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员》是年轻人对毛泽东代称

(2024-06-27 07:02:48) 下一个

《教员》是年轻人对毛泽东代称

 

 

 

最近,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了一种新风潮,让中年父辈们直呼看不懂,那就是,在地铁、公交车上看《毛选》。

书在手,读着走。他们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工作多年的公司职员、也有自由职业者。

在地铁里、在公交车里,在其他公共场合,他们手捧一本《毛选》,汲取一天的能量。

他们或者阅读电子书,更多的是阅读纸质书,并认真做了标注。

在电商平台,《毛选》旧书也已悄然成为热销商品。一向追新的年轻人,对这些封面陈旧纸张泛黄,甚至别人读过的《毛选》表现出浓厚兴趣,“我喜欢这种岁月的气息”,“读着上个主人标注过的书,我能感觉到他曾经热过的心”。甚至,1977年版的毛选第5卷,很多店家卖到脱销。

据某出版社统计数据,自2015年起,5年间《毛选》销量逐年递增,2020年销量更比去年翻了一倍。

拥有一套8成新的《毛选》,是一件能让朋友圈称羡的事。也有人晒出了自己辛苦搜集、由三个版本拼起来的《毛选》。

在这件事上,还有人“求人不如求老”。有网友晒出来自己的姥爷所学习的毛选,在姥爷当年学习过程中的勾划总结里,时隔40多年,他看到姥爷那时曾经的年轻人对《毛选》的热爱。

甚至一向喜欢自嘲为“学渣”的他们,开始借用工具或者手画《毛选》的思维导图,来加深自己对书本内容的认识。

他们也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引用《毛选》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观点,来为自己打气。

年轻人们甚至为《毛选》制作了表情包,“正告”身边那些“沉迷游戏”的朋友,“少冲塔,多读书”。

在微博上,《毛选共读小组》、《重读毛选》已经有100多万的参与者,还在不断上升。有的年轻人每天坚持分享《毛选》心得,有的人在阅读中,对《教员》在书中的文字开始感同身受。

在以二次元文化著称的B站上,朗读《毛选》的视频上过推荐首页。有的视频播放量轻松突破百万。而更让网友惊喜的是,这样的视频,弹幕没有关,评论没有关。听《毛选》,刷弹幕,成为年轻人们读毛选的新姿势。

在朗读开始前的《国际歌》声中,满屏弹幕随之刷起。追求“个性”与“独立”的年轻人,在这样的“集体”氛围里,聆听《教员》的教诲。

《教员》,是年轻人们对毛泽东的亲切代称。一方面源于青年毛泽东确实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员》工作,另一方面源于年轻人自觉在毛爷爷面前,自己是一个小学生。在网络,一声《教员》,就把那个身居高堂、正襟危坐的形象,变得像身边谆谆教诲的《教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起了《毛选》?

 年轻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归根结底,是他们开始认真了。有人直言,“因为《教员》是对的。《教员》当年说的很多话,在近二三十年里,我们很多人都淡忘了,甚至怀疑了。如今回想《教员》的话,发现又是正确的。《教员》毛爷爷早就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只是我们自己迷失了。”

更多的人是在这个年纪,面对纷繁的社会变化,陷入迷茫,这种迷茫进而带来无力感。而毛选,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逐渐被他们发现,被他们视为宝藏,成为他们重新审视世界的标尺,和思想武器。

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让国家陷于危难,除了众志成城艰难抗疫,还要面对国外泼来的污水。一直关注疫情动态的小刘坦承,当时的心情是疑惑的、灰暗的、悲观的。他说,偶然一次在B站刷到《教员》的一段讲话,让他的心一下定了下来。

《教员》毛爷爷说:“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也就是在那时,他产生了读毛选的想法。他说,他要让《毛选》里的思想,成为自己的思想。

 “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毛选》的普适性一直被年轻人们津津乐道,诸如: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曾带着5本《毛泽东选集》进入丛林发动群众,5年后建立新政权就任总统;刚当选的美国总统拜登曾引用教员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英国财政大臣引用《毛主席语录》反驳对方观点;法国总统马克龙自称“我是毛主义者”......

有趣的是,被多元文化浸染的他们读了《毛选》之后,有人读出了“奋斗”,有人读出了“团结”,还有人读出了“佛系解决方案”。

“我不买房, 不消费,不借贷,不结婚不生孩子,不给他培养下一代劳动力,他还怎么剥削?我就是要从我这一代,葬送资本主义的未来。 ”

曾经,物欲横流,风口飞猪。这些即将进入社会,或者已经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发现,马列书里一天劳作15小时的无产者,在现代已经变成了焦虑的程序员,变成了奔波的业务员,变成了坐出腰椎病的编辑,变成了被公知轮番洗脑的受众,变成被灌输“996”福报论却不敢辞职的打工者。

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清醒过来,并重新读起毛选,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始自己思考。

在《知乎》,有一个拥有18854730 浏览量。在这个回答下打开心扉,自省自己:

“年少时,自以为看了几本书,听了几句其他人的评价,便自以为是事。那时的自己,总以为喜欢他的人,都是可笑的,被洗脑的。然而随着自己慢慢踏入社会,慢慢被社会毒打,慢慢看了更多的历史资料。才发现,那个可笑又愚蠢的人,是自己。”

在诸多自责幼稚、深情缅怀教员的回答里,有一个2.6万赞的回答,贴了《教员》各个时期的照片,最后一段话让很多人情绪失控,瞬间泪奔。

几十年前,毛爷爷曾经饱含期望地写道,“六亿神州尽舜尧”,“遍地英雄下夕烟”。

几十年前,毛爷爷对年轻人充满信心与期望:“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几十年后,万千青年重读毛选,追怀《教员》音容,人潮之中有一个声音响起,代毛爷爷回应,引发网络上山呼海啸般的转发分享。

“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离开以后,你们就是我。人民万岁!”

年轻人们说,毛爷爷走了很久,可他终究要回家。

年轻人们说,毛爷爷一直记得我们,正如我们记得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