完成车间生产达标能力。在住房建设中,他们借鉴当地农民建土坯房的传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解决了山上供水、供电和运输困难等问题,修建起了一排排“干打垒”职工宿舍。“三块石头支口锅,烛蜡炼油照被窝,住的帐篷干打垒,喝的河沟地表水。”就是他们当时在工地上生活的真实写照。
随着三线建设各项工程的推进,搬迁到华蓥山生活的工人、技术人员及其家属迅速增多,给山区带来了粮食、蔬菜、油料等各种生活物质供应更加紧缺的压力,而且这个问题不可能长期依靠外地运输来解决。
于是,军工建设单位就与地方党政开始共同探索工农结合、厂社结合的路子,实行厂社挂钩、以厂带社、亦工亦农,这既加深工农的团结友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解决了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1965年11月,中共广安县委率先宣布双河、天池、禄市三个公社分别与明光、华光、红光三个军工企业试行厂社结合,并正式建立了相互参加管理协作机制。
工农结合成为时代典范。由于华蓥山的三线建设启动早、进展快,投产迅速,很快受到西南三线建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切。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李井泉,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等领导多次到广安各地的三线军工企业建设工地视察指导工作。
1965年10月28日,李井泉到华蓥山区,视察正在新建的江华厂、金光厂、明光厂、华光厂。
1966年1月9日,再次到华蓥山,视察明光仪器厂。他每到一地,除听取各厂领导的汇报外,还到现场察看厂房和宿舍,对各级干部带头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所总结的“干打垒”、“厂社结合”等经验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李井泉代表中央、西南局和四川省委亲临华蓥三线建设的军工企业视察,特别是他对“干打垒”、“厂社结合”经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很快见诸于各大主流宣传媒体,其中,中央新闻纪录片厂制作的一期《华蓥山上红旗飘》专题报道在全国各地播放后,华蓥山的军工企业便名声大振,成为了三线建设的一面旗帜,成为了全国推广学习的先进典型和样板。
领导在视察中所提出的“我们要搞一个共产主义工业带农业道路的样板”的希望和要求,也成为华蓥三线建设者与地方党政共同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因而,他们坚持在“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道路上不断推进探索。
全国首个“工农示范区”在华蓥诞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互助发展,人口和劳动力不断增多,生产生活物质的供需量日益增大,为三线建设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体系逐步走向市场化、社会化,工矿贸易公司、蔬菜公司、粮油加工、日用百货、饮食服务业的兴起,在华蓥山自然形成了分散而具有共性的城乡经济交流互补新形态,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已难以实现统一协调,这就促使行政区划实施必要的调整。
因此,中共南充地委于1978年3月9日向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呈报《关于建立中共华蓥工农示范区委员会、华蓥工农示范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提出南充地区成立华蓥工农示范区筹备领导小组,示范区建立县一级党委、革委,驻区内的省、地属和其他县属厂矿企业,实行双重领导,行政上属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其它均受区委、区革委领导。
同年4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指示精神和华蓥山中段厂矿较多,又是华蓥山游击队革命根据地等实际,批准南充地委《关于建立中共华蓥工农示范区委员会、华蓥工农示范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1978年11月10日,华蓥工农示范区在国营明光仪器厂礼堂召开大会,宣告正式成立。
以工农示范区作为县级行政区划的称谓,这在新中国的国土上堪称第一。这是三线建设者在华蓥创造的一大奇迹和荣耀,他们坚持走“工农结合,城乡结合”道路是这一荣耀的来源之本,也是华蓥后来撤区建设的立市之本。1979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华蓥工农示范区为华云工农区,正式确定为县级行政管理区域。四川省与此同时设立工农区的仅有白沙工农区(在达县地区的万源县境内)和金口河工农区(在乐山地区峨边县境内),共3个。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这个理论立论的依据实际是“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立论的依据不是“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吗? 是的,这是毛主席这个理论的立论依据,但我们依此进一步引申一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是这个理论立论的根本依据。这个根本依据,实际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形态实际反映的是“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毛主席在他的《矛盾论》中,阐释了下面的观点:
“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事物矛盾的法则应用到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他们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马克思把这一法则应用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研究的时候,他看出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于在各别企业中的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在全社会中的生产的无组织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阶级表现则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所有有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的各国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说来,这时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乃是一般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东西,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说来,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然而,当着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切矛盾的特殊性解剖出来之后,同时也就更进一步地、更充分地、更完全地把一般社会中这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普遍性阐发出来了。”
说得多好和多么明白啊!“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实际是毋宁说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根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特殊表现,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则决定和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这个矛盾的阶级表现”,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构成的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则可以像马克思那样,从中“看出”人类其他各阶级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由毛主席阐发的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原理实际告诉我们:不管哪种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从反映和决定这一社会制度的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中去寻找,都是由这一社会的生产方式的矛盾所决定的。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的矛盾性质,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形态,决定着这个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运动发展变化,并且推动这个社会向新的社会过渡并为新的社会所取代。
由此,我们看出:奴隶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奴隶主独占奴隶和生产资料,严格地讲,奴隶就是没有人身自由的生产资料,无论是“十万维耦”的生产,还是“一百维耦”的生产,其性质都是一样的。主要的阶级,则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因此,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奴隶和生产资料的奴隶主独占制与奴隶主生产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地主对生产资料具有独占权,而农民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主要的阶级,则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因此,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地主独占制与地主生产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必然也是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所决定的,并且它应当是这样一种性质的矛盾:它必须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存在,并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消亡而消亡;它必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它必须是决定社会主义社会根本性质并把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区别开来的矛盾;它必须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中始终起支配作用并决定社会主义社会主要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之中,唯一具有以上四个方面特征的社会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是毛主席早就指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
