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主席: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2025-08-14 13:20:22) 下一个

毛主席: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1965年5月毛泽东重登井冈山,毛主席在山上悠悠感叹:现在高干子女特殊化成了正常化。我侄子毛远新,在哈军工读书,他们那个学校高干子弟比较多,有些还是保送的。毛远新高中毕业时也被保送到哈军工,我不赞成,才又去考。

他们放假回家,黑龙江省委还请哈工大高干子弟吃饭,工农子弟就不请嘛!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和我们井冈山时期提倡的东西不一样。

条件好了,共产党掌权了,过去的优良作风还要不要继承?怎样继承?现在干部的特权对他们的孩子也有影响。他们比一般工农子弟条件优越,别人没有的东西,他们能有。别人不能去的地方他们能去,他们还可以看内部电影!

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我们的干部子弟中,有些现象令人担心。

1962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原定议题是讨论农业、财贸等方面的工作,但自会议一开始,毛主席发表了长篇讲话,提出阶级、形势、矛盾三个题目同与会同志讨论,进一步升华了对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的分析。

次月,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中国的政治风向走势进入了到了一个新阶段。会上,毛主席继续联系对苏联赫鲁晓夫实行的政策的批评,提出国内的阶级斗争问题。

在全会公报上,毛主席还特地写进了这样一段话: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毛主席还提出:对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问题,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

第二年的杭州会议上,毛主席再度由发扬阶级斗争精神、警惕修正主义而赞扬昔阳县的干部参加劳动运动:我又看了一次山西昔阳县那个文件,很好!

干部不参加劳动无非是怕耽误工作,昔阳经验恰恰相反。干部参加劳动不但没有耽误工作,而且各项工作都搞得更好了。支部书记不参加劳动还不是“保甲长”!  干部不参加劳动就可能变成国民党!

很多问题,一参加劳动都可以解决,至少可以减少一些贪污、多吃多占,可以向上反映一些真实情况,整党整团就好办了,就能把我们的支部放到劳动者积极分子手里。

所以干部参加劳动是百年大计,是保证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劳动者手中的大问题。县社两级干部也都要参加劳动,我们希望几年之内分期分批都搞到昔阳县的程度。

毛主席当时还风趣地说拿《红楼梦》举例,借冷子兴之口分析荣宁两府“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划的尽无一个”,贾家就是这样垮下来的。

毛主席之所以把干部参加劳动看作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因为防止干部集团的官僚化,继而防止官僚资本主义的复辟。

因而,毛主席会把干部劳动问题同加强党的建设联系起来。

早在建国之前驻扎陕北时,毛主席就以教育儿子岸英作为向全军全党警示的案例。

在延安,毛主席对岸英提的要求很简单:必须去锻炼,必须下基层!

毛译东拿岸英的小妹妹李讷作比较,那时李讷只有五六岁,每天跟着保姆到延安的大灶吃饭,毛主席的意思是五六岁的小孩都不搞特殊化,你毛岸英都这么大了还要搞特殊化,难道要我这个当父亲的提醒你吗?

受到责备,毛岸英心里自然不好受,因为也不是他自己要求吃中灶的(是贺老总私自给岸英的优待,怕他刚从苏联归来、吃不惯中国饭菜),但父亲的话必须要听,何况父亲的话是对的!

不论谁劝毛泽东,毛岸英再也没有到过中灶吃哪怕一次饭,坚持上大灶和大伙一起吃饭。

毛主席当时对儿子说的话,放到今天都是振聋发聩的:农民手上有老茧,你手上却是血泡,说明你还没有完全学好农活。等手上老茧厚了,你才能从‘劳动大学’毕业,然后再来上‘延安大学’吧!