其实,毛主席在他的晚年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已经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讲得比较清楚了:“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毛主席又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
将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就不难得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商品制度即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使毛主席看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的社会化与社会主义公有制都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一定发展水平的社会化生产必然要求与一定发展水平的公有制相适应,超前与滞后,都会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化生产在向前发展,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在向前发展,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正是这个根本性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因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正确调整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直至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而走资派改革开放后的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一般)直接当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殊),这样似乎让走资派们篡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显得顺理成章、有根有据。
但这样做注定是徒劳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就没有把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作任何社会形态的主要矛盾,因而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如果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由此可以推断出这就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倒也省事,因为除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外,人类社会哪个不存在这个“主要矛盾”?
人类社会自从诞生那天起,岂不就进入了千年王国?.
然而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此的历史除原始社会以外,却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从来就不是什么千年王国,因而走资派们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成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呢?
显然,马克思主义视野里的主要矛盾从来就是一个社会形态的主要阶级关系。
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矛盾显得比较复杂,但在毛泽东看来,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的仍是主要的产生资产阶级和保持无产阶级本色之间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反映为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即敌我之间的矛盾,而大部分反映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关系即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和斗争,就是这种阶级关系的集中概括和最经典的表述。
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毛主席在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同时,毛主席对两条道路矛盾的科学内涵做了科学的诠释,毛泽东说:“我们现在的任务跟过去不同了。过去主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那个任务已经完结了。那么,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锋芒是对着资产阶级,同时变更小生产制度即实现合作化,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概括地说,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57页)
在毛主席看来,中国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的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只是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的时候,才转化为对抗性的敌我矛盾,这已为1957年的反右斗争所证实。
而在民族资产阶级或者说资产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之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之间的矛盾,概括地说“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毛主席其实就是把集体主义的思想行为作为无产阶级或社会主义的思想行为看待的,而把个人主义的思想行为则作为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的思想行为看来的,因而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基本的和主要的斗争就是坚持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就是姓“公”还是姓“私”的斗争,“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
因而社会主义就是要将这场关于《公》与《私》的所有制的斗争和意识形态的斗争进行到底,《文革》作为社会主义的一场自我革命,其根本纲领就是《斗私、批修》。
毛主席的这个论断完全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它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和运动发展的实质。
改革开放后,走资派们为了否定文革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重拾了党的八大认定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以为中国共产党早就有了科学正确的认识。事实不是那么一回事,那个认识不是中国共产党全党的认识,而是秀才陈伯达的认识。
落后的生产力与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从来也不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一,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根本不具备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必须具有的四个基本条件和特征。
第二,这个矛盾不过是社会主义社会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第三,这个矛盾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改革的根本理论基础和实践的依据,因为中国共产党不能从中逻辑地推导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
第四,这个矛盾不可能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工作重心转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一个有着一定合理内核但又是蹩脚的、矛盾的基本路线——的立论基础。
总之,走资派们提出这样一个主要矛盾不过是为了否定而否定罢了,它可能得逞于一时,不可能欺骗于长远,随着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人民群众已越来越认识到这个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个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及基本特征格格不入的矛盾。
文革中,“要文斗,不要武斗”!但是,历史上的儒法斗争,都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而文革之后的走资派的斗争,也差不多吧。
走资派的各行各业的大学里充满了《大学培养精致的絕对的利己主义者》,用钱理群的话讲:“他们没有信仰”,“生活没有目标”,“中国现在是物质主义时代,消费主义时代,其价值观就是看你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有房有车”。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今走资派的各种各样的大学里的砖家叫兽们都没有了对马列毛主义的信仰,那么,大学教育出来的学生们还能有马列毛主义的信仰妈?是砖家叫兽们的教育,让学生们没有了马列毛主义的信仰,当然学生们就没有了马列毛主义的信仰。而如今的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是从哪里来的?怪得了学生吗?
现今的大学生,真不知是有些虚无主义,还是上下都承认的“信仰危机”,热衷于西方流行的哲学思想,校园里开始时髦的是“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又好象有些行时了一阵不那么时兴了。
毛泽东时代,江山壮丽,人民豪迈!还记得吧: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这两个时代精神: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和雷锋、欧阳海、王杰、刘英俊式的舍生取义的英雄精神。
而如今走资派时代如何?血淋淋的事实就在眼前。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中国批判苏联“经济军事搞上去了,政治上资本主义复辟了,变成修正主义了”时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苏联走资派执政时期的写照《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就是提醒中国工人农民及各级干部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防止中国共产党内的修正主义分子。
《卫星上天》:当时在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共产党执政时期的科技高度发展,当苏联走资派篡权后在现有的基础上当然还保持着发展。
《红旗落地》: 苏联走资派篡权后不讲阶级和阶级斗争了,因此丧失了革命成果,很快就亡党亡国了。也是指只抓生产不问政治不抓阶级斗争的后果。
苏联走资派篡权后很快就亡党亡国了的血的教训,被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重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反五反:
“三反”运动指在国家机关、部队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五反”运动是指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
反右,是国际上就有反共的浪潮,国内很多民主党派的人又都起来兴风作浪。后来被扩大了:右派猖狂进攻了,要杀共产党人了,天下大乱了。
四清:是“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后来被扩大了: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以上都是在刘少奇邓小平在中央一线领导时发生的。同时还推行包产到户农村私有化,允许工厂资本家存在,工人任意可以私自解雇。
在二线准备写一些理论著作等书和调研治理黄河的毛泽东察觉到他们要复辟资本主义时,重回党中央提出了文革的设想。官官相护无法阻止,只有发动平民老百姓来反抗。
当然苏联走资派的这一教训,也被中国走资派邓小平吸取了,当走资派邓小平篡权上台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走资派邓小平说:“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四十多年来走资派邓小平们坚持了吗?
当然,当初平民百姓有什么理由不相信邓小平?邓是共产党内的大官。然而,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人信走资派邓小平的,不是同伙,就是脑残傻瓜砖家叫兽牛鬼蛇神马户又鸟们。
走资派邓小平一方面高喊“四个坚持”,另一方面要求宣传部门用尽一切不择手段来搞臭《文革》。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后官方宣称《文革》为“动乱“,“经济落后“,说红卫兵造反派如同“法西斯“等一切可恶之词。很快,那些脑残傻瓜砖家叫兽牛鬼蛇神马户又鸟们和放出来的右派们纷纷上台,很快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文革高潮。
以至如今在所有的走资派官方文件中,发言谈话中,所有的网站报刊文艺作品中,甚至大中小教材上字典里都说文革不好。
然而大多数的下岗工人几亿农兵工是如何说的?他们没有话语权,他们唯一能做的是唱唱红歌,怀念一下那段美好的日子。
而篡权了的大小走资派右派和不良知识分子们控诉啊著书立传,满网满屏都是说文革是万恶的垃圾材料。谎话说说一千篇,垃圾也成真理了。
其实毛泽东搞文革前是以被粉身碎骨为代价的。成败对毛泽东来讲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让工人农民认识到走资派的真面目。而邓小平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才是真的走资派。而四人帮是个假走资派。
毛泽东的《文革》意义在于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们来讲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另一贡献是农民运动。
马克斯是工人运动,造反有利,共产党,阶级和阶级斗争,罢工,八小时工作制,劳动节,资本家剝削的等理论。
列宁是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权。
一个不信仰马列毛主义者,如何有兴趣弄懂这些道理。
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这则消息震惊了世界,从此,人类开启了航天时代。
彼时,作为第一个人类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空前强大。而其如红日初升般的勃勃生机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一切对于资本主义感到厌恶的人、一切追求共产主义的人们都对它充满着无尽的向往。
然而,仅三十年多年(1991年)后,这个充满着新生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上空高高飘扬的红旗缓缓落下,列宁、斯大林的雕像被一夜间推到,属于社会主义的一切仿佛顷刻间土崩瓦解。
苏联解体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颇具戏剧性,资本主义的理论家们纷纷表示共产主义已然终结。但历史的发展、阶级斗争的变化过程又岂是一朝一夕之事,共产主义的终结与否亦不是一次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能够证明的。
今天,当中国共产党回顾苏联历史时,即使是那些尚不知“历史是螺旋式上升”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的人们也懂得,苏联的“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苏联修正主义者走资派们精心设计而在阶级斗争中获得胜利的结果。
然而,如若新中国真正身处在苏联“卫星上天”后的那段岁月时,新中国的工人农民们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察觉到事情正在向不好的方向变化呢?
中国共产党从中苏十年论战(1956——1966)的历史就可以看出:在当年,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内能够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人几乎没有。
布尔什维克的很多党员没有意识到问题,但毛主席却以其深厚的共产主义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看到了修正主义的存在,并直指本质,发出了《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忧虑和预言。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忧虑下,才有了“红旗”杂志的诞生!
1958年6月,苏联卫星上天尚不到一年,在毛主席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红旗》杂志从诞生起就凝聚着毛主席的心血,也饱含着毛主席的期待。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红旗》杂志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深入地进行理论批判,成为党内思想斗争的高地。
早在1955年1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指出各省市要办好刊物。1958年1月,毛主席在南宁会议上正式提出创办中央理论刊物的问题。这年3月,创办中央理论刊物的决策在成都会议上被具体化。在1958年5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毛主席作出创办刊物的正式决定,并定名为《红旗》。
当中央酝酿创办刊物时,一些同志请毛主席为刊物起名字。毛主席说:"还是走群众路线,让大家一起来寻个好名字。"有关单位就发动大家提名,汇集上报。毛主席从中圈定了《红旗》这一名字,并经中央全会确认。
毛主席还为《红旗》题写刊头二十余幅,他在给《红旗》总编辑陈伯达的信中说:“报头写了几张,请审核,如不能用,再试写。”他在题字旁还注有说明:“拟可用”“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
编辑部从中选了两字作为正式刊头,这就是至今仍为大家广为认知、众口称赞的“红旗”二字。
如今,距离《红旗》杂志创刊已经几十年过去,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毛主席为何从众多的提名中圈定“红旗”二字?
那时,毛主席以高度的警惕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到了党内部分党员的思想变质问题。
“红旗”是社会主义政权的象征,毛主席圈定“红旗”为杂志名称时一定是充满期待的,希望能通过这个杂志纠正思想、统一思想,从而保证“红旗永不落地”。
事实上,“红旗还能打多久”是毛主席思考了大半生的问题。
早在《红旗》杂志问世的三十多年前,面对革命的低潮,就有人发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毛主席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唯物主义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纠正了当时党内部分同志在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在文中,毛主席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从1930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次回答“红旗还能打多久”到1958年毛主席推动创立《红旗》杂志,毛主席总是在不断地思考,多次在危机中力挽狂澜,挽救了党、进而改变了中国大多数人的命运。
《红旗》杂志作为毛主席亲自指导打造的思想战斗堡垒,它没有辜负主席的期待,在它存在的三十年中,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保持着高度的理论水平,顽强地与各种错误的思想战斗。
《红旗》杂志于1988年6月底停刊,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它曾沿着毛主席的路线战斗了三十年,它的伟大意义亦不止于它曾经发过的任何一篇充满理论性与战斗性的文章。
它的伟大意义还在于:三十年时间里,544期《红旗》杂志本身就成为了一部历史书籍、一部理论文集,它所提供的历史资料本身和它所串联起来的历史是最难能可贵的。
今后,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想要弄清楚中国与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这一套《红旗》材料必不可少。同时,在世界资本主义持续走低的今天,新一轮的共产主义运动要想走得更远,也需要从《红旗》杂志中汲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阶级斗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