后来伴随着胡宗南部的炮火驱赶,毛岸英再一次回到父亲身边,这时的毛岸英已经和陕北青年农民没什么区别了。

毛主席摸了摸儿子的手心,满是老茧……从不夸奖儿子的毛主席满意地说:你这一手老茧啊,这是你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说起女儿,毛主席的另一个女儿李敏同样受教严格,她曾有回忆:爸爸是怕我们长期生活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会借着父母的地位而飘飘然地忘乎所以;会借着父母的权势而目中无人地自以为了不起;会借着父母的荣誉,什么都不懂却哇啦哇啦地乱发议论。这样的人,小而言之,害了自己;大而言之,害国害民。

对子女的严苛就是对群众的公平,对子女的严苛就是对封建复辟的反击、对革命果实付诸东流之危险的抵御。

李敏还回忆,父亲曾对身边的卫士亲口说:要比贡献,不要比享受。

她们(李敏和李讷)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

说这话是在1965年,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已进行许久,而正是在前文提及的1963年的杭州会议上,党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以“四清”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根据毛主席的建议,把干部参加劳动列为社教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不过,“四清”运动最终效果不佳,于是又成为了毛主席下定决心放手发动全体群众、以大民主的文革形式捍卫共和国颜色的前兆………

除了李敏,李讷也曾回忆说,父亲的家教极严,经常教导女儿:不要特殊,不要骄娇二气,不要自以为是。

同在“四清”运动开展的1963年,李讷开始给父亲写信详细剖析了自己的一些缺点和思想变化。在信中,她谈到自己在大学课程中学《庄子·秋水》后的感想。

《秋水》是一篇有名的寓言,记述的是自高自大的黄河水神河伯和虚怀若谷的北海神之间的对话。李讷读后,思想触动很大,感觉自己有的地方很像鼠目寸光的河伯,意识到自身存在着狭隘和浅薄。

接到女儿来信,毛主席看到女儿提高了思想认识,立即给李讷回了一封信:李讷娃:刚发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无极。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

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

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现在好了,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为你祝贺!

1965年时,毛主席又对女儿们提到: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最初,李敏还悟不出这句话的深远含义,但在她独立生活以后,才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父亲担心的是,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容易使他们借助父母的地位忘乎所以,仗着父母的权势自以为是,甚至无视法律,胡作非为,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这不仅会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我们党的干部与群众离心离德,害国害民。这难道不是“一大灾难”吗!

父亲从来不主张我们都拢在他身边,更不允许我们以他的名义、权力去寻路子、谋私利,而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他从长计议,让孩子接触生活,接触群众,将来才能自立于社会,靠着他这棵“大树”生活的日子是不能长久的。

当年,他曾给毛泽民叔叔的孩子三句赠言:‘一、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无论到哪里,都要团结;三、无论到哪里,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

对我们的教育,父亲也是以此为准绳,不能因为是他的儿女就放松要求。

后来一次,毛主席在同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主动问道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

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毛主席笑着称赞说:不错,你读书不少。

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也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

中央、省级机关的托儿所、幼儿园、部队的八一小学,孩子们相互之间比坐的是什么汽车来的,爸爸干什么,看谁的官大。这样不是从小培养一批贵族少爷吗?这使我很担心!

两年后,毛主席曾向党内高级干部推荐阅读《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在分析众诸侯没有一个子孙三世保持王位的原因时说:

此其近者祸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毛主席严肃指出: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初期,地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分配是不断地进行的,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代表剥削阶级,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的财产和权力就会被资产阶级夺回去。

毛主席的顾虑从来就不是无源之水,以子女教育为例,建国后,某些「干部子弟学校」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娇生惯养、铺张浪费、与工农子弟显现出待遇差距。

到1952年时,根据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四大区的统计,各类干部子弟小学达到42所,学生超过13000人,教职工将近3000人。

这些干部小学的待遇普遍优渥,甚至像北京育才小学、华北育才小学还出现过教师每日给孩子称体重、陪吃陪喝、生怕体重下降的怪像。

这样的问题,引起了毛主席的反感和警觉。

早在1951年,毛主席就对干部子弟小学用汽车接送的问题表达过不满:浪费汽油!   这值得注意!

伴随着同一时期的三反运动,毛主席“反特权、反官僚”的改革思路被贯彻下去,干部子弟小学开始了一轮大整改。

首先解决的就是北京育英、育才、培英等学校占地厂房过多、经费开支过高、寄宿制范围过大等现象。

但这其中遭遇的阻力不可谓不大,某些在中央党校工作的家长甚至联名给北京市委写信要求保留寄宿制和汽车接送,甚至要求用党校的宿舍再建一群干部小学……

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1952年6月,毛主席正式做出批示:

一、如有可能,应全面接管私立中小学。二、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请酌办。

《贵族学校》,这是毛主席亲自为这一类权贵教育场所贴上的标签。